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臍帶感染
- 所屬科室:婦兒科 - 兒科
- 傳染性:無傳染性
- 治療:化學灼燒法,電燒法
概述,預防,治療,護理,注意事項,
概述
1.濕肚臍有血水或膿:大多數的肚臍底部在臍帶脫落後的前2~3天都是濕濕的,因為底層的皮膚尚未長好,所以黏膜會有一些分泌物,但如果脫落後過了1周仍然有分泌物,則是不正常。
2.不斷有水樣液流出:在極少數的例子中,可能表示肚臍與腹內的小腸或膀胱有通路(臍尿管)存在,需要求醫診治;因為容易造成腹內的感染,所以可能要接受手術除去此通路。
3.肚臍分泌物帶血絲或血塊:表示傷口癒合未完全,需看醫生並加以處理。
4.肚臍有黃色黏調分泌物,甚至有惡臭味:表示肚臍底部發炎,需每日徹底清洗乾淨,或看醫生接受進一步的處理。
5.肚臍周邊紅腫:為發炎現象。
6.肚臍底部有呈紅白色的小肉瘤狀物:表示肚臍傷口癒合不良,此肉瘤會愈長愈大,而它的存在會阻礙傷口處正常皮的生長,故需找醫生儘快除去此肉瘤。
預防
臍帶沒有脫落前要保持臍帶乾燥,濕衣服或尿布不要捂在肚臍上,發現嬰兒臍帶布濕了,應該立即更換,不用髒手或髒布去摸、擦肚臍。可用消毒過的棉花棒沾75%酒精擦拭臍根部消毒。擦時從臍根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臍帶脫落後,局部會有潮濕或米湯樣液體滲出,可用消毒棉花棒沾75%酒精擦淨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塗在臍根部極其周圍皮膚上,不要用龍膽紫塗臍以免影響觀察臍部感染情況。如果發現臍根有肉芽、膿性分泌物、紅腫及臭味(稱為臍炎),需及時到醫院請醫生診治,以防病情惡化。
治療
1.化學灼燒法:用3%~5%的硝酸銀溶液塗抹在小肉瘤上,每天2~3次,其目的是讓肚臍能快速乾燥,但此溶液沾到會使皮膚變黑,故使用時要小心為之。
2.電燒法:在醫院或診所使用,以電燒直接將肚臍糜爛處,灼燒變乾後再除去即可,效果較快速。
結論 寶寶天生的抵抗力較差,容易被環境中的細菌侵犯感染,父母及照護者皆要有正確的認知及處理。肚臍處理要訣為:儘量保持兩個“乾”原則:乾淨(每日清洗)與乾燥(使用純酒精)。
護理
臍帶一般在出生後6-10天內脫落。但小孩個體也有差異有的的半個月或更長時間。只要臍帶部位乾燥沒有紅腫或分泌物就沒事。有輕微的發紅或有分泌物說明有輕微感染只要每天用酒精棉棒消毒就可以。如紅腫,出現膿性分泌物就得就醫治療。在臍帶沒脫落之前儘量別盆浴使局部沾上,可用擰乾的毛巾擦試身體。臍帶脫落後在堅持消毒3天就可以。
注意事項
臍帶被切斷後便形成了創面,這是細菌侵入寶寶體內的一個重要門戶,輕者可造成臍炎,重者往往導致敗血症和死亡,所以臍帶的消毒護理十分重要:
1、在臍帶未脫落以前,勿強行剝落,結紮線如有脫落應重新結紮。
2、需保持局部清潔乾燥,特別是尿布不要蓋到臍部,以免尿糞污染臍部創面。
3、要經常檢查包紮的紗布外面有無滲血,如果出現滲血,則需要重新結紮止血。
4、每天沐浴後暴露臍部用75%的酒精棉簽輕拭,擦時從臍根部呈螺旋動作向四周擦拭,不可來回亂擦,以免把周圍皮膚上的細菌帶入臍根部
5、再蓋上消毒紗布,並將紗布固定好;若臍部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發紅,表示感染較重,要用75%酒精擦洗3~4次,千萬不要塗龍膽紫,因龍膽紫可使臍部表面結痂,使內部分泌物排不出去,以致感染加重形成痂下積膿。
注意:
如在臍根部發現有肉芽組織、膿性分泌物、紅腫或臭味,臍周皮膚紅腫,或孩子伴有發熱、吃奶不香、精神不好說明有感染,應找醫生及早處理,防止發生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