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
本病易發生於溫、熱季節,在亞熱帶和熱帶全年都可發病,傳播地區極廣。病毒的攜帶者及患者均為傳染源。病毒主要從糞便排出,也可從咽喉部排出。患者腦脊液、血液、胸腔積液、骨髓、唾液、尿中均可分離出病毒。主要通過腸道傳播,也可從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在嬰兒室內的柯薩奇病毒感染患兒、醫護人員以及哺乳的產婦均可成為本病散發或流行的傳染源。
20世紀70年代初已報導病毒可經胎盤傳播,而且認為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關。Brown和Karunas等對630名各類畸形嬰兒母親用中和試驗檢測針對CVB1~CVB5的抗體,結果發現母親於妊娠早期受CVB3和CVB4感染者,嬰兒患先心病的機會較對照組多。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推算,孕婦患CVB3感染者,嬰兒心血管畸形的幾率約為0.9%。Dolldorf證明:母體病毒血症較易經胎盤傳染給胎兒。新生兒感染多為無症狀的亞臨床型,從患兒的胎盤中分離出病毒,證實了宮內感染的存在。
病因
柯薩奇病毒屬於RNA病毒類,小RNA病毒科,腸道病毒群,在室溫下相對穩定,當環境溫度增高至50℃時僅存活1小時。該病毒對酸性環境耐受性較強,對抗生素、化學藥物不敏感,但對氧化劑敏感,易於被1%高錳酸鉀、1%過氧化氫或含氯氧化劑殺滅。依據對臟器的損害特點,柯薩奇病毒分為A與B兩組,A組主要引起神經、肌肉及全身感染表現,發生無菌性腦膜炎、麻痹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皰疹性咽峽炎等。B組主要侵犯心、腦、肝及其他臟器,引起心肌炎、心包炎、病毒性腦炎等。柯薩奇病毒B組用中和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測定抗原可分為6型(CVB1~6),據近年報導以CVB3、CVB5型感染對新生兒危害最大,發生率也最高。
臨床表現
新生兒柯薩奇病毒感染的潛伏期可有很大差異,一般在生後7~14天。經宮內垂直感染者多在生後5天內發病,生後感染者多在5天后發病。潛伏期長短也與不同血清型、新生兒個體因素(胎齡、日齡、免疫狀況等)有關。輕型新生兒CVB感染可無明顯臨床表現,而嚴重者可侵犯多臟器系統,甚而致死。CVB的不同血清型感染,可有相似的臨床表現;而同一血清型的不同個體感染,其臨床表現可有很大差異。
1.發熱及敗血症樣表現
多數患兒起病急劇,出現發熱,體溫多在38℃以上,熱型不規律,持續數天甚至10餘天后逐漸恢復。發熱期間可伴有激惹、吃奶少、嘔吐、腹瀉等神經、消化系統症狀,隨著體溫恢復而好轉,多數自愈。中、重度病例急期伴有敗血症樣全身表現,發病1~2天后可出現休克、黃疸、肝脾大、呼吸困難、抽搐,甚而有DIC、肺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急劇死亡。
2.心血管系統表現
此型多為CVB2~4感染,主要表現嚴重的心肌損害。此型多在生後5~9天發病,可先有發熱、神萎、腹瀉、拒乳,數天后出現心肌炎體徵,如心動過速、心臟擴大、奔馬律、面色蒼白、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表現。心電圖顯示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P-R間期延長及各種心律失常。超聲檢查可有廣泛心肌損害。如病情進展迅速,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例有驚厥、昏迷和肝損害者又稱為腦-肝-心肌炎,此型病情危重。
3.多臟器系統功能損害
