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埠子旋餅

石埠子旋餅

濰坊名吃 安丘名吃 安丘特產 石埠子特產

石埠子旋餅歷史悠久,製作工藝複雜,口感香、甜、酥,在安丘、諸城一代流傳,名氣較大。世有“石埠子旋餅圓又圓,香味可口人人饞,堪稱麵食之佳品,歷史悠久美名傳”的名小唱。

清光緒年間膠州知府張順有詩云:石埠子地一旋餅,東南沿海負盛名。漁民吃個飽口福,龍王聞香現原形。
“石埠子地一旋餅”指的就是今天安丘市石埠子鎮的旋餅。旋餅,用發酵過的麵團揉搓,擠壓後放在鐵鍋或鏊子上烙出硬皮,然後放在一個特製的鰲籠中烘烤,直至烤熟,僅留少量水分。
石埠子旋餅從中間向外盤旋,中間部分最薄,外沿部分凸起,明顯厚於內里。旋餅,小的如我們常見的火燒,大的如鍋蓋,直徑近一米。旋餅因為水分少,乾爽,易攜帶,不易發霉變質。旋餅可乾吃,吃時佐以鹹菜、大蔥,越嚼越香;旋餅還可燴著吃,泡著吃,用羊肉湯泡著吃,口味更好。這一點,類似於山西的羊肉泡饃。
明崇禎年間到清末,石埠子出現了大量的魚蝦商人,他們到東南沿海販魚時,總要帶上一些旋餅在路上吃。當年,那些魚蝦商人到東南沿海販魚,吃飯時就掏出隨身攜帶的旋餅,大嚼特嚼,旋餅的香味把當地人饞得直流口水。當地人往往用好酒好菜換得魚販們的旋餅,一飽口福。由於魚販們保密,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便無從知道旋餅的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也就無法仿造。這樣一來,人們帶去的旋餅就成了“香餑餑”,很多人為能吃上一個旋餅費盡心機,這更造成了旋餅的金貴。更有一些人把能不能隔三差五地吃上一個旋餅當成了衡量人們身價高低的一個標準。
相信當年的膠州知府也是極喜歡石埠子旋餅的,一頓旋餅吃得他心花怒放,方才有了那首關於石埠子旋餅的小詩。
燒餅,漢代由胡地傳入中原,經中原人士改良,便形形色色了。大約旋餅就是改良而成的其中一個品種吧。
現在,石埠子旋餅早已擺到了普通人的餐桌上。為什麼要把旋餅做得中間薄而周圍厚,大約是怕旋餅擠在一起容易發霉變質,這樣一來,餅與餅之間就有了較大的空間,可以長時間保存。
石埠子旋餅內薄外厚,今天看來,更多的是體現一種特色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