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遺址

雷峰塔遺址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古人更多地稱之為 “黃妃塔”。它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宮,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雷峰塔
  • 始建:977年
  • 原名:皇妃塔
  • 又名:西關磚塔
  • 古稱:黃妃塔
  • 位置:西湖南岸
簡介,歷史記載,北宋年間,元朝年間,明朝年間,清朝年間,清末民初,民間故事,修繕現狀,近代考古發現,申遺成功,

簡介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又名西關磚塔,古人更多地稱之為 “黃妃塔”。它是由吳越國王錢俶為祈求國泰民安而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宮,存放著珍藏有佛螺髻發舍利的純銀阿育王塔和龍蓮座釋迦牟尼佛坐像等數十件佛教珍貴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磚內,還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
鐵函中的金塗塔和千秋萬歲銘鎏金銀墊鐵函中的金塗塔和千秋萬歲銘鎏金銀墊
雷峰塔始建於957年,據載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王妃黃氏建,又名黃妃塔。原為八面七層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遭戰亂受損。南宋時重修為八面五層。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犯杭時塔檐被燒,僅存磚構塔身。1924年9月25日坍圯,發現磚孔內有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施印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經卷用川棉紙或竹紙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資料。2000年至2001年,為配合雷峰塔重建工程,對倒塌廢墟進行了清理,並發掘了地宮,出土了鐵舍利函(內有金塗塔一座)、釋迦牟尼鎏金銅佛像銅鏡、銅錢及玉人、玉錢等一批重要文物。

歷史記載

北宋年間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雷峰塔遭到戰亂的嚴重損壞,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重修,建築和陳設重現金碧輝煌,特別是黃昏時與落日相映生輝的景致,被命名為“雷峰夕照”(李嵩《西湖圖》),列入西湖十景。南宋以後,“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賞最受青睞的名勝之一。明嘉靖年間(1522-1566),入侵東南沿海的倭寇圍困杭州城,縱火焚燒雷峰塔,災後古塔僅剩磚砌塔身,通體赤紅,一派蒼涼、凝重風貌。明末杭州名士聞啟祥曾將其與湖對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評說:“湖上兩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說一出世人稱是。

元朝年間

元時雷峰塔之景已聲名遠播。元人尹廷高有《雷峰夕照》詩云:“煙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圖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尺,孤峰猶帶夕陽紅。”
南宋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南宋李嵩《西湖圖》中的雷峰塔

明朝年間

明嘉靖間(1522—1566年),倭寇犯杭,疑塔中有伏兵,遂縱火焚塔。劫後塔僅剩赭色磚塔身,頹然蒼老,別具風情。時湖上雙塔南北對峙,有“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之說。

清朝年間

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磚砌塔身呈現的殘缺美以及與《白蛇傳》神話傳說的密切關係,成為西湖十景中為人津津樂道的名勝,連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來遊覽和品題,“雷峰夕照”名播遐邇。如清雍正年間成書的《西湖志》這樣讚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巋然獨存,磚皆赤色,藤蘿牽引,蒼翠可愛,日光西照,亭台金碧,與山光倒映,如金鏡初開,火珠將附。雖赤城枉霞不是過也。”
遺址遺址

清末民初

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民間盛傳雷峰塔磚具有“辟邪”、“宜男”、“利蠶”的特異功能,因而屢屢遭到盜挖。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磚塔身終於轟然坍塌,部分塔磚中秘藏的《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經卷面世,“雷峰夕照”勝景卻從此名存實亡。雷峰塔倒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議論,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這座著名古塔。
牡丹紋瓦當和雷峰塔地宮中的鐵函牡丹紋瓦當和雷峰塔地宮中的鐵函

民間故事

西湖舊有“雷峰夕照”一景,為西湖十景之一。這裡的雷峰就是指雷峰塔
在民間雷峰塔聲名遐邇,幾近婦孺皆知,這是因為它與民間著名的傳說白蛇傳有關。傳說中,白蛇娘娘被法海和尚鎮於雷峰塔下,一俟“西湖水乾,雷峰塔倒”,白蛇才能出來。

修繕現狀

事實上,雷峰塔是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弘俶為奉藏佛螺髻發舍利而建的佛塔,它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初名西關磚塔。又傳說塔之構建與錢王慶賀其妃生子有關,故又名黃妃塔、王妃塔。初建時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塔,八面七層。由宋李嵩《西湖圖》中觀之,雷峰塔其時確為南山一景。
《陀羅尼經》《陀羅尼經》
因殘塔年久失修,加之鄉民迷信塔磚可辟邪宜男,盜挖者日眾,塔不堪重負,於民國13年(1924年)9月25日下午,轟然倒塌。從塔址撿拾的塔磚看,雷峰塔磚系專門燒制,部分塔磚上還刻有捐助建塔者姓氏,另一面為佛像。另有一些塔磚,側面有圓孔,一端封閉,一端塞以木塊,中藏《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卷。經卷均以長4寸、寬2寸白棉紙木板精印,為我國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貴實物。

近代考古發現

此後近80年,遺址僅剩殘垣斷瓦,逐漸荒寂。2000年3月,為配合雷峰塔重建,考古人員對遺址進行發掘。清理後的雷峰塔遺址顯露出底層局部的殘垣斷壁和塔基,可以清楚地看到塔山、廊道、倚柱、磚刻文字以及完整的塔基平面布局。
塔心正中部下方2.6米處有地宮,地宮口用一方形石板密封,上有巨石鎮壓。地宮為長寬各半米、深約一米的磚砌小室,其中出土了鎏金蓮座青銅蟋龍佛像、銅鏡、玉供養人等精美文物。在地宮正中的鐵函中珍藏著供奉佛螺髫發的鎏金銀舍利塔。
塔基上摩羯石刻和如意雲紋銀帶飾塔基上摩羯石刻和如意雲紋銀帶飾
雷峰塔遺址和地宮的發掘,使今人對於五代時典型的平面八邊形樓閣式套筒塔的形制及構建有了更直觀的了解。

申遺成功

2000-2002年,為保護雷峰塔遺址建造了保護設施“新塔”。該塔滿足了雷峰塔遺址遺蹟的完整保存要求,使其再次恢復了祈求美好愛情的象徵地位;同時,按照唐代建築尺寸和歷史圖片進行輪廓設計的新塔,保持了塔身的歷史形象,再現了西湖景觀的歷史特徵。因此,新塔兼顧了遺址保護和“雷峰夕照”景觀特徵保護需求,延續了西湖景觀的空間輪廓歷史特徵以及雷峰塔的文化象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