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 新教法》講述提問是學生構建知識的“助產婆”,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繫的主渠道和“鋪路石”;組織教學,打造生態課堂;例證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橋樑,是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一門教學藝術;教學語言是一種職業性語言;實現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是教學發展的趨勢,也是新課改的要求;結課有課堂教學的“豹尾”之美譽,能收到“餘音繞粱”之效。
基本介紹
- 外文名: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New Teaching Metheds
- 書名:新課改新教法
- 作者:譚吉華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232328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頁數:26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教育即生活”,要求教學生活化
一、教學生活化的界定
二、教學生活化的科學依據
(一)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理論依據
(二)教學生活化實踐依據
三、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一)有利於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二)有利於提高政治課的實效性
(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有利於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
四、教學生活化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能將教學生活化庸俗化
(二)避免教學生活化的無序化
(三)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避免“非生活化”
五、教學生活化應遵循的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
(二)求實性原則
(三)層次性原則
(四)實踐性原則
(五)民主性原則
六、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一)教學內容追求生活化
(二)教學過程回歸生活化
(三)教學形式模擬生活化
第二章 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含義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二)“發現學>——j”理論和“有意義學習理論”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哲學依據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二)有利於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
(四)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交際能力,增強自主判斷能力和合作意識
四、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將“自主”當成自由活動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流於形式,缺乏有效性
五、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二)探究性原則
(三)開放性原則
(四)激勵性原則
六、“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運用的教學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策略
(二)組織合作策略
(三)活動情境策略
(四)情感陶冶策略
(五)精講巧練策略
七、學案導學自主合作探究
(一)教師示案導學,學生自主學習
(二)學生自研互研,反饋嘗試
(三)教師精講點撥,化疑解惑
(四)訓練拓展,整理內化
(五)評價激勵、歸納總結
第三章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新課改的新理念和亮點
一、資源開發與利用概說
(一)課程資源開發的內涵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的分類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必要性
(一)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是由思想政治課獨特的學科特徵決定的
(二)課程資源開發是新課改背景下促進思想政治課革新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課程資源開發是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必然要求
(四)課程資源開發是促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
(五)課程資源開發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j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問題現狀
(一)中學政治教師課程資源意識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欠缺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實效性差,更新緩慢
(三)缺乏對海量課程資源的甄別和篩選
(四)課程資源利用成為大量事實材料的堆積,捨本逐末
五、中學思想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與要求
(一)針對性原則
(二)典型性原則
(三)適度性原則
(四)啟示性原則
(五)協調性原則
(六)參與性原則
六、政治課程資源開發的方法與藝術
(一)用好用活教材
(二)充分利用人力資源
(三)挖掘社會資源
(四)靈活運用活動資源
(五)合理開發校本資源,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特色和優勢
(六)合理利用鄉土資源,發揮鄉土特色
(七)積極開發利用網路資源
第四章導課是“鳳頭”
一、導課和導課藝術
(一)導課
(二)導課藝術
二、中學思想政治課導課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
(二)奧蘇貝爾的“先行組織者”理論
(三)黑格爾的美學理論
三、中學思想政治課導課的功能
(一)具有誘導功能
(二)具有銜接功能
(三)具有激勵功能
(四)具有美育功能
四、中學政治課導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盲目隨意,缺乏目的
(二)陳舊僵化,平淡無味
(三)重視不夠,導而不入
(四)教師獨唱,喧賓奪主
(五)冗長拖沓,節外生枝
六、中學思想政治課導課的基本原則
(一)趣味性
(二)簡潔性
(三)直觀性
(四)新穎性
(五)針對性
(六)時代性
(七)承前啟後
(八)主體性
七、思政教學導課的基本形式與方法
……
第五章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
第六章提問,學生構建知識的“助產婆”
第七章組織教學,打造生態課堂
第八章例證,也是一門教學藝術
第九章教學語言是一種職業性語言
第十章實現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教學發展的趨勢
第十一章結課是“豹尾”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附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