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橋

承先橋

承先橋位於文城鎮東橫山村口,建造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是目前海南仍在使用的年代最久遠的石橋之一,已有300年歷史。橋東西走向,全長80米,寬5.4米,為十二孔平板石橋。由於橋長且無欄桿,加上橋兩端道路平緩相連,兩側的水塘雜草叢生,乍一看,還以為是條路,只有當行人轉到側面,才依稀見著拱形的橋墩。橫山渡(古稱雲莊渡)從前沒有橋,靠船渡水過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承先橋
  • 位於:文城鎮東橫山村口
  • 建造於:清康熙四十五年
  • 規格:全長80米,寬5.4米
歷史介紹,如今情況,

歷史介紹

傳說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住在河邊的雲志高因發大水,為亂兵所掠,自幼與母親失散,流落到福建會嵇,被一周姓人家收養。由於他天資聰明,擅長音樂創作,自成“志高板調”派,至今仍在福建流傳。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他多方托人尋找從小離散了的母親終於有了音信,因思家心切,獲準回鄉探母。到文昌河邊想起三十年前母親背他過河的苦難情景,解囊造橋。石橋於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建成,取名“承先橋”,意為“承先順母志也!”,百姓又稱“孤寒仔橋”。有至今仍樹立橋頭的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創建雲莊渡承先橋碑記》碑文為證:“縣東去二里許,有渡曰橫山,有雲氏聚族世居近此,故又名雲莊渡。河面寬數十丈,海水由清瀾港達於此,潮汐日至。”“慨然捐數千金,采巨石跨河為梁”,“始於庚辰冬,落成於丙戌春,凡七年”,“橋名承先也,抑余聞奉其母太安人命為此故名以紀。”

如今情況

據《文昌縣誌》記載,該橋曾有兩次重大維修:其一,清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其二,民國時期利用原橋墩台將損壞部分用鋼筋水泥加固,改為木樑橋。具有三百年歷史的承先橋是目前海南年代最久遠的石橋之一,原橋保護較好,現今仍在使用,實屬不易。可是承先橋損壞嚴重,部分橋墩出現局部坍塌,木樑已霉爛,實屬於危橋。雖然橫山村還有另一出入口,由於繞道不便,村民仍願意使用此橋,且時常有汽車通過。為了使用的安全,其中三個橋孔已被村民用石塊堵塞。為此,強烈呼籲海南文物部門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且給予緊急維護搶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