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木偶,民間藝術,距今已有100多年,並且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昌布袋木偶
- 非遺級別:第二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申報地區:紹興市、新昌縣
- 代表劇目:《斬經堂》、《清風嶺》
- 批准時間:2008年11月
- 傳承人:王秋芹
布袋木偶,民間藝術,距今已有100多年,並且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布袋木偶,民間藝術,距今已有100多年,並且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布袋木偶戲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是後岱山村民喜愛的一種民間表演藝術。根據東茗鄉後岱山村民間老藝人王志求(1928-2011)介紹,民國初年,東茗鄉...
單檔布袋戲是流傳於浙江蒼南閩南方言區的單檔布袋木偶戲,是一種獨特的戲曲藝術表演形式。一座可由一個人挑著走的小戲台,內坐一個藝人,手、腳、嘴巴並用,操縱數十個小木偶並演奏樂器,便能熱熱鬧鬧演出一台戲。這一獨特的表演...
《新昌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記》是2021年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秋萍。書名 新昌非物質文化遺產筆記 作者 張秋萍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2月1日 開本 32 開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17841029 目錄 ...
布袋戲(閩南語讀音:boo dei hi)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是最常看到的漢族民間戲曲表演之一。是閩南語系的傳統地方戲劇之一。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
木偶戲(單檔布袋戲),浙江省蒼南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單檔布袋戲,俗稱“掌上戲”。其起源一般認為傳自閩南,亦有稱是祖傳的,未有定論。流傳地以平陽、蒼南為中心,輻射泰順、瑞安、洞頭、溫嶺及閩東北一帶。其...
福建布袋木偶戲又稱掌中戲、掌中木偶,是福建閩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傀儡戲表演形式之一,福建省廈門市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布袋木偶戲歷史悠久,相傳始於明代,流傳於福建閩南、台灣及東南亞華僑華人聚居地。二十世紀...
中國傳統的木偶戲,可分木偶的傀儡戲和皮偶的皮影戲兩種不同的表演型態,布袋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近代閩南布袋戲以漳州最具代表性。漳州布袋木偶戲是由木偶表演劇、布袋木偶戲、木偶頭雕刻等組合而成的一種綜合性的傳統民俗藝術。漳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明代木偶戲已流行全國各地,經濟發達的南方各省區木偶戲更為繁榮,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說。清代以後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流行範圍廣,而且演出的聲腔也日益增多,出現了遼西木偶戲、漳州布袋木偶戲、泉州提線木偶戲...
木偶戲(高州木偶戲),廣東省高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高州木偶戲,也稱“傀戲”“傀仔戲”。高州木偶屬杖頭木偶,始於明朝萬曆年間,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州木偶像頭雕刻精巧,表演技藝精湛,...
閩檯布袋戲博物館是以展示閩台布袋木偶戲歷史淵源、交流與發展為主題的閩檯布袋戲博物館,於2009年11月在福建漳州正式開館。展館以布袋戲的起源、演繹、傳承、發展、創新5個方面為主線部分,輔以200多件實物和文獻、圖片、音像等寶貴資料,...
一、我國最早的木偶 二、木偶戲與古代巫術活動 第二節木偶戲的起源傳說 一、偃師造木偶人 二、陳平造木偶解兵厄 三、金娘、銀女的傳說 四、田公元帥的傳說 五、月皇的傳說 第三節中國木偶戲的形式 一、布袋木偶 二、杖頭木偶 ...
奇邃布袋戲是與2011年9月份引進大陸,是大陸唯一一家布袋戲傳播公司先後開展大量宣傳工作和奇邃布袋戲全國高校巡迴演出等等工作。奇邃繼承傳統布袋木偶戲表現形式,結合國際級的華麗特效和後期製作,打造全新的偶動漫影視作品 遊戲簡介 奇邃...
根據操縱方式不同,木偶可分為提線木偶、藥發木偶、布袋木偶、水木偶、肉木偶和杖頭木偶。川北大木偶屬於杖頭木偶。所謂杖頭木偶,就是用竹杖或木棒支撐木偶的軀體,表演者一手握住竹杖或木棒,像撐傘一樣把木偶舉起,另一隻手操作木偶上...
影片所用木偶的各個活動部分裝有關節。攝製時,首先按照劇情設計出木偶的連貫動作,再將每個動作分解為若干循序漸進的不同姿態,在拍攝現場由人操縱,依次扳動關節,採用逐格攝影的方法拍攝。對可以連續操縱動作的布袋木偶、杖頭木偶和提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木偶戲》由王長印編著。內容簡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叢書:木偶戲》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圖書目錄 木偶戲起源 木偶戲發展 木偶戲現狀 提線木偶 托輥木偶 托輥木偶的操作 鐵枝木偶 布袋木偶 雜項木偶 三...
據史載,木偶又稱傀儡,木偶戲亦稱傀儡戲。春秋戰國時代稱木偶為俑,從俑發展到傀儡戲稱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到了明清時代,出現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等表演形式。民國時期,泰興的木偶戲班多時達117家,活躍於市井等鄉間。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