日本文字

日本文字

日語的文字由漢字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兩種字型:平假名片假名,各有73個。前者假借漢字的草書造成,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後者假借漢字楷書的偏旁冠蓋造成,用於標記外來詞、象聲詞以及特殊的詞語。明治期間曾出現過羅馬字拼寫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文字
  • 類型意音文字
  • 語音:日語
  • 母書寫系統:漢字.日本文字
基本介紹,系屬,文字組成,來源,漢字傳入日本,日本文字的演變,現有狀況,日文的書寫符號體系,1.漢字假借字,2.平假名,3.片假名,4.其他,

基本介紹

系屬

日本古代有語言而無文字。雖然現代比較語言學者,以日本與從音韻、語法及語彙三者看起來,系屬烏拉爾阿爾泰(Ural-Altai)語系統,質言之,它本來是和蒙古語通古斯語土耳其語朝鮮語視同一系統的。但事實上,日本的語言系屬問題,現在尚未獲得完全解決。
日儒新渡戶盜造曾云:“在語言學上看來,日本語是伶仃的孤兒,和它的左右前後各方面的言語沒有什麼關係的。”事實上,日本人自有歷史開始,為了要增加語言的豐富,曾取用了許多外來的字音,此外如朝鮮及西歐的荷蘭、葡萄牙、英國等語言亦對於日本的語言多少做過些貢獻。

文字組成

日語的文字由漢字假名兩套符號組成,混合使用。假名有兩種字型:平假名片假名,各有73個。前者假借漢字的草書造成,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後者假借漢字楷書的偏旁冠蓋造成,用於標記外來詞、象聲詞以及特殊的詞語。明治期間曾出現過羅馬字拼寫法,但不是主要文字。

來源

漢字傳入日本

日本在漢字未傳入之前本無文字,此一觀點早為公元九世紀時的一部份日本學者所主張。雖然也有人主張「固有文字存在說」-即所謂「神代文字說」,如德川時代後期的國學者平田篤胤(1776-1843)從國粹主義立場著有「神字日文傳」一書,力陳日本早在神代便有文字。惟事實上,這是留傳於對馬阿比留家者,為朝鮮諺文的竄改,是故所謂固有文字說不足憑信,而日本古代,現在已為一般學者所承認。不寧惟是,多數日本學者鹹主張日本之有文字是在漢人渡日之後。
從公元前後開始,漢字作為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冶金、紡織、農耕等文明,以強大的輻射力量傳播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由此形成了一個連續的漢字文化區。據史志文獻以及日本的考古發現,公元前1世紀,漢字就經由遼東、朝鮮傳入日本的九州、福岡等地。漢字的小篆體和隸書體多以銘刻在銅鏡上的形式傳入日本,這些文字元號和銅鏡上的其他圖案一樣,被日本人視為莊嚴、神聖、吉祥的象徵符號。此後日本在仿製銅鏡時,也開始仿製漢字銘文。在日本福岡志賀島出土的漢代蛇紐印章,上有隸書“漢委奴國王”字樣,當為漢光武帝所賜印章。據日本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載,應神天皇十六年公元年,《論語》、《千字文》等漢文書籍傳入日本。尤其是在公元世紀,有大批懂漢文的朝鮮人渡海到達日本,大大推動了漢字在日本的傳播。日本保存至今的一些金石文獻,如公元世紀中期的紀伊隅田八蟠神社銅鏡銘文、船山古墳大刀銘文,以及武藏稻荷山古墳鐵劍銘文等,都是日本使用漢文的早期材料。漢字的輸人和傳播,是日本化史上劃時代的重要事件。

日本文字的演變

關於漢字何時傳入日本,當在正史記載漢字之傳入日本之前。史籍之記載漢字漢學之正式傳入日本者,當為應神天皇之世(約當公元三世紀末葉,即二四八年王仁從百濟渡日,獻論語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為漢字漢學傳入日本的開始),自漢字輸入日本後,歷經歲月,迨至八世紀中葉,日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註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日本學者有謂吉備真備作片假名,弘法大師空海作平假名,皆不足憑信,充其量或由他們兩人集其大成而已。
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成為公家用以記錄史實,且為一般學者用以著作寫書,而成為當時日本唯一的正式文字。不過漢字在日本的讀法有訓讀音讀兩種。前者即日本原來的語言,而後者則系外來傳入之音。然音讀又因傳入的時地之異而復分為漢音、唐音、吳音。漢字傳入日本後,不僅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進步,同時亦因而促成了所謂片、平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雖然自公元九世紀初葉以來,因日本所謂的「國風文化」的確立,絕大多數書籍都採用日本文字(假名)記述,但漢字降至明治初年,一直為公家官方用來記事的正式文字。
日本自海禁開放與歐美交通往來後,日本語言中復混有許多外來語(日人稱為「舶來語」),早在公元1866年則有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其人發表所謂「廢止漢字意見書」,倡導全部用假名而不用漢字,其後彼自由民權論大師福澤諭吉亦在1873年發表「文字之教」一文,主張不用生僻的漢字把常用漢字限制為兩三千字,為政府當局所採用。迨及昭和五年(1930年)前後時,富有急進的教育家高唱「禁用漢文,廢止漢字」,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更有主張「廢止漢字,改用羅馬字」,如盟軍總司令部(CHQ )所聘請的教育使節團亦曾建議日本政府限制漢字之使用,俾能使有更多時間以學習其它分野的事物,以提升教育效果。日本政府接受此建議,規定在國民義務教育期間的教育漢字為八百五十字。甚至於如安本美典在1967年年初提出漢字在「二百三十年後消滅論」,凡此種種皆為崇洋心理作祟的結果。

