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觀設計

旅遊景觀設計

旅遊景觀設計需要從旅遊視角出發。是以旅遊為目的,針對旅遊地區進行符合人們審美觀,美感的景觀設計。以圖紙,文字,所表達出來。旅遊景觀設計包含其特定的思路,理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景觀設計
  • 三大理念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突出文化
  • 可持續理念: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低碳旅遊
  • 以人為本理念:市場設計、人性設計、體驗設計
詳細信息,旅遊景觀設計的基本理念,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源於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旅遊景觀設計的思路,宗教文化旅遊景觀設計開發建設思路,鄂爾多斯旅遊景觀設計思路,構成西湖文化旅遊景觀設計的六要素,旅遊景觀設計之“四性”,參與性,文化的獨特性,觀賞舒適性,可實施性,

詳細信息

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簡言之,是指運用旅遊景觀學原理,對旅遊區內的各種景觀要素進行整體規劃與設計,使旅遊景觀要素空間分布格局、形態與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態過程和人類觀瞻協調及和諧統一的一種綜合規劃方法。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從整體協調和最佳化利用出發,確定景觀單元及其組合方式,突出巨觀總體格局、中觀功能分區和微觀單元設計,能夠較好地實現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雙重目的。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圍繞著人與景觀的共生髮展這一原理展開,旅遊景觀開發活動不能違背景觀生態特點,二者的互利共生、和諧統一是旅遊景觀規劃設計的最終目標。旅遊景觀規劃設計始終將某些景觀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考慮,從整體上來協調人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與生物以及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空間尺度的考慮無論在旅遊景觀的概念,還是在旅遊景觀規劃設計中都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景觀設計效果圖景觀設計效果圖

旅遊景觀設計的基本理念

“理念”是人們對某種事物的觀點、看法和信念,是進行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主體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僅決定了旅遊景觀規劃和設計的風格,同時也決定了旅遊景觀設計的先進性。保持先進的設計理念尤為重要。需要堅持三大理念。
三大理念分別是: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突出文化

可持續發展

(一)科學來源
景觀生態學、可持續發展理論
景觀生態學的基本觀點:根據景觀生態學的觀點,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並不是最強壯的生物,而是最能與其他生物共生並能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生物。
可持續發展理論則強調代際公平、代內公平和人與自然的公平原則,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三大效益的和諧統一。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生態旅遊、可持續旅遊、低碳旅遊
1.遵從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遊景觀的設計首先考慮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Ian Mc.Harg認為,每一塊土地的價值是由其內在的自然屬性所決定的,人的活動只能是認識這些價值或限制、去適應和利用它,只有適應了才有健康和舒適。不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個因素,還要尊重自然景觀的整體性、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和獨立價值,維持自然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西蒙:我們實現的最偉大的進步不是力圖徹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視自然條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築物替代自然特徵地形植被,而是處心積慮的尋找一種和諧統一的融合。
1)尊重自然的獨立價值。
例如泰山就有“樹當道者不伐,石當道者不搬”的聖諭——尊重自然獨立價值的有力表現。
2)遵從自然的根本內涵就是尊重自然規律。
按照旅遊景觀設計所在地域的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徵。
3)減少對自然的干擾
“生態旅遊”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來,其內涵不斷擴 充,但有兩個要點始終不變: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
一些自然保護區違反有關管理條例,在緩衝區甚至核心區內開展生態旅遊活動;有的只考慮商業需要,在旅遊區大造道路、索道、賓館飯店、停車場、桑拿、歌舞廳及人文景觀,降低了植被覆蓋率,破壞了自然美;
4)規避生態災害和生態危害的發生
旅遊景觀的設計均是在一定的地段進行,並且是對地段進行有目的的改變。這就需要從淺層和深層認識區域的特徵。淺層的特徵是地域自然綜合體的生態自然完整特徵,譬如植被、氣候、土壤和地形之間的和諧,旅遊景觀與周圍自然景觀的統一,建築的布局與地形的統一等等。
“高欲就亭台,低凹可開池沼”《園冶》,不同地形的景觀布局與設計,
凸地形的特點:山頂、山巔、山脊等地貌。賞景,同時也是視線的焦點。
凹地形特點:周圍高,四周低,內向性空間,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遊建築選址的理想地形。
2)鄉土特色
植物的選擇:不同植物所適應的生態環境不同。生態環境中的氣溫、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導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間差異。這就要求在景觀設計中要符合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要求。
例如桃樹、梅花、馬尾松等要求生長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如果桃樹要和其他喬木結合種植的時候,要考慮其要能夠獲得充足的陽光。
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還表現在景觀設計過程中資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廢棄物的利用。

