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餅

旋餅

旋餅由麵點師精細加工並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香不膩,百吃不厭,易於保存。“郭莊旋餅”,圓形,碗口大小,燒餅一般厚薄。白麵包皮焦黃酥脆,葷素餅餡鮮嫩透熟,老幼適口,不僅無一般餅食不易消化的缺點,且有增進食慾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旋餅
  • 主要原料:白面,香油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食用功效:美食,增進食慾
  • 適宜人群:老幼皆宜
旋餅,產品產地,產品特點,起源故事,故事一,故事二,故事三,旋餅的製作方法,

旋餅

產品產地

旋餅是國內獨具風味的熟食加工產品,該產品始於元朝,興旺於明朝,在長江以北,旋餅遍布各城鎮。

產品特點

旋餅由麵點師精細加工並烤制而成;外焦里嫩;味香不膩,百吃不厭,易於保存。“郭莊旋餅”,圓形,碗口大小,燒餅一般厚薄。白麵包皮焦黃酥脆,葷素餅餡鮮嫩透熟,老幼適口,不僅無一般餅食不易消化的缺點,且有增進食慾的功效。

起源故事

故事一

故城縣誌和山東武城縣志記載,闖王李自成帶領義軍轉戰南北,路經故城,食此餅後,連續稱讚,揚手一揮言道:辨盼雄可為義軍將士隨行食用。此後,此餅以闖王食用,改名為旋餅,成為聞名全國的名吃。

故事二

旋餅原名“郭莊餡餅”,首創人為明末村民劉漢帛和沙國才。據劉氏子孫相傳,旋餅得訂仔嬸名於明末起義領袖李自成。崇禎十七年正月,劉、沙二人到武城趕廟會,一個“先生”裝束的中年顧客,吃餅後算賬,連聲說好。二人順口詢問“先生哪莊?”“我是大順。”“先生大名?”“永昌”。客隨手取記賬紙筆,書一“食”字,將字紙在嘴邊旋轉一周,做擦嘴狀,而後離去。二人不解。當年武城四月廟會,會上風傳李闖王坐了天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大順皇帝還吃乃鑽尋恥過郭莊旋餅哩。”劉沙二人大悟,遂以“食”“旋”二字合為一字,“郭莊餡餅”的牌號改歸項才為“郭莊旋餅”。從此,“郭莊旋餅”之名飛傳。

故事三

相傳劉、沙二人曾在武城街頭遇一衣衫襤褸的病人躺在街上,便將他抬進旋餅棚,以旋餅將養。三天后病癒。那人自稱王老三,常住“兩州加一縣”,水路十三門(兩州,德州、高唐巴應催州;一縣,恩縣。德州五個門,高唐州三個門,恩縣五個門,故城水路十三門)。此人即這三處乞丐頭目。那人臨走步量了一下餅鍋灶,編了一段順口溜:小小鍋頭辯灑四尺三,裡邊沒有外頭寬。一個鍋門倆火洞,灶囪最高四立磚。腰中水壺吱吱響,火門不過三尺三。小鍋雖然不算大,裡邊盛著百座山。千百眼睛往裡看,烙餅只有一人管。二人細細琢磨,果然總結出旋餅鍋灶的特點。

旋餅的製作方法

旋餅餅皮需用上等白面和香油,據不同氣溫掌握軟硬;餅餡以鮮肉、香油、甜醬、蔥、姜、韭菜、雞蛋、豆腐等為主要原料犁海鞏棵,根據葷素不同,分別按比例調配。生旋餅要先放在前灶的鏊子裡,把正反兩面烙挺實,在放進後灶鐺子裡烘烤。餅在鐺子裡由百多塊圓形瓦礫(即所謂“百座山”)支撐,隨時翻動,隨翻隨擦油、故烙成後皮焦而不糊,餡嫩而透熟,兼有清香、焦黃,芝麻香的味道。
註:[1]郭莊原歸屬山東武城縣,現歸河北故城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