新生兒CVB的暴發流行感染的中、重型病例常伴有心、腦、肺、肝、腎、血液各系統多臟器損害,甚而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MOF)。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除昏迷、抽搐外,可有前囟張力增高、肌張力改變、反射異常等。腦脊液蛋白增加,糖、氯化物正常,細胞數一般在500/mm3以下。多數資料報導神經系統損害多在7~10天恢復。消化系統損害以胃腸道症狀和肝損害為特徵,可有腹脹、噁心、嘔吐、肝脾腫大、肝功能障礙、谷丙轉氨酶(ALT)增高、黃疸。腎損害表現尿少、無尿、水腫、血尿、蛋白尿、氮質血症等急性腎功能衰竭表現。肺損害主要為肺炎和肺出血。臨床可有呼吸困難、發紺、肺內囉音,胸片顯示肺紋理增強、斑片狀陰影。血液系統損害包括出血傾向、皮膚出血點、淤斑以及血小板計數下降和DIC改變。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是本病早期和確定診斷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病毒分離、血清學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等。
(1)病毒分離應早期進行CVB分離培養,以提高病原的陽性檢出率。標本可選擇患兒的分泌物(咽拭子、直腸拭子、糞便等)、血液、腦脊液及組織細胞等,通過海拉(Hela)細胞和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傳代培養,直至細胞出現(++)~(+++)的病變為陽性。注意必須從患兒體液(血液、腦脊液、心包液等)中或屍檢臟器組織中分離出病毒。臨床出現某些典型綜合徵(如腦膜炎、心肌炎等),從咽拭子、糞便中重複分離出相同血清型病毒才有診斷價值。
(2)血清學檢測主要套用的方法有中和試驗和間接免疫螢光技術。中和試驗是病毒在活體或細胞培養中被特異抗體中和失去感染性的一種檢測方法,用來檢查患兒血清中抗體增長情況或檢查人群中隱性感染後抗體水平。中和抗體特異性較高,維持時間較長,適宜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較常套用間接免疫螢光試驗。免疫螢光技術既可以直接檢測病毒抗原,也可利用其間接免疫螢光試驗測定CVB抗體,即特異性IgM,後者是目前本病臨床上有效而快速的血清學診斷手段。
(3)PCR檢測及斑點雜交分子病毒學技術套用於病毒病原學診斷,用核酸雜交的方法檢測血清及心肌標本中的腸道病毒DNA及RNA,此方法敏感性強、特異性高且具有快速的特點,適於臨床套用。
(4)骨髓檢查可有粒、紅系增生活躍,少數病情重者有紅系增生低下。
2.其他輔助檢查
(1)心電圖檢查顯示低電壓、T波低平或倒置、P-R間期延長及各種心律失常。
(2)超聲檢查可有廣泛心肌損害。
(3)X線檢查胸片顯示肺紋理增強、斑片狀陰影。
診斷
應從本病患兒的臨床特點和流行病學資料兩方面分析提出。
1.嬰兒的臨床特點
圍產新生兒發病急劇,有不明原因的發熱;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敗血症樣表現,合併心肌損害;有感染的臨床表現,但病情進展迅速,病情危重,不支持細菌感染者。
2.流行病學資料
新生兒集中發病,夏秋季節;母親或嬰兒室醫護人員近期有發熱等感染病史,同嬰兒室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發熱患兒同期發病或相繼起病者。
上述臨床特點結合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可確診。
鑑別診斷
和敗血症相鑑別,和TORCH綜合徵相鑑別。
治療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治療原則是在加強隔離護理基礎上,積極對症治療,保護心功能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糾正體液酸鹼紊亂、提高免疫功能,防治繼發感染。
1.加強隔離護理
對疑診或確診新生兒CVB感染患兒均應給以有效隔離,奶具、醫療用品、生活用品均應單獨清洗消毒。
2.對症處理
腦膜炎型有驚厥時應給予苯巴比妥(魯米那)、水合氯醛或地西泮(安定);腦水腫、顱內壓增高給予甘露醇、呋塞米等脫水劑;有休克、酸中毒應在擴容、糾酸基礎上,加用血管活性藥物如多巴胺、酚妥拉明等;DIC可給肝素(早期高凝階段);有嚴重出血、高膽紅素血症可採用輸血換血等療法。本病病程中常並發細菌感染,可套用敏感抗生素對症治療。
3.治療心肌炎
可試用營養心肌藥物如維生素C,1,6-二磷酸果糖,有心力衰竭時可使用利尿劑,強心劑。
4.支持治療
干擾素是一類在同種細胞上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質,已陸續報導在CVB感染中有一定療效。
預防
嚴格消毒隔離,接觸新生兒前嚴格洗手是預防本病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