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殿廟會,是因真君殿(又名石真人廟)的建立而形成的廟會。真君殿建於宋末,位於沃洲山之陽,前臨沃洲湖,為紀念抗金名將宗澤而建,殿內塑有抗金名將宗澤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昌真君殿廟會
- 舉行時間:每年農曆十月十五
真君殿廟會,是因真君殿(又名石真人廟)的建立而形成的廟會。真君殿建於宋末,位於沃洲山之陽,前臨沃洲湖,為紀念抗金名將宗澤而建,殿內塑有抗金名將宗澤像。
真君殿廟會,是因真君殿(又名石真人廟)的建立而形成的廟會。真君殿建於宋末,位於沃洲山之陽,前臨沃洲湖,為紀念抗金名將宗澤而建,殿內塑有抗金名將宗澤像。真君殿廟會,廟分大殿、中殿、夫人殿、觀音殿、千佛殿、財神殿等,共有殿堂...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昌竹編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真君殿廟會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昌梁氏針灸療法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二胡製作技藝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昌鄭氏中醫肝膽科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炒米糕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潭手工湯包製作技藝 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澄潭香乾的製作技藝 縣級非物...
茶祭最早起源於夏朝,新昌的茶祭活動開始於天姥山廣福寺建成之日,延續了千年,直到抗日戰爭爆發,茶祭活動是新昌人民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昌茶祭”在2015年11月入選第六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沿革 茶祭最早起源於夏朝,據傳,大禹帝的女兒儀狄公主與附馬司徒庠奉命在會稽...
親自動手製作木偶頭、戲台和木偶服裝,並協助唯一的老藝人王志求完成了表演,使布袋木偶成功列入新昌縣和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老藝人王志求去世,保護和傳承布袋木偶的重擔全部落在了王秋芹的肩上。王秋芹正組織村里一些年輕文藝愛好者學習布袋木偶表演技藝,努力使布袋木偶表演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得到更...
新昌真君殿廟會 新昌真君殿廟會每年農曆十月十五舉行,廟會上會班、娛神、旗、炮、儀仗、舞獅、翻船、十番、鼓亭、回頭拜、蓮子行、三十六行、方旗等民間文藝活動應有盡有,熱鬧非凡。其中迎神賽會每五年一大賽,新昌相鄰縣市天台、奉化、義烏等地也有人前來參加,與會者數萬人,浙東罕見。新昌真君殿廟會在解放...
新昌歷史上自從有真君殿廟會和三十六行遊行隊伍就有民間舞蹈“啞背瘋”的表演。舞蹈特色 “西王啞背瘋”是頗具地域特色的民間舞蹈,是利用“頭形”、“假肢”巧妙組合,由一個人同時扮演兩個人的角色:上半身配假肢演瘋婆;下半身配頭形演啞子,裝扮成“啞子背瘋婆”,以10—20人組合的群舞形式在舞台和廣場...
這一民間表演藝術始於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系由戲曲《雙貴圖》演繹而來,在每年農曆十月十五開展沃洲山真君殿廟會時,西王蓮子行(丐幫)就沿襲前輩表演技巧,隨“三十六行”遊行隊伍一道表演,歷經清代、民國,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該項目已於2010年10月被紹興市人民政府命名為紹興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坑真君殿位於新昌縣小將鎮東田自然村及橋下村之間五靈山坳,舊稱五靈山廟,亦稱石真君廟,始建於明,是祭祀南宋抗金將領宗澤的廟宇。三坑真君殿是當地民間信仰的重要精神場所,體現了當地村民“精忠報國”、崇武的個性,是展示和傳播愛國精神的重要載體;整組建築規模寵大,飛檐雕梁,層層遞升,格局完整,氣勢...
