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目連戲(紹興目連戲)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 申報地區:浙江省紹興市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型: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Ⅳ-87
目連戲(紹興目連戲),流傳於浙江省紹興市地方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紹興目連戲是指流傳於紹興市及所屬各縣以目連救母為題材的戲文,是紹興水鄉“社戲”乃至整個民間戲曲的主要劇種之一,被稱為“戲劇始祖”“戲劇活化...
紹興目連戲 紹興目連戲,是指流行於舊紹興府所屬紹興、新昌、嵊州、上虞、諸暨、蕭山等縣的目連戲。其特徵是:佛教的內容、道教的演員、盂蘭盆會的產物、曲牌體的新昌調腔、戲曲與民俗的混血兒。魯迅先生稱之為“真正的農民和手工業...
目連拜佛 1月5日,由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新昌縣調腔保護傳承發展中心聯合出品,新昌縣調腔劇團演出的紹興目連戲《目連拜佛》在縣文化中心正式首演。
南樂目連戲是流傳於河南省南樂縣民間的目連戲,自宋代由開封流人南樂縣,其情節和思想內容及主要人物與唐代的目連變文一脈相承。南樂目連戲在清代、中華民國年間主要分布在張浮丘、前郭村、韓張佛善村、五花營、蔡村、後陳家、睢...
目連戲(辰河目連戲),流傳於湖南省漵浦縣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目連戲傳說自宋代由開封流傳到河南南樂。南樂民間有一部目連戲口述劇本,就其故事情節、思想內容及主要人物看,與唐代的目連變文一脈相承。...
紹興戲曲,品種豐富,特色鮮明,在中華戲曲百花園中奪人眼目。紹興戲曲,無論古今,在紹興本地及周邊地區都擁有廣大的熱心觀眾和一批又一批執著痴迷的專業人員,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紹興,素以(戲曲之鄉)著稱於世。 [1] 紹興戲曲叢談圖書...
目連戲(南陵目連戲),安徽省蕪湖市南陵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2021年5月24日,目連戲(南陵目連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Ⅳ-87。歷史淵源 《中國大百科全書...
石台目連戲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指明代祁門清溪鄭之珍根據當時社會流行的雜劇、變文、傳說的目連戲基礎上,藉以目連救母的故事,於1579年間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大演新農)編撰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簡稱《勸善戲文》)。簡介...
彩頭戲和突頭戲一般均在白天演出。大戲即正戲,紹興人稱“平安大戲”,傍晚開始演出,著名的大戲如“目連戲”,演出中根據劇情發展,插演鬼戲。社戲以傳統紹劇、越劇為主,還有紹興蓮花落,的篤板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紹劇原是文戲...
明末,興調腔,其時,目連戲自成一系。清康熙、乾隆年間(1662~1795),亂彈起,與調腔並行,其後,鸚歌班出;鹹豐、同治時(1851~1874),嵊縣“落地唱書”勃起,清末衍化為小歌班,民國初發展為紹興文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目連戲(江西目連戲),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重新認定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院為目連戲(江西目連戲)項目保護單位。
目連戲有中國戲曲“活化石”之稱,辰河戲藝人則稱其為“戲祖”、“戲娘”。辰河目連戲是一個龐大的劇目組合,號稱“四十八本目連戲”(每本演出時間為三個小時),而實際上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辰河目連戲的演出,配合祠堂祭祖、...
漵浦辰河目連戲2006年被公布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縣委、縣政府啟動了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了“漵浦縣辰河目連戲傳承保護中心”。 2017年,由縣文化旅遊局、縣人社局、縣教育局、縣職業中專聯合招錄30名“00後”學員,...
辰溪目連戲俗稱師公戲。辰河高腔目連戲是融歷史、藝術、宗教和民俗為一體的戲曲。原為48本,現縮減為“天官賜福”、“梁傳”、“香山”、“目連”等16本。早年以“萬人緣”的形式演出,流傳甚廣。據查黔陽縣為儺戲原生地之一。早...
樵溪目連戲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目連戲在樵溪就存在了與別處諸多的不同之處,首先,樵溪的目連戲班有師祖,村外坡地還有師祖胡天祥的墓冢。其它地方欲搬演該目連戲必在演出前要進行一系列的祭祀“起猖”活動,而樵溪則在演出前要扮...
南陵目連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據縣誌載,明代神學家王陽明和清代文學家金聖歎曾先後來南陵觀看目連戲演出。王陽明評曰:“詞華不似西廂艷,更比西廂孝義全”,由此可見演出時代久遠。南陵歷史悠久,人文炳蔚。石器時代即有先民棲息...
張占良,男,漢族,1949年生,河南南樂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連戲(南樂目連戲)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張占良祖輩三代均參與目連戲演出,自幼深受長輩影響,熟練掌握目連戲的表演和台詞,1962年拜南樂目連戲第五代...
浙江省目連戲資料彙編 《浙江省目連戲資料彙編》是徐宏圖撰寫的圖書。內容介紹
調腔又稱掉腔,1953年袁雪芬提出:“調腔的名字一般都很陌生,不一定打得出去。於是改名新昌高腔”。她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被譽為“中國戲曲活化石”,元雜劇有《北西廂》(全國獨演)、《漢宮秋》等;紹興目連戲均唱調...
20世紀30年代,女旦登台,戲裝、頭飾日益鮮麗精巧,扮相逐漸規範。20世紀30至40年代,從其他劇種引進置景技巧,盛行機關布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按劇情進行舞台美術設計。1950年,紹興亂彈正式定名為紹劇。建國初期,有同春、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