以人為本(design for the peopl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市場設計、人性設計、體驗設計
1.市場設計
旅遊景觀設計必須結合旅遊區的市場進行設計。產品定位應該考察周圍旅遊區的發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場定位應該準確進行目標市場的細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場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景觀設計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針對商務遊客和大眾遊客的賓館設計自然不同。
商務遊客追求的是舒適氣派和品味,大眾遊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適。
2.人性設計
旅遊景觀最重要的是能滿足遊客追求愉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旅遊設施應該滿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賞風景的要求。因此,在旅遊景觀設計時大到觀景點、餐廳、購物場所的空間的布局,小到台階的高度這樣細節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
1)尊重個人空間尺度
氣泡:人類學家愛德華.T.Hall提出,人體的上下肢運動所形成的弧線決定了一個球形的空間,這就是個人的空間距離。人是氣泡的內容,而尺度較大的空間都是氣泡空間的延伸。
領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種占據的不同空間位置。“一山不容二虎”。
從我們自身的生活體驗可以發現,每個個體都有類似動物的領域性,人會對所在範圍形成的領域進行維護。如果受到衝突或干擾,就會在心理和行為上有反感的行為。因此,在進行景觀設計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領域對遊客心理的影響。
例如:我們可以利用植物、矮牆或其他建築構築物來增加空間使用者的私密性。相反,如果不需要私密空間,要增加遊客的流動性,就需要開闊的空間設計。
2)考慮遊客的行為習慣
主要的行為習慣包括抄近路、識途性和左轉彎。
第一,抄近路。旅遊區內地草坪中鋪設了不同材質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圍卻常常有人們踩出來的腳印,這說明了設計的不合理性。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能會採取圍牆等進行強化調整,但讓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慮人的行為習慣。
第二,識途性。當人們不清楚自己要到達的目的地的行走線路時,人們總是邊摸索邊到達目的地,返回時,習慣於沿著原路返回。需要設計環線。
第三,左轉彎。在旅遊區內,當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達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時候,人們往往習慣於左側通行。需要考慮到左側通行的習慣進行安全通道的設計。
3)考慮遊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適性
台階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於10厘米,不宜設定台階,可以改為坡道。
台階長度超過三米需要設定休息平台,而且台階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積水。
台階要做防滑處理。
過多的台階應該有護欄。
例如:學院教學樓大門的問題。
很多旅遊景區還有專門的無障礙通道:
案例:北京前海的無障礙通道和新加坡公園的設計。
遊客休息
旅遊購物街道的休息空間:例如北京前門大街各種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對男遊客而言,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4)需要對遊客行為進行預防與控制
對於旅遊景區管理而言,一個重要的管理內容是遊客管理。特別是對一些遊客不良行為要通過景觀設計進行預防與控制。
要避免過度的人文關懷,這是因為旅遊所具有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往往會誘發遊客不可持續行為的發生,例如消費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質攝取等。滿足部分遊客不當要求而影響其他遊客欣賞旅遊景觀的質量,最終會導致代內不公。
例如修建盤山公路、索道,使遊客節省了大量的體力,但卻貶低了名山大川先賢古蹟的審美功能,也失去了旅遊“舒其筋骨、勵其心志”的審美。
3.體驗設計(情境設計)
旅遊的本質是異地性體驗。旅遊體驗是旅遊現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穩定的共同屬性。不管何種類型的旅遊者,其通過不同的旅遊方式獲得的不是物質,而是美好的經歷與回憶。各種旅遊方式的不同的體驗形式。
1)體驗的主題要具有特色
文化體驗
特別是一些景區大門的設計。
2)景觀設計要具有一定遊客參與性

源於文化(design with culture)

