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效能

教師效能

分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個人教育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師對於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和判斷,即教師是否相信教育能夠克服社會,家庭以及學生本身素質對學生的消極影響,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個人教學效能感指教師對於自己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能力的主觀判斷或信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師效能
  • 外文名:teacher effectiveness
  • 拼音名:jiao shi xiao neng
  1. 影響教師效能的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自我效能理論者也廣泛探討了教師效能的形成和發展,分析了影響教師效能形成的基本因素。指出教師效能的形成與發展會自然受到教師的實際教學經驗即掌握經驗,觀察榜樣教師教學獲得的經驗即替代經驗,社會勸說和教師自身的情緒等心理狀態的影響,同時教師效能也會受到所教學生和班級,學校環境和文化氛圍以及學校教師集體效能的影響。首先,教師基於自身的知識,能力,技能等,從事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獲得成功,是提高教師效能的基本條件,教育教學實踐的成敗經驗對教師效能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最為重要。其次,進行教學觀摩,觀摩優秀教師的成功教學和教學藝術,能夠對觀摩者的教師效能起到替代性的強化作用。另外,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進行言語勸說,引導教師進行恰當的成敗歸因,喚起其積極的情緒體驗,強化班級,學校積極的文化心理範圍,提高教師集體效能,也都能不同程度的促進教師效能的發展變化。
  2. 教師效能形成發展及其作用模式在總結教師效能研究的基礎上,提勘恩-莫爾等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教師效能形成發展變化及其作用的過程,提出了教師效能形成及作用模式,見下圖(圖1)。在這一模式中,提勘恩-莫爾分析認為,教師效能的形成和發展,會受到自我效能理論指出的言語勸說,替代經驗,情緒喚醒,完成任務的經驗,學校環境與範圍等各種效能信息的影響,教師效能的形成與發展是各種自在的,個人的和環境的因素共同的結果。教師首先要對各種效能信息進行認知加工,這種認知加工直接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分析和對個人教學能力的評價,在對教學任務分析和個人教學能力評價的基礎上,構建了教師效能,而已經形成的教師效能又會影響教師的教學目標,努力度和堅持性,從而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完成教學任務的經驗又構成新的效能信息,影響教師效能的形成和發展變化。提勘恩-莫爾等特彆強調了教學任務分析和個人教學能力評價在教師效能形成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認為言語勸說,替代經驗,情緒喚醒,完成任務的經驗,學校環境與氛圍等,主要是通過直接影響教師對教學任務分析,對個人教學能力評價而間接影響教師效能形成與發展的。教學任務的分析涉及任務困難的估計,學生學習能力,動機,管理等的分析,教學策略,技術等的思考,教學條件,學校文化氛圍的環境因素的考慮。教學任務的分析會影響一般教學效能的建立,而個人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評價則是個人教學效能形成和發展的基礎。
教師效能
教師效能形成及其作用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