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斗山農業生態園
- 地理位置: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
- 氣候類型: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21.11平方公里
- 南接:太湖
- 北靠:長江
- 東有:錫北大運河
- 西接:錫澄高速公路
地理位置,水文氣象,農特產品,主要景點,人文資源,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斗夾山位於無錫的東北部,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南接太湖,背靠長江,東有錫北大運河,西接錫澄高速公路,地處錫、澄、虞交界處,素有“錫北桃園”、無錫都市後花園之稱。交通便捷,滬寧與錫澄高速公路、京滬與新長鐵路在無錫交匯,有9條幹線公路連線滬寧杭各地,兼有長江、太湖等航運之便利,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無錫成為繁忙的交通樞紐,錫東大道、團結路、八文路由無錫直通斗山。地緣結構突出,從大的區位看,地處長江三角洲幾何中心,位於蘇錫常城市群的居中位置,高度密集的城市人口、發達的生產力水平、日益增長的外來遊客,為斗夾山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潛力巨大的市場。從小的區位看,距離全國“十大旅遊城市”——無錫市區僅10公里,具有建設特大城市近郊旅遊休閒勝地的條件。
水文氣象
園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的特點。該區域常年平均氣溫15.5℃,全年氣溫以1月份為最低,平均為2.5℃,年端最低氣溫多出現在12月下旬到2月上旬之間。7月份最高,平均為28℃,年端最高氣溫多出現在7月上旬到8月下旬之間。該區域無霜期長,年平均226天,最多259天,最少180天。年平均氣壓1016.9mb。年主導風向東南和偏東,次導風向東北,平均風力2級,平均風速為3.4米/秒。該區域平均年降水量為1041.6㎜,雨日127天左右。80%的年份降雨量在800㎜以上,50%的年份降雨量在1000㎜以上,年際間差異懸殊,季節變化明顯。降雨量最多年份為1581.8㎜(1991年),最少年份為569.1㎜(1978年),歷年平均於6月15日入梅,梅雨期為25天,雨量為230㎜左右。
農特產品
斗山農業生態園物產豐富,除了種植農作物水稻、三麥、大豆等外,還出產茶葉、桃、葡萄、草莓、西瓜、毛竹等。其中斗山綠茶連續多次榮獲江蘇省“陸羽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和全國“中茶杯”名優茶評比特等獎。特別是斗山“太湖翠竹”茶選用上等整齊的一芽一葉初展為原料,經過多道工藝精製加工而成,外型扁似竹葉,色澤翠綠油潤,肉質滋味鮮醇,香氣清新持久,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整。是近年來我國脫穎而出的名茶之一。
主要景點
斗山
崇村盪
崇村盪位於錫北斗山西北側,水域面積達0.72平方公里,其中在園區內的水域面積約0.45平方公里,是園區最大的水域。崇村盪西邊與古莊白盪、塘南白盪相通形成平原小型湖泊,且與外圍大河連通,蓄排通暢,水位水量相對穩定,平均水深2米,園區內湖盪岸線達3.4公里。在張湖盪周圍還有較多大型魚塘,面積達0.25平方公里。崇村盪四季碧波蕩漾,風光秀麗,水質清澈無污染,是獨具特色的天然水域,沒有工業污水流入和船隻通航。
斗山禪寺
斗山禪寺位於錫北鎮斗山。相傳西漢時期,斗山就建有三青寺。公元十五年新建了斗山寺,1861年斗山寺毀於戰火後建造了玉皇殿。1997年8月,斗山重建廟宇,命名為斗山禪寺。如今的斗山禪寺占地面積40餘畝,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鐘鼓樓、居士樓、僧人房和宿舍樓建築,寺院內環境舒適、設施齊全,現有人員20餘名,可供500多信徒念佛修持,每年可接待香客和遊人30萬以上,成為宗教佛事、旅遊觀光的聖地。2001年,斗山禪寺被確定為錫山區佛教協會所在地,成為無錫地區第二大宗教活動場所。
水墩庵與“斗山生態古碑”
水墩庵位於斗山南麓,四面臨水,唯一橋可通庵內。水墩庵建於明代年間,原系有識之士黃可延的田產奉獻給社會作庵堂。徽州開明商人江順捐良田二畝,以供香火。清順治(1660年)蘇州寒山寺高士蜀齊和尚迷戀水墩庵的山明水秀的景色,買居於此,修身養性,潛心研究佛學。
被稱為“中華生態保護第一碑”的“斗山生態古碑”存放在斗山的水墩庵。這三塊古生態保護碑分別為《禁約碑》、《放生池碑》和《永禁碑》,是清朝刻立的碑文。自1994年被發現後,專家學者紛紛實地考察鑑定,一致認為這三塊碑從體例、形制、行文用典、書法、用印、刻工等均顯古樸合古法。碑文中所涉及的官職和姓名在本土本鄉的家譜、族譜、地方志的有關書刊中均能查證。歷經300多年風風雨雨的古碑上文字清晰可見,保存完好。 三塊古碑中距今年代最遠的是《禁約碑》,刻於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為時任無錫知縣的吳興祚在斗山水墩庵生態保護勝地所刻,碑高0.4米、寬為0.54米,碑文343字,字型秀麗遒勁,主要內容是保護生態環境,並劃定“永為放生處所”及禁區的區域範圍。吳興祚於康熙十年再刻《放生池碑》。金匱知縣閻登雲則於嘉慶十六年刻下《永禁碑》。綜觀三塊碑文內容均為宣傳生態保護,提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中國科學院院士賈蘭坡鑑定了三塊古碑後欣然寫道:“這三塊碑是真東西,真是國寶!”無錫市文物專家認為,“斗山古碑”證明錫北生態環境保護歷史由來已久,應繼承先輩“天人協和、萬物共榮”的優良傳統,重視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承先橋
舜帝殿
