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加強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

《新余市加強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已經新余市政府同意,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1年8月21日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余市加強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8月21日
  • 發布單位: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中發〔2020〕7號)、《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教材〔2020〕4號)和《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贛發〔2020〕27號)精神,紮實推進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㈠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中國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與“小荷工程”相結合,積極探索具有新余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㈡基本原則
——把握育人導向。堅持黨的領導,圍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著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綜合考慮學生學段、年齡、性別、身體狀況等因素,科學合理安排勞動教育內容和時間。
——體現區域特徵。結合新余在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條件,充分挖掘天工文化元素,發揮鋼鐵、光伏、鋰電等產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勞動教育方式,培養科學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
——強化綜合實施。有效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社會大課堂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等公共場所參加各種公益勞動、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讓學生在多元勞動實踐中學會奉獻社會。
㈢工作目標
到2023年年底,全市建立市級統籌、區域推進、學校實施的勞動教育工作體系;配置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各中國小符合要求的勞動教育課程、課時達標率100%;遴選一批“一校一品”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創建10對20所勞動教育城鄉結對學校,創建50所市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全力打造“農業+”“工業+”“科技+”“生態+”等多個行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認定一批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探索制定中國小勞動素養評價辦法。
二、工作措施
㈠創新最佳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1.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普通中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與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中職學校每學期不少於18學時。普通中國小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國小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中職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參與校內外公益服務性勞動和志願服務的時間不少於3周。
2.開發地方和校本勞動教育課程。各級各類學校因地制宜開設烹飪、手工、園藝、竹編、夏布繡、剪紙、釀酒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或具有新餘地域特色的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展學生勞動實踐課題探究、創客教育、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充分挖掘新余本土紅色資源中蘊含的勞動教育元素,融合推進“紅色文化+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納入紅色研學課程體系。
3.探索“小荷工程”特色勞動教育模式。結合我市“小荷工程”,立足學生自管自理,制定“小荷工程”特色勞動教育內容,開闢“小荷工程”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在勞動周中設立“小荷工程”勞動日。開展城鄉手拉手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城鄉結對,鼓勵城市學生到農村從事農事體驗、農村傳統手藝學習、鄉村文化考察等,鼓勵農村學生到城市從事城市志願活動、職業體驗和城市文化考察等。
4.發揮家校社三方教育合力。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鼓勵家庭每周開展家庭勞動,引導學生完成掃地、整理、烹飪、種植、養殖、家具家電維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務。讓孩子掌握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倡導家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畫,每個學段都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或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統籌整合社會勞動教育基地優勢資源,設計多條可供學生自行選擇的勞動實踐線路,探索“勞動實踐體驗一日行”和“勞動實踐深度體驗活動”等。
㈡建立健全勞動教育保障體系
5.建立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和自有財力,多種形式籌措勞動教育工作所需資金。加快建設校內勞動教育場所和校外勞動教育基地,加強學校勞動教育設施標準化建設,建立學校勞動教育器材、耗材補充機制。學校可按照規定統籌安排公用經費等資金開展勞動教育。可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
6.加強勞動教育師資培養。通過配備必要的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組織相關學科骨幹教師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聘請具有專業勞動技能的專家作為勞動教育特聘導師、邀請有技能的家長擔任學生勞動教育導師等渠道,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
7.建立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完善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勞動教育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實行“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誰組織、誰負責”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鼓勵購買勞動教育相關責任保險,制定勞動實踐活動風險管控措施和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防各類事故發生。加強對師生的勞動安全教育,強化勞動風險意識。科學評估勞動實踐活動安全風險,認真排查、消除各種隱患。
8.建立多樣化勞動實踐場所。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區域統籌”原則,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推進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建設。支持、指導各學校新、改、擴建校內勞動實踐場所。利用職業院校場所、課程、師資等優質資源,為中小學生提供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科技教育等。探索館校合作,研發館校合作課程,利用社會場館資源開展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廠企農場、科創企業、企事業單位、行業產學研機構為學生提供工農業生產、財經貿易、商業服務、科技體驗等勞動實踐。各學校將勞動實踐場室納入學校建設規劃,逐步建好配齊勞動實踐場室。中職學校加強校企合作,打造品牌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網路體系的“勞動教育實踐平台”,深化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設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及聯合搭建實踐平台,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
㈢構建中國小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9.構建勞動素養多元評價體系。以開展科學評價為導向,推動勞動教育提質提效。構建“橫向+縱向+多元”的勞動教育全面評價體系,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堅持各學段全程貫通評價。採取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社區評價、基地評價等多種方式,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
10.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明確勞動課教師管理要求,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評選一批勞動教育骨幹教師,把勞動教育納入名師工作室等遴選建設範疇,打造一批帶動全市勞動教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提升的領軍團隊。
11.強化勞動教育評價結果套用。把勞動教育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情況計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評優評先、高中階段學校錄取的參考以及畢業依據之一。將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作為縣(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各級各類學校勞動教育推進情況進行督導檢查,督導結果適時向社會公開。
三、推進步驟
㈠建章立制階段(2021年8月)
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勞動教育具體清單,建立“一校一清單”,根據已有辦學條件、師資結構、管理考核制度、教學等方面現狀,做好規劃設計,制定校級實施方案並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定。
㈡實施階段(2021年9月起)
各級各類學校按照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認真收集和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認真督促實施並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困難,市教育局會同相關部門加強指導和協調,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高效實施。
㈢分期評估階段(每學年末)
每學年末學校通過自評形成總結報告,縣(區)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評估,並向市教育局上報典型案例和先進經驗,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勞動教育經驗交流會,分批認定市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分批遴選“一校一品”勞動教育特色項目。
四、有關要求
㈠加強組織領導。縣(區)政府要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為開展勞動教育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抓好督促落實,推動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
㈡加強協同配合。教育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為深化勞動教育、提高勞動教育質量提供保障條件,切實負起勞動教育的主要責任;宣傳部門要抓好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機構編制部門要做好學校編制核定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勞動教育尤其是勞動教育的場地建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部門要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教育經費落實到位;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配合做好學校布局規劃,統籌做好勞動教育的土地供給和學校建設工作;共青團組織要積極開展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婦聯要加強社區親職教育指導服務;少先隊等群團組織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要做好少年兒童勞動教育引導、關愛、支持、保護工作。
㈢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廣泛宣傳勞動榜樣人物事跡,積極宣傳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機構提供勞動教育服務的先進事跡,深入挖掘和大力宣傳在抗疫救災、脫貧攻堅等重大事件中湧現出來的典型人物事跡,引導廣大師生、家長增強對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的認同感,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