(一)理念的科學來源
(二)理念內涵
理念發展:文脈繼承、場所精神、特色突出
1.文脈繼承
旅遊本身是一種文化活動,旅遊景觀只有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滿足遊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設計中要在進行資源調研、評價的基礎上,確定核心文化,進行旅遊景觀的設計。在設計中應該注意每個景觀要素的有機協調,應該圍繞主題文化進行展開。對於風景建築注意對當地民俗及風土環境等文化內涵的研究,注意從地方民居中汲取精華,從文化學的角度來探討風景建築的文化歸屬,從而找出其創作的著眼點,設計出得體於自然,巧構於環境的風景建築。同時注意文化內涵的最佳表現和參與性動態旅遊景觀的設計,使遊客在親身感受中體會文化的精髓。
2.場所精神
深層的地段特徵便是場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於場地自然特徵之上的,在其上面時間、空間、人、自然、現實、歷史糾纏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遊景觀的設計應該尊重旅遊區特色鮮明的傳統和歷史,並通過旅遊設施的設計傳遞給遊客。如果當地沒有自己特色的建築風格,應顧及自然環境和中性化設計,而不是簡單的引進其他地區的建築風格。
3.特色突出
旅遊是一種異地文化經歷和愉悅體驗,因此,旅遊者的目的地選擇往往是文化差異大,個性獨特的地方。景觀的獨特性和視覺的震撼力對旅遊者來講是滿意度的一個重要砝碼。

旅遊景觀設計的思路

關於旅遊產業構成一般採用六要素說(行游住食購娛),而對於旅遊活動構成的基本要素一般則包括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客體和旅遊媒體。旅遊景觀是重要的旅遊客體,是旅遊主體體驗的主要對象。要獲得高質量的旅遊體驗,必須要滿足旅遊者的體驗需求,同時還要符合旅遊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特徵。

宗教文化旅遊景觀設計開發建設思路

宗教景觀設計開發是有生命和靈魂的,佛教景觀建築的生命展現於它所蘊含的宗教意義與社會功能;佛教景觀建築的靈魂蘊藉於它所擁有的獨特的佛教文化內涵。中都佛苑坐落於城市之中,巔峰智業景觀設計專家冶青認為:“首先期望將它規劃成一座兼具宗教信仰及文教功能的佛教文化景區,透過空間景觀、視覺造型,具象地傳遞佛陀教法及菩薩的慈悲與莊嚴;並且通過對景區所具有的宗教建築的紀念性空間,社會教化的實用性空間以及服務者的生活空間等不同功能特質進行合理配置,為佛教主題文化景觀建築提供經典之作。”
根據景區景觀設計區塊的規模,地貌特徵和現有景觀的現狀,圍繞以佛教聖物為核心的佛文化演繹,確定不同建設區塊的景觀特徵和功能定位,分期建設,滾動發展。中都佛苑的核心地區——寶相寺要修舊如舊,打造一個以佛教聖物為核心,以佛塔為主載體,以佛文化為內涵,恢復寶相寺昔日香火旺盛的歷史面貌,集中形成一處融佛教聖物展示、古塔古寺感觸、宗教生活體驗為一體的歷史名剎,塑造一個“立地成佛”的靈靜空間,遊客進入寶相寺,就是步入了神秘靈光的佛教聖地。即寶相寺的延伸區,通過對釋迦牟尼的生平和佛教在世界各地的影響的演繹,根據各地的建築文化風格,與園林,茶道,飲食等相結合,建設具有古印度、東南亞、東瀛、西藏等鮮明個性特徵的佛教建築群,讓旅遊者通過充滿異域風情的佛文化大觀,充分體驗佛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開啟生命智慧的歷程。
本景觀設計項目區塊體現了宗教文化向世俗文化過渡場景,通過佛教文化對中原民俗的影響的剖析,對園林、娛樂、購物、美食等進行組合演繹,形成景區的外圍開放區,景區東面和南面富有佛教文化特徵的娛樂、美食和購物活動與區外的商業氣息相融,景區的臥佛區與北部山地遙相呼應,使得景區在內部相對封閉的基礎上保持開放的心態,留出景區功能自然延伸的餘地,並使旅遊者盡享佛教文化所渲染的生活藝術。

