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感染

新生兒皮膚感染

疾病名稱,疾病概述,疾病分類,治療方案,預防措施,保健貼士,
新生兒皮膚感染

疾病名稱

新生兒皮膚感染(膿皰瘡及皮下壞疽)

疾病概述

皮下壞疽是新生兒是時期常見且比較嚴重的一種皮膚淺層的化膿性感染。冬季發病較多。新生兒皮膚防禦能力及對炎症的反應均差,淋巴結屏障功能也不完善,極易受細菌感染而發生皮下壞疽。新生兒長期仰臥位,被服的摩擦、大小便浸漬或哭鬧躁動等都可誘發局部皮膚損傷,使細菌得以侵入。感染的細菌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亦可偶為綠膿桿菌、草綠色鏈球菌等。並發敗血症時,血培養可得陽性結果。

疾病分類

婦產科

治療方案

1.隔離患兒。
2.停止沐浴,只擦洗面及臀部,感染局部皮膚用75%乙醇擦拭後塗抗生素軟膏。
3.成熟膿皰用針刺破塗1%甲紫溶液;皮下壞疽有波動者,切開引流。
4.膿液送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5.根據病情選用細菌敏感的抗生素。

預防措施

1、採取適當的護理方法。
新生兒皮膚薄嫩,易破損增加感染的機會;皮膚的分泌物及日齡較大的新生兒皮膚上的正常菌群均有抵抗致病菌入侵的作用;出生時臍部創面易於感染等特點。因此,皮膚清潔重點是頸部、耳後、腋下、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用軟布輕柔清洗;臍部創面未乾燥時,每日用乙醇消毒;口腔內有鵝口瘡時用甲紫塗抹;新生兒排便後臀部清潔要輕擦拭,乾性皮膚護理強調儘量減少操作,防止皮膚損傷,保留皮膚正常分泌物。尿布要及時更換,大小便後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2、勤通風,多換氣。
新生兒身處不通風的房間,空氣污濁,皮膚排汗不暢,容易發生新生兒膿皰瘡、新生兒尿布皮炎、紅斑等皮膚感染性疾病。因此,病室應該通風,2次/d,15--20min/次。新生兒衣物要柔軟、清潔、寬鬆,每日更換,穿著不易過多。減少探視人員,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
3、做好醫院感染的預防。
新生兒皮膚感染多數通過醫護人員和產婦帶菌者感染,要預防醫院內新生兒皮膚感染,需要醫護人員和家屬共同努力,醫護人員為最重要的一環。醫護人員應該身體健康,衣著整潔、勤洗手,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在接觸新生兒之前一定要洗手;積極處理已經發生的皮膚感染,並與健康新生兒隔離;注意環境的消毒,防止感染的傳播和蔓延。醫務人員還要做好產婦及家屬的宣教工作,幫助他們學習新生兒護理知識,傳達新觀念,解答他們的問題。

保健貼士

1.新生兒初生時,在頸、腋窩下、大腿根部等皮膚有皺褶的地方,可用紗布蘸消毒的植物油,輕輕地擦去胎脂,然後撒少許無刺激性的滑石粉。
2.在臍帶脫落前,除大便後用溫水沖洗外陰及臀部外,不宜洗澡。一旦發現新生兒皮膚有小膿皰時,輕者塗1%龍膽紫,很快就可乾燥而愈;較大的膿皰,可先用酒精或絡合碘消毒,再用消毒的針頭挑破,再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洗淨,然後塗上1%龍膽紫。假如膿皰較多,特別是伴有黃疸不退或加重,孩子哭鬧不安不吃奶,很可能發生了敗血症,要及時上醫院診治。
3.新生兒最易感染的部位是臍部。在臍帶未脫落前,一般用消毒紗布覆蓋,但切忌用粘膏粘於肚皮上。當包布浸濕或被糞便污染時要及時更換,同時用2.5%的碘酒塗抹斷端及臍帶,再用75%酒精擦去碘酒,此時要注意勿使碘酒沾於小兒的皮膚上,一般2-3天臍帶殘端即可脫落。臍帶脫落後,根部痂皮要待它自行剝離。如臍孔有少許清亮的分泌物,可用75%酒精每天擦洗一次,幾天后即可乾燥。如分泌物呈膿性,伴有臭味和臍周發紅時,多是得了臍炎。此時,輕者可先用75%酒精塗擦,再抹上1%龍膽紫,同時最好請醫生看看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並做好監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