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新軍
- 簡介:清朝末年雲南駐軍
- 官兵總計:為10900人
- 沿革:在清末編練新軍的熱潮中
雲南新軍為清朝末年雲南駐軍,採用全新西式編練軍制。是後來雲南地方武裝滇軍的前身。...
1911年武昌首義是新軍起義,然後回響的陝西、湖南二省,是新軍起義。接下來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山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也是新軍起義。除上海、廣東...
1911年2月,蔡鍔應雲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到雲南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任協統,併兼任雲南陸軍講武堂教官[3]。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勝利的訊息使雲南的革命...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雲南組建新軍,盧漢任60軍軍長,馬鍈調軍部任少將參謀處長,繼任代理參謀長。盧漢因有要務,乘飛機到南京,經武漢再轉長沙,馬鍈代行軍長職權,...
1910年2月12日(滿清宣統二年,正月初三),革命黨人倪映典在位於廣州東北郊的燕塘新軍軍營內率三千新軍齊聲高呼:“願為革命戰死!”隨即兵分三路向廣州城進發。...
王天順(1914-1958),山西省沁源縣人。1937年參加山西新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建國後,任60軍後勤部副部長,川西軍區後勤部副部長、雲南軍區公安部隊後勤...
國民革命軍第六十軍原屬滇軍,其中80%的官士兵均為雲南人,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少數民族,主要是彝族、白族,清宣統三年(1911年)以同盟會會員為核心的一批滇軍將領,...
滇軍,為民國期間以蔡鍔、唐繼堯、龍雲、盧漢等為主要將領的雲南部隊的統稱, 由雲南地方實力派組建、指揮和武裝的一支相對獨立的軍隊。滇軍前身是雲南新軍,即建於...
宣統元年(1908年),韋杵赴昆明,欲投雲南新軍。開始,無人引薦,新軍拒收。韋杵不甘心,滯留昆明,以幫人拉車運貨為計,再托朋友軍中說情。滯昆期間,一天,韋杵至...
隨後石陶鈞也到了雲南。1916年1月蔡鍔任護國軍滇黔軍總司令,石陶鈞隨蔡自昆明向川南行軍30晝夜抵永寧,駐納溪戰線在長江沿岸自敘州到重慶鋪開約500里,困苦與...
以智勇信義聞名於天下。雲南講武堂第1期特別班畢業,歷任黔軍第3混成旅旅長,重慶衛戍司令,黔軍總指揮,靖國聯軍佽飛軍第4軍軍長兼雲南憲兵司令,雲南四鎮守使之亂...
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雲南舉義討袁,黃毓成任護國軍第三軍挺進軍司令,率部參加滇桂邊境抗擊龍覲光部的作戰。1918年到1922年間,任滇軍駐川師長、司令部參贊等職,...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雲南省曲靖富源縣人,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九軍中將軍長。青年時立志從軍報國,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他學習刻苦認真,在軍事方面頗顯...
武昌起義的第二天,在雲南新軍工作的蔣群從雲南昆明經武漢來到九江,邀駐九江的新軍第53標標統馬毓寶、九江炮台總台官徐公度、統領戈克安等約定10月23日起義,當晚...
1904年畢業回國,先後在湖南、廣西、雲南等省教練新軍。1911年初調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協統。10月30日與革命黨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領導新軍回響武昌起義,...
護國軍是指在護國運動中組織的討袁軍。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活動遭到中國人民反對,12月25日,蔡鍔在雲南發起討袁護國運動,組織護國軍,與唐繼堯、李烈鈞聯名宣布...
12月因雲南護國軍誓師討袁,遂留住西安。1918年赴京任總統府咨議。1919年春,參加上海和會的南北代表派國會議員張瑞璣來陝,為陝西靖國軍和陝西督軍陳樹藩“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