鄂爾多斯旅遊景觀設計思路

旅遊規劃項目布局景觀設計上,根據各個景區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地形地貌特點,發揮各自不同的資源特色,建設以生態為主的現代運動與野營休閒區。環境設計中將以王爺文化符號為基調,以水為主線,通過景區道路和水體環境的處理,達到各景區的相互貫通。營造以多元生態景觀為背景,創造生態環境良好、充滿自然野趣、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優美環境。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處理:水是王府生態旅遊區風貌的載體,是最生動最有表達力的構景元素。本規劃在環境處理中,最重的手筆就是大做水文章。用多種水體形態和特色水空間重構溫和、豐潤的王爺牧場。加大區域內湖泊水環境的改造整治,營造多種生態環境。形成以水為紐帶、主軸和特色構景原色的基本景觀體系,並建設原生態浴場、原生態沙灘等。
通過水體改造,構建王爺府生態旅遊區的自然源生態:濕地湖泊河流溪流瀑布湧水綠洲。通過大小高低水面和溪流水體的自然組合,形成水路遊覽線。加大區域內湖泊的整治,形成區域內美麗靜謐的水體環境景觀,營造多種生態環境,為王爺府生態旅遊區整體風貌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景觀空間的分隔組織將直接決定了項目的設定,從整體營造高品味休閒、運動、體驗空間的角度考慮,要加強湖泊周邊景觀空間的處理,尤其是湖泊堤壩的處理。同時加強旅遊通道與景觀走廊建設的力度。區域整體景觀在景系縱深與環境統一的完整性上有這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景觀空間處理上,也應發揮區域的這些優勢,保持景觀空間的完整性和統一性。用散文般的構思,詩歌般的意境,對景觀軸遞次處理,以水係為軸,道路為網,沿路抑揚頓挫,疏密有致,有平靜有高潮,有開闊有閉合,充滿韻律。

構成西湖文化旅遊景觀設計的六要素

西湖文化景觀遺產六大景觀要素包括西湖自然山水: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與環抱於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這是整個“西湖景觀”基本的自然載體,也是景觀的組成要素;城湖的空間特徵:西湖的周圍空間自12世紀以來就形成了三面環山、一面臨城的城湖歷史關係,並傳衍至今,呈現為西湖景觀極為獨特的“三面雲山一面城”的空間特徵。
“兩堤三島”景觀格局:是由公元9世紀至19世紀期間通過多次西湖疏浚工程逐步形成的人工產物,由“白堤”、“蘇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組成,是西湖景觀具有整體構架作用和廣泛影響力的景觀要素。“西湖十景”題名景觀:創始於南宋(13世紀)、並持續演變至今的10個以中國古典詩詞意境和山水畫審美組合命名的景觀單元:“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被認為是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天人合一”理念的完美展現,是西湖景觀中最具創造性精神和藝術典範價值的核心要素。
西湖文化史跡:西湖景觀在上千年的持續演變中,由於政治、歷史、區位等原因,融匯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國儒釋道主流文化的各類史跡:包括保俶塔雷峰塔遺址六和塔淨慈寺靈隱寺飛來峰造像岳飛墓(廟)、文瀾閣抱朴道院、錢塘門遺址、清行宮遺址、舞鶴賦刻石、林逋墓、西泠印社龍井等14處歷史遺蹟,它們是西湖景觀作為“文化名湖”的支撐要素。西湖特色植物:始於宋代(11世紀至13世紀),傳衍至今的沿湖兩堤“桃柳相間”景觀,與“西湖十景”的四季觀賞特徵相應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的四季花卉等。

旅遊景觀設計之“四性”

旅遊景觀顧名思義是帶旅遊性質的,即吸引遊客的特點,通過旅遊帶活景區人氣,促進景區的活力或者房地產的銷售,所以這就要求旅遊地產景觀設計必須區別於一般的景觀設計,為遊客的帶來創造吸引力。明昊(香港)景觀設計認為:旅遊景觀設計應區別於旅遊規劃和普通景觀設計,旅遊景觀設計必須突出景觀的“四性”:參與性、文化的獨特性、觀賞舒適性、可實施性。
旅遊景觀設計是介於旅遊規劃和景觀設計之間的產物,旅遊景觀設計是對旅遊規劃的細化和升華,是遊客具體可觀可賞可玩的實體。所以旅遊景觀設計更偏向於具體的落地實施,不像規劃那么巨觀,也不像策劃那么理論,旅遊景觀設計追求的是實際施工出來的效果。
明昊的設計理念中,旅遊景觀必須突出景觀的參與性和文化性,創意成可觀可玩的景觀。旅遊景觀不是簡單的廣場和建築,也不是單純的植物和水,旅遊景觀必須把文化或歷史融入景觀中,讓每一處景觀都有其寓意或背後的故事,能夠引發遊客駐足思考,能夠讓遊客日後有回味,或者讓遊客在旅遊的過程中參與互動娛樂,不是走馬觀花拍個照就走,而是在互動娛樂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得到文化的傳承。所以,旅遊景觀必須具備“四性”要求,即旅遊景觀的參與性、文化的獨特性、觀賞性和可事實性。

