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濟

教育經濟是指教育投資的有效利用及其經濟收益。在經濟大發展的客觀需求作用下,人們逐漸意識到教育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教育是加速經濟成長一個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經濟
  • 外文名:Educational Economy
  • 類型:經濟術語
相關理論,發展,

相關理論

20世紀6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亞當·斯密(Adam Smith)以及歐文(R.Owen)等,對教育的經濟功能就有相當精闢的論述,形成了教育經濟主義思潮。西方教育經濟主義思潮的基本觀點以教育與經濟的關係為核心,以教育的經濟功能規範其價值取向,突出了教育的經濟性。
1960年~1963年的4年內,舒爾茨分別發表了《用教育來形成資本》、《教育和經濟成長》、《回顧人力投資的概念》、《教育的經濟價值》4部著作,完整地構建了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體系框架。舒爾茨認為,教育和知識的進展,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這是舒爾茨教育經濟思想的基礎,也構成了教育經濟主義思潮的基本主張。教育投資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經濟方面的收益,無論國家教育投資還是個人教育投資,一切都是以獲取經濟效益為轉移的。舒爾茨的人力資本理論高度重視人的能力智力和知識在經濟成長中的巨大作用,斷言教育投資是生產性投資,能給國民經濟帶來巨大收益,揭示了國民收入增長高於國民資源增長的根源。

發展

在我國,教育經濟理論的發展大致可分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教育經濟主義思潮的主要理論傾向是教育經濟發展的關係,教育結構經濟結構的關係。教育經濟主義思潮包括兩個最基本的方面:
其一,教育與經濟的關係。這種思想涉及作為社會基本部件的教育同作為社會基本活動的經濟之間的函變關係,強調教育對經濟的作用,以及經濟對教育的反向制約。用市場經濟規範教育視角看待教育,成為教育思想界一個重要的理論思維動向。圍繞教育與市場經濟的關係,學者們認為市場經濟對教育有著巨大的改造作用,教育可以引進市場經濟體制,通過技術市場勞務市場人才市場等將教育產業轉化為商品和社會生產力,使教育“自然”生長,增添教育的活力,促進教育的發展,教育可以引進市場經濟的現代價值觀,如多樣化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利益原則等。
其二,教育的經濟性質。這種思想涉及對教育基本屬性的評價,強調教育自身的經濟成分,用市場經濟的特徵去思考教育的特徵。教育實行市場化產業化等,成為這一思潮的新特徵。
1.教育的市場論。這種思想以社會構成部門的市場主導觀,將教育視為一個市場,用市場概念來解析具有資源配置性質的社會現象。教育市場論認為:首先,教育作為一種稀缺性資源,是受著成本價格等因素制約的勞動力生產活動,它由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徵所決定,同樣明顯地受著價值規律支配。其次,教育的結構和功能是由人的身心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經濟系統所制約的。再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教育系統應該是開放性系統,統制市場下教育價格不能成為教育供求和勞動力供求的指示信號。最後,教育市場是有賴於政策干預的計畫市場,教育計畫能促進教育系統結構功能的有序化,有助於促進教育機會均等,教育內容的改革有賴於教育計畫的干預,從而使教育市場成為有序的市場。
2.教育產業論。教育產業論把教育視為產業,如同企業一樣,並將其歸為有服務性質的第三產業。教育產業論認為:首先,對教育是第三產業的屬性規定,是基於教育的服務性,教育勞動勞動者以教師為職業,向社會提供用於提高或改善人的智力素質和思想觀念素質的非實物或社會成果;其次,既然教育是產業,就得進入市場,沒有教育市場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再次,教育必須打破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體制,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體制,打破脫離經濟發展的舊的辦學模式,主動為經濟建設服務;最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教育選擇的要求將日益增長,教育奇貨可居的觀點,將逐漸被教育界所認識接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