政策解讀

一、出台背景
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對於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意見》),就加強大中國小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全面對照落實中央《意見》精神,結合江西作為紅色文化之都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情況,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我市對照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為紮實推進我市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特制定《新余市加強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
二、總體思路
《新余市加強新時代中國小勞動教育一體化實施方案》結合新余特色,《實施意見》立足於實現五個“新”:全面融入和落實中央《意見》的各項剛性要求,真正把勞動教育擺到“五育並舉”的“新高度”。整體設計中國小(中職)勞動教育目標和課程體系,重構勞技課程和教材,豐富與新余產業發展相融合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形成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動能”。結合中高考改革、教育綜合改革,在親職教育觀念、教師隊伍建設、勞動素養評價等方面,拿出實招硬招,打造教育改革的“新片區”。樹立“開門辦勞動教育”的理念,明確學校、家庭、社會的勞動教育職責,構建責任共擔、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的跨部門協同“新格局”。結合新余在自然、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條件,充分挖掘天工文化元素,發揮鋼鐵、光伏、鋰電等產業優勢,結合我市“小荷工程”的推進,制定“小荷工程”特色勞動教育內容,打造勞動教育“新余模式”。
三、工作目標
到2023年年底,全市建立市級統籌、區域推進、學校實施的勞動教育工作體系;配置專兼職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各中國小符合要求的勞動教育課程、課時達標率100%;遴選一批“一校一品”勞動教育特色項目,創建10對20所勞動教育城鄉結對學校,創建50所市級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全力打造“農業+”“工業+”“科技+”“生態+”等多個行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認定一批市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四、主要舉措
方案從“課程體系、保障體系、評價體系”三方面入手,提出了以下舉措。
一是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普通中國小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與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中職學校不少於18學時。各級各類學校因地制宜開設具有新餘地域特色的勞動實踐類拓展課程。結合我市“小荷工程”的推進,立足學生自管自理,制定“小荷工程”特色勞動教育內容,開闢“小荷工程”校內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在勞動周中設“小荷工程”勞動日。
二是培養勞動教育師資。通過配備必要的勞動教育專任教師、組織相關學科骨幹教師擔任勞動教育兼職教師、聘請具有專業勞動技能的專家作為勞動教育特聘導師、邀請有技能的家長擔任學生勞動教育導師等渠道,加強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行政幹部、校長、教師、輔導員培訓內容。
三是發揮家校社三方合力。鼓勵家庭每周開展家庭勞動,引導學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倡導家庭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畫,每個學段都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或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統籌整合社會勞動教育基地優勢資源,設計多條可供學生自行選擇的勞動實踐線路。
四是推進實踐場所建設。支持、指導各學校新、改、擴建校內勞動實踐場所。利用職業院校場所、課程、師資等優質資源,為中小學生提供勞動教育、職業啟蒙教育、職業生涯教育、科技教育等。探索館校合作,研發館校合作課程,利用社會場館資源開展學生勞動實踐活動。廠企農場、科創企業、企事業單位、行業產學研機構為學生提供工農業生產、財經貿易、商業服務、科技體驗等勞動實踐。
五是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構建“橫向+縱向+多元”的勞動教育全面評價體系。建立健全勞動教育教師工作考核體系。保障勞動課教師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先評優、專業發展等方面與其他專任教師享受同等待遇。強化勞動教育評價結果套用。把勞動教育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學生參加勞動教育情況計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評優評先、中招和高招錄取的參考以及畢業依據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