幾千年來,在斗山地區百姓中傳誦著“舜柯天子做龍庭,天下百姓學太平”的動人傳說。傳說中的舜柯天子就是四千多年的舜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明帝王,是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舜少年時代曾躬耕於斗山,有“八畝廿三丘,九畝一長壟”的民諺。現留避雨石、釘耙印遺蹟。舜帝在斗山“憫天地、識氣象、憐眾生、護萬物、愛禽獸、睦鄰友”,倡導“天人協和,萬物共榮”之公德,為華夏族人所崇敬。所以,堯把帝位讓給了舜。舜接位後和平日一樣,勤勞儉樸,風裡來,雨里去,處處為百姓著想。在他領導下,百姓們安居樂出,豐衣足食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後人為了紀念舜帝功績,在斗山上為舜帝立廟塑像,建造了舜帝殿(廟)。1999年被無錫市環保局、教育局命名為“無錫市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2001年被無錫市委宣傳部、無錫市教育局命名為“無錫市青少年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錫北革命烈士陵園
錫北革命烈士陵園建於1983年,是在原錫北革命烈士墓基礎上遷建而成的。位於錫北鎮斗山西南坡,緊靠八文路,占地近20畝,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東靠松柏茂密的斗山、西臨錫文路、南有兩峰過山山道、北依華東電網斗山50萬伏變電所。錫北革命烈士陵園主體設施有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紀念碑,紀念碑豎立在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烈士墓廣場中央,高9.8米,是用花崗岩築成,上面用金黃色鑲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剛勁有力的大字。第二部分為革命事跡陳列室和工作休息室。陳列室和休息室分別設定於陵園中央大道的兩側。第三部分為烈士墓區。烈士墓區建在高大的紀念碑背後,並設定水泥護欄。這裡豎立著排列有序的240多位烈士碑。烈士中有土地革命時期的無錫農委委員長嚴朴,有農民運動特派員安友石烈士,有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朱若愚,有威震敵膽的農民抗日英雄尤國貞、嚴公偉等,還有建國後光榮獻身的鄧正曉、朱炳華和張均等烈士。烈士業績垂青史,留得精神在人間。錫北革命烈士陵園建成以來,每年要接待錫北地區黨政組織和社會各界民眾,特別是中國小師生數萬人。錫北革命烈士陵園成為該地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基地和錫山區規模最大的烈士陵園。
顧憲成紀念館
顧憲成,無錫涇里(今錫北)人,字叔時,號涇陽,東林黨首領,人稱“東林先生”。顧憲成紀念館正中掛有“端居堂”三字的匾額,中堂抱拄上是顧憲成的千古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如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館中還展出了顧憲成當年鄉試第一名的墨卷等珍貴文物。1993年5月18日顧憲成紀念館正式開始。1994年11月,被命名為無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2月,被命名為無錫市青少年教育基地。2003年12月5日,又被中共錫山區委命名為錫山區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新四軍第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位於錫北鎮寨門村諸巷的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是新四軍挺進蘇南東路地區進行抗日鬥爭的一個重要指揮部。1988年6月,該舊址被無錫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不少幹部民眾前往參觀,建議舊址內增添有關新四軍在無錫的活動情況材料。2003年初,原張涇鎮黨委、政府按照民意,派出專人外出蒐集資料,並與無錫市革命陳列館聯繫後共同布置舊址紀念館。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特別是得到了許多新四軍老戰士的支持,收集了大量寶貴資料,並對舊址出資進一步整修,建成了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於12月20日正式揭牌後免費對外開放。同月,該紀念館被中共錫山區委命名為錫山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11月,被列為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文資源
斗山地區培養和造就了許許多多優秀人物,明朝的顧憲成是明朝東林八賢之一,他的故居在錫北鎮的鎮政府所在地張涇橋,鎮上建有“顧憲成紀念館”。他所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名聯給後人以教育和啟迪,至今名揚中外,廣為傳誦。現在江蘇省的副司令員徐鳴皋將軍,江西省軍區司令員馮金茂將軍和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李浩泉將軍,都是斗山地區人。
旅遊信息
1.上海—→斗山農業生態園(全程高速,約150公里,1.5小時) 上海→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下→團結路到底。
2.南京—→斗山農業生態園(約170公里,2小時) 南京→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下→團結路到底。
3.蘇北—→斗山農業生態園 江陰大橋→錫澄高速→滬寧高速→無錫東出口下→團結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