現有狀況

自前島密逾1866年提倡廢止漢字到今年將近130 年,百餘年來漢字仍未在日文中廢掉,後來鑒於 850字的教育漢字無法用以表達日常的文章,日本政府遂發表「常用漢字表」,規定常用漢字1850字,但日本的國語審議會後來又建議改為常用漢字1945字,由此可見漢字目前在日本還有其根深蒂固的力量。
2010年4月,日本文化審議會漢字小委員會匯總了新常用漢字表的最終方案,共收錄了2136個字。除在現行1945個漢字的基礎上新收錄“俺”、“岡”、“賂”等196個字外,還將刪除“匁”等5個字。該委員會最快將於2010年6月向日本文科相匯報新常用漢字表,預計將在2010年內公布。此次修改工作結合了電腦、手機等信息工具的普及使複雜漢字也變得易用的社會現狀。這將是1981年現行常用漢字表制定以來首次被修改。

日文的書寫符號體系

1.漢字假借字

日本歷史上,由於長期使用漢語文,大量的漢語辭彙進入日語,如《角川國語詞典》所收的60218個日語辭彙中,據統計,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辭彙總數的55%。由於漢字在日本的長期使用及其深遠影響,即使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後代雖有人提出廢除日文中的漢字的主張,但一直遭到日本各界的反對,未能施行。漢字在日文中一直占有較大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當用漢字表》,其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這說明,假借漢字在日文中仍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已使漢字深深地融人了日本的文化血脈之中,是難以割捨、也是無法割捨的。
一般認為,日文中的假借漢字有音讀、訓讀兩種類型。但這裡的音讀實際上是指“移植”,即形、音、義全借,其形、音、義都和漢語相同或相似。例如:
日文 客 吸う 目
讀音kyaku suu me
字義客人 吸 眼睛
訓讀就是根據漢字的漢語意義,讀成日語的音,即“借意改音”。日文的假借漢字中訓讀字占大多數。例如:
日文 月 山 雨 花 木 貓 犬 前 子 秋 箱
讀音 tsuki yama ame hana ki neko inu mae ko aki hako
意義 月 山 雨 花 樹 貓 狗 前面 孩子 秋天 箱、盒

2.平假名

平假名是日文兩種假名中的主要形式,用於日常書寫和印刷。其制字方式主要是借用漢字的草體並加以簡化來表示日語的音節,在功能上是一種音節字母,在制字特徵上屬於漢字變體字的一種類型。在讀音上,有的平假名與字源漢字的漢語音有密切關係有的則只借用了字形,與字源漢字沒有語音上的關係。例如:
日文 あ い  う  け か さ た  に ぬ の ま み め も り る
讀音 a i  u  ke ka sa ta ni nu no ma mi me mo ri ru
字源漢字 安 以 宇 計 加 左 太 仁 奴 乃 末 美 女 毛 利 為

3.片假名

片假名主要用於書寫外來語、象聲詞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辭彙。片假名同平假名一樣,都是表示音節的音節字母,其制字特徵是省略漢字的筆畫或偏旁,保留原字的一部分來表音,屬於一種很典型的漢字省略字(也有少數片假名由行、草體漢字簡化而成,屬漢字變體字)。例如:
片假名 讀音 字源漢字制字方法
ア a 阿 取行書“阿”的左邊偏旁
イ i 伊 取“伊”的左邊偏旁
カ ka 加 取“加”的左邊偏旁
タ ta 多 取“多”的上半偏旁
ソ so 曾 取“曾”的前兩畫
ホ ho 保 取“保”的最後四畫
モ mo 毛 “毛”字省略
リ ri 利 取“利”的右邊偏旁

4.其他

假借漢字、平假名、片假名是日文書寫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日文還有其他的制字方法。其中一種是借用漢字及其偏旁,再仿照漢字的造字方法加以組合,造成新字。這是一種漢字仿造字,日本歷史上稱為“樓字”,又稱“國字”,1993年出版的《國字字典》共收此類字1453個。其中使用至今的有一百多個。漢字仿造字在日文中的創製和發展有其特定的意義。它說明,歷史上日本曾經有過創造漢字仿造字的嘗試和努力,但因語言類型的差異,最後才選擇了另外一種發展道路。日文中的漢字仿造字影響較大,甚至反過來影響漢字,如日文的“辻”,意為十字路口字就進入了漢字字典。其他的漢字仿造字如:
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
凪 nagi 風平浪靜 會意
畑 hata 旱地 會意
働 dou 勞動 加形
駅 eki 車站形聲
除漢字仿造字外,日文還有增加漢字筆畫或對漢字進行簡化的造字法。有的簡體字和我國的現行簡化字相同,但大多數是日文自行簡化的。這種字字數不多,是另一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這些變體字如:
日文 讀音 意義 造字法
遅れ okure 晚、慢 增加筆畫
桜 sakura 櫻 改形簡化
気 ki 氣 改形簡化
帰 kae 歸 改形簡化
這種類型的漢字變體字,多數字的結構變化不大。另有一些簡化字在中日兩國都完全相同,如國、回、盡、舊、體、蟲、號、壯、聲、亂等,很可能是直接從漢字借來的。這種情況,在老壯文、方塊白文、字喃等南方型漢字系文字中也很常見。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日文是一種混合型的文字,它既有純粹的表音字母,又有表意性的文字元號。除了創造表音性質的假名字母以外,在其他一些方面,日文也具有其他漢字型民族文字的很多普遍特徵。過去一提到日本文字,似乎就是指假名,這是不全面的。假借漢字、漢字仿造字和其他各類的漢字變體字,都是日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