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塢馬燈

丁家塢馬燈,為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稱調馬。於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家塢馬燈
  • 地理標誌:浙江省紹興市
  • 批准時間:2008年11月
  • 非遺級別:市級
  • 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丁家塢馬燈歷史悠久,相傳始於南宋末年:朝廷有位丁姓兵部尚書,為人剛正不阿,憎惡奸佞。因觸犯皇上而遭貶,舉家逃生到新昌縣小將鎮南洲村,其後人又於元代時遷移到城南鄉丁家塢村。據傳,他一手創編了舞蹈《馬燈》調,還組織了《馬燈》隊,赴四村八鄉表演。《馬燈》的主人公選集了漢、三國、宋各代忠良以示歌頌,並將賣國求榮的毛延壽作為奸佞代表嚴加貶斥,人物形象一正一反,愛憎分明,受到老百姓的歡迎。因而歷經元、明、清、民國代代相傳,至今未絕。1985年被編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浙江省紹興卷》。
馬燈又稱調馬,表演在鑼鼓和嗩吶交響的《騎馬調》中開始。表演者分為馬群甲、乙二組,馬夫甲、乙各領一組,旗牌手四人分二行,雙手將旗牌擎於胸前,在音樂聲中率先上場,馬夫甲乙,穿黑打衣,頭包紅巾布,腳穿黑色平底靴,以兩個小翻斗率先上場。隨後是馬群甲、乙兩組分別亮相:甲組依次為王昭君、雙陽公主、關羽、諸葛亮、趙雲等;乙組依次為:單陽公主、劉備、張飛、狄青、毛延壽等。個個匹配馬燈,似騎馬狀,表演者躍馬揚鞭,平步行走,時緩時急。唯毛延壽花臉譜,表演各種醜態。旗牌手率領二組在音樂伴奏中邊唱邊串陣表演,隊形轉換多變,有“香菸曲”、“元寶陣”、“剪刀陣”、“繞四角”、“破十門”、“里盤龍”、“外盤龍”、“踏五方”、“轉三角”等等。伴唱為馬燈調,歌詞有“天下歌”、“十香袋”、“十妝檯”、“十採茶”、“十記鑼”等等民間游歌,內容多為借古喻今,頌揚忠良,貶斥國賊,寓意深刻。如今的唱詞也與時俱進,已改為歌頌農村的新氣象及各種新鮮事物。
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紹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