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庵(浙江省杭州市白雲庵)

白雲庵(浙江省杭州市白雲庵)

白雲庵、在夕照下雷峰塔遺址西側、原為宋朝名園“翠芳園”。光緒年間、杭州著名藏書家丁松生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雲庵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在夕照山下雷峰塔遺址西側。園中水木清華,交映紺碧,天光雲影,絕底明漪。寺後叢植萬花,濃淡相間。山石犖确,堆疊玲瓏,而一徑通幽,別成風景。棋枰琴榻,位置得宜,左祀月下老人。
原為宋朝名園“翠芳園”。清雍正年間郡人汪獻珍重加茸治,易名慈雲,增構亭榭,雜蒔花木,沿堤為橋,以通湖水。清乾隆皇帝南巡時(1757)賜名“漪園”,並書“香雲法雨”匾額。後來,又改名“白雲庵”。鹹豐年間(1851—1861),被戰火焚毀。
光緒年間(1875—1908),杭州著名藏書家丁松生重建。丁松生是飽學之士,重建白雲庵時辦了幾件雅事,更引得遊人如痴如醉。第一件雅事,添了許多頗具雅趣的描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瓶添洞水盛將月,袖掛松柏惹得雲”;“願將佛手雙垂下,摩得人心一樣平”。最有趣的是彌勒殿前的一副詼諧長聯,常引得遊人忍俊不禁:“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懷,不知眾檀越信心時用何物供養;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什麼東西。”第二件雅事,在庵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並配上一副楹聯;“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還印了些詞義模稜兩可的簽書,每一對來此求籤的戀人,都會被這“俗”中賞“雅”的文字遊戲,引得痴情更篤,以致終身難忘。
清末,白雲庵曾為浙江革命黨人秘密集會場所之一,白雲庵主持得山和尚及其徒意周,在革命黨人影響下,參加革命組織。孫中山、徐錫麟、秋瑾、陶成章等,都曾到過白雲庵。
1907年,徐錫麟在奔赴安慶前就曾在此庵中居住多日,其間,他曾約秋瑾、馬宗漢、陳伯平及呂公望等人來白雲庵,密商安徽浙江同時發動起義等事。同盟會的陳英士、黃郛、戴季陶也曾多次到過白雲庵。先後來此密商革命大事的革命黨人有蔡元培、章太炎、褚輔成、王金髮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陳英士、莊子盤、姚勇忱等迅速從上海趕到杭州,邀集革命黨人朱瑞、顧乃斌、褚輔成、葛敬恩、俞煒、吳思豫、童保暄、傅其永等人在白雲庵開會,密謀迅速發動起義事項。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先生曾到訪白雲庵,並題寫了“明禪達義”的匾額,紀念已隱居海寧古剎的得山和尚。抗日戰爭爆發,白雲庵遭日軍焚毀。
抗日戰爭杭州淪陷時,白雲庵又作為掩護游擊隊員處所,後被日軍發現,意周外逃,庵遭拆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