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目連戲

石台目連戲

石台目連戲是一種傳統戲曲劇種。指明代祁門清溪鄭之珍根據當時社會流行的雜劇、變文、傳說的目連戲基礎上,藉以目連救母的故事,於1579年間在石台秋浦之剡溪(今石台大演新農)編撰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簡稱《勸善戲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台目連戲
  • 本質:戲曲劇種
  • 流行:清溪鄭之珍根據當時社會流行
  • 出處:《勸善戲文》
簡介,現狀,

簡介

該戲上、中、下三卷104折。戲文中所寫的各種地名、方言、民俗習慣、故事和傳說均在當地廣為流傳,如《王婆罵雞》、《尼姑下山》、《行路施金》等。所以鄭本目連戲在石台的演出,受到廣泛喜愛,剡溪一帶紛紛建立目連戲戲班,有剡溪唐家班(後改為同樂班)、高田班、紅和班等。目連戲在石台可以三天三夜、四天四夜、五天五夜、七天七夜演出數個獨立成章且相互連貫的單本戲曲,白天唱“平台”,晚上打“目連”,從天上演到地獄中,兼以各種玩、雜、耍表演,道具除服裝外全部為實物。唱腔以高腔為主,音樂表現形式為明代中葉的弋陽腔,“一人啟齒,眾人相幫,不託管弦,鑼、鼓助節”。

現狀

石台目連戲有著嚴格的演出規矩和特殊的傳承方式,具有詭異的演出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自明末至解放前夕演出一直長盛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