當時每年一度的真君殿廟會就有十番參加演出,代代相傳,至清道光年間,由黃壇石氏後裔石益銘組建了黃壇“聖莞十番”。“聖莞”二字源於論語中“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一笑”一語。意思是孔夫子聽了十番演奏也會頻頻點頭,為之莞爾一笑。古曲《十番》有益於“學聖賢、享歡樂”,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沃洲湖畔的真君殿,原稱石真人廟,香火盛及天台、嵊縣、寧波、奉化、寧海。每逢廟會多有民間藝術表演,熱鬧非凡。殿中柱石雕蟠龍栩栩如生,堪稱一絕。沃洲湖東北的水簾洞,景色幽靜,別有洞天,為東晉鹹帝時國師竺道潛結廬之地,宋代朱熹游水簾洞時有詩題詠:“水簾幽谷我來游,拂面飛泉最醒眸,一片水簾遮洞口,...
劉阮傳說,流傳於浙江省天台縣及嵊州、新昌、寧海等周邊縣市的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之一。劉阮傳說是中國漢族地區的神話傳說,它講述了東漢年間,剡溪的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仙,並結為伉儷的故事。長期以來,“劉阮傳說”就在民間口耳相傳,後經文人的記敘而流傳更廣。唐代以後,出現了民間口耳相傳與...
明張岱《陶庵夢憶》中曾記有這樣的紹興地區的廟會戲活動:“陶堰司徒廟,漢會稽太守嚴助廟也……五夜,夜在廟演劇,梨園必請越中上下三班,或雇武林者……一老者坐檯下對院本,一字脫落,群起噪之,又開場重做”。清道光十年紹興沈香岩《鞍村雜詠·社戲》中記載:“麥滿平疇菜滿坡,春花有望更如何,賽神各...
嵊州吹打源於廟會文化,與佛教音樂密切相關,以鑼、鼓、二胡、京胡、三弦、鈸、嗩吶、長號等樂器來演奏民間樂曲。起源何時,沒有確切年代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村民社賽”、廟會祭祀活動。村村有廟有祠堂,廟堂之內有戲台,與之相配套的民間音樂《轅門》《繡球》《妒花》《十番》《節詩》《將軍令》等層出...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主辦的“中國目連戲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舉行。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攜紹興目連戲《女吊》參加演出。2019年4月13日,由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和新昌縣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打造的《目連救母》(上下本)在紹興市文化館百姓劇場鳴鑼開演。
丁家塢馬燈,為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調馬。於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丁家塢馬燈歷史悠久,相傳始於南宋末年:朝廷有位丁姓兵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憎惡奸佞。因觸犯皇上而遭貶,舉家逃生到新昌縣小將鎮南洲村,其後人又於元代時遷移到城南鄉丁家塢村。據傳,他...
傳統磚瓦製作技藝古建磚瓦與磚雕藝術源遠流長,起源於商周,發展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是中國古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產生髮展 新昌一隅自古屬於偏遠鄉野,卻是人類最早的居住地之一。據《新昌文物志》記載,我縣出土了距今2000多年的漢代畫像磚等諸多文物,這表明當時已存在傳統磚瓦與磚雕的生產和套用。在...
二胡按音質和造型分為北派、南派和蘇派。新昌二胡是蘇派和南派相融合、綜合三派所長的制琴風格。音色洪亮渾厚豐滿,既具有江南水鄉的婉約與甜美,又不失北派二胡的清晰與明亮。外觀的雕飾工藝講究精細古樸,凸顯越地絲竹文化的人文情調,同時對手工方面的要求也極其嚴格。儘管二胡的構造比較簡單,由琴筒、琴桿、琴皮...
新昌小京生,俗稱小紅毛花生,是新昌傳統的地方優良品種,以新昌縣大市聚、紅旗、孟家塘、西郊等一帶黃土低台地生產的為最佳。其果形顆粒細長、條直、勻稱、美觀;果尖呈雞嘴形;果殼表面麻眼淺而光滑,殼薄而鬆脆,呈金黃色;果仁香而帶甜,油而不膩,鬆脆爽口。經測定,小京生果仁,含蛋白質27%,脂肪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