參與性

遊客選擇某一景點不純粹是為了參觀,更多的是想要參與進去,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有得玩,這對景觀設計的要求就是參與性景觀的營造。以明昊設計的昆明玉器城中的二十四孝景觀來舉例,全國各地已經設計了不同的二十四孝景觀,但大部分是只供參觀,而明昊在昆明玉器城設計這一景觀的時候是把二十四孝設計成雕塑,擺放成圓形,讓遊客們沿著雕塑順時針轉三圈,是取孝順的寓意。同時還可以與中國小校聯繫,定期在這裡舉行中華孝順節活動,甚至申請中華慈孝節,用實際行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的獨特性

文化旅遊是長盛不衰的旅遊產業,旅遊景觀區別於其他景觀就在於:設計需要深入挖掘景觀的文化淵源,把文化植入景觀,要求每一個景觀都要有故事,有文化,有寓意。明昊在設計中國貢茶第一鎮的時候,發現全國做茶的景區非常多,再走純粹做茶的老路子很難做到景區定位的唯一性要求。於是明昊設計獨闢蹊徑,跳出茶葉思維來做茶,挖掘出茶起源於百濮先民,所以明昊景觀規劃設計了一個先民部落,通過先民部落和茶文化的有機結合,通過歷史的脈絡來打造茶文化小鎮。再用明昊景觀設計的昆明玉器城的幾個案例加以說明:9根龍柱有龍生九子之意,同時也代表長長久久,天長地久之意;9其實是陽數裡面的極陽數字,代表著至高無上,明昊景觀將9這個極陽數字通過景觀雕塑展示出來,向遊客們普及傳統文化知識。而蝙蝠,在西方是吸血鬼的代表詞,但在中國,它的含義就完全不一樣了,中國古代有五福臨門的說法,福跟蝠同音,人們喜歡用蝙蝠代表福的意思,所以明昊景觀在玉器城的設計中,用五隻神態各異的蝙蝠傳達出五福臨門的寓意。紋理是各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區別之一,在中國的彝族喜歡用紅黃黑創造民族圖案,漢族文化中也有一種紋理,大家平時也許都見過,但是問問身邊的朋友,這是什麼?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認出來,這就是回文。回文其實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富貴不斷頭,代表的是中國人最美好的願望,明昊設計在以福運文化為主要設計理念的玉器城景觀中進行了大量的文化挖掘和運用,來烘托出玉的吉祥如意。

觀賞舒適性

這和普通景觀設計一樣的,追求的是景觀的美感和舒適性。旅遊景觀,首先要有可觀賞性,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按照設計思路加以修飾,營造出區別於其他地方的獨特景觀,讓時尚的人願意從很遠的地方放下忙碌,找一個山清水秀的休閒度假區住上幾天。雲南山水天使灣是依託陽宗海的美麗風光,打造幽靜的第二居所的環境,通過植物營造增強社區的私密性,正在建設的海南百花嶺,依託的是熱帶雨林的絕美風光和高濃度的負氧離子,打造雨林仙境的度假環境。

可實施性

所謂景觀的可實施性主要是針對旅遊規劃來說的,旅遊規劃往往提出一些大的很炫的口號性的設計,而規劃沒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及考慮開發投資公司的實際承受能力,這種規劃是空中樓閣,理念很好,但無法實施,不能落地,或勉強可以落地,卻遭遇“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的尷尬境地。旅遊景觀設計是旅遊規劃和實際實施之間的一道必要橋樑,通過旅遊景觀營造旅遊環境和旅遊產品。旅遊景觀設計更多的偏向景區的可實施性,但又要區別於普通景觀設計,這就涉及到多運用旅遊景觀的參與性和文化性設計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