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 別稱:新軍
- 所處時代: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 主要成就:抗日
- 成立時間: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歷史沿革
初建

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一般指本詞條
甲午中日戰後,榮祿將四大軍(甘軍、武毅軍、新建陸軍、毅軍)合編為武衛軍,分路駐防,以甘軍駐薊州(今天津薊縣)為後軍。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湖廣總督...
新軍,拼音xīn jūn,指清朝末年編制訓練的新式陸軍。...... 新軍,拼音xīn jūn,指清朝末年編制訓練的新式陸軍。中文名 新軍 拼音 xīn jūn 釋義 春秋晉國軍...
湖北新軍為清末張之洞於湖北訓練的“新式”軍隊,編成張彪任統制的陸軍第八鎮與黎元洪任協統的第二十一混成協。 武昌起義就是由湖北新軍參與的革命軍率先發難的...
新軍軍服來源於,甲午戰爭中,中國舊式陸軍徹底暴露了其腐敗、無用。清廷為鞏固國防,於戰後決定仿效海軍,採用西法訓練新式陸軍,史稱新軍。...
新軍制,清代末期按照西方資本主義軍制編練新式陸軍的制度。到宣統三年(1911年)全國編成新軍14個鎮、18個混成協、4個標和1支禁軍。鎮下編制為協、標、營、隊、...
自新軍是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對“投誠”偽軍的稱呼。陸軍總部對偽軍雖稱以“自新軍”,但開始時並未給予軍師番號,後來雖然給以軍師番號,又冠以“暫編”字樣。...
雲南新軍為清朝末年雲南駐軍,採用全新西式編練軍制。是後來雲南地方武裝滇軍的前身。...
山西新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倡議創建並實際領導的屬第二戰區晉綏軍建制的一隻抗日部隊。...
1910年2月12日(滿清宣統二年,正月初三),革命黨人倪映典在位於廣州東北郊的燕塘新軍軍營內率三千新軍齊聲高呼:“願為革命戰死!”隨即兵分三路向廣州城進發。...
新軍編制清末編練新式陸軍,其編制與八旗、綠營不同。光緒三十年(1904) 八月頒行《陸軍營制餉章》, 規定常備軍之編制為軍、鎮、協、標、營、隊、排、棚八級....
甲午中日戰後,清朝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士成、溫處道、袁世凱等創立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
醜新軍,男,曾任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2017年7月31日,銅川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醜新軍的銅川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正縣)職務。[3] ...
伊犁新軍,清末新疆陸軍之一部。光緒二十八年(1902),伊犁創設武備學堂(後改陸軍國小堂)兼弁目學堂,開始培養新軍軍官。三十二年(1906),伊犁將軍長庚奏準實行新政...
許新軍,男,中共黨員,曾任河北省司法廳副廳長、黨委副書記,監獄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 ...
2017年12月27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二次會議,占新軍當選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 ...
《新軍論》是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卓萊。...... 圖集 新軍論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7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
山西新軍是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山西省出現的一支新型的抗日革命武裝,它名義上歸屬於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的山西軍隊系統,實際上一直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共產黨抗日...
黨新軍,現任榆林市商務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 黨新軍,現任榆林市商務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任免信息2017年3月22日,榆林市政府決定:任命黨新軍同志為榆林市商...
歸綏新軍起義,1911年歸綏新軍回響辛亥革命發動的起義。辛亥革命時期,各省新軍紛紛起義,同盟會蒙古族會員雲享等在歸綏(今呼和浩特)新軍中廣泛進行宣傳活動,新軍...
山西新軍起義,1911年10月28日,山西新軍第43混成協在管帶姚維藩、標統閻錫山率領下舉行起義。義軍於當日攻克太原,推舉閻錫山為都督。同時,山西各縣的革命黨人紛起...
貴州新軍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後,貴州自治學社首領張百麟、黃澤霖等策動新軍、會黨在貴陽城外起義,於11月3日宣布貴州獨立,成立軍政府。後因劉顯世發動...
福建新軍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於2016年05月3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鄭鵬,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體育賽事活動組織和策劃,文化活動策劃,展覽展示策劃;文體藝術培訓;體育信息諮詢;...
中國軍銜制產生於20世紀初的清朝新軍。此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幾個時期實行的軍銜制,基本上都是在清末軍銜制基礎上的發展和沿革。中華人民共和...
清政府還令各省設立督練公所,為各省領導編練“新軍”的機構。光緒三十年(1904年)9月,練兵處、兵部奏準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頒布了《陸軍學堂辦法》。...
清代的兵制,大體可分為旗兵與漢兵兩大類。旗兵是清朝入關前的原始兵制,漢兵則可分為綠營、鄉勇和新軍,其建立的時代,先後不同,多為前者破壞,而後者繼起。...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派胡燏棻在天津小站練兵,編成“定武軍”。隨後改派袁世凱訓練新軍。袁世凱仿照德、日陸軍建制和操典條令,對定武軍...
晉綏軍,又稱晉軍、閻軍,是中華民國時期主要活動在山西、綏遠以及華北地區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其領袖人物為閻錫山、商震、徐永昌、傅作義、楚溪春、孫楚等。晉綏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