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教學”既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日常用語,又是教育科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 《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是上海普通高校“九五”重點教材中的一冊。全書共分三部分十章,主要探討了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對教學與教學理論,教學的基本問題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作了闡述。 該書內容豐富,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系統性、科學性、理論性及實用性,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是教師必備的參考工具書。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章),這部分主要是闡述課程的教學原理。第一章教學與教學理論,首先從歷史學的角度分析了教學在漢語,英語中的語義,然後給教學下了一個規定性定義,包括五個方面:,教、教學通常是通用的、教育學在理性思維中是可分的,“教的行為”是教學理論的中心問題,教學就是教師引起的、維持與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教學行為即探究行為。最後分析了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課程理論的關係。第二章教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其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拉特克的didactica,夸美紐斯的didactica,赫爾巴特的pedagogy,並重點介紹了赫爾巴特的pedagogy。之後,介紹了當代的教學理論流派,包括哲學取向的教學理論、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認知心理學教學理論和情感心理學教學理論。第三章教學的基本問題,包括教學中的師生關係,教學主要是掌握知識而不是發展智力,教學中的認知與情感,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等。 第二部分(4—8章),這部分主要是闡述課程的教學策略。第四章課堂教學準備策略,包括教學目標的敘寫,說明了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的關係和教學目標敘寫的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教學材料的處理;教學行為的分類與選擇;教學組織型式的設計(教學組織的基本型式,教學組織型式的運用,座位排列);教案的格式與類型。第五章主要教學行為策略,包括呈示行為策略(講述行為、板書行為、聲像呈示行為、動作呈示行為);教學對話策略(問答行為、討論行為);指導行為策略(練習指導、閱讀指導、活動指導)。第六章輔助行為策略,包括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內在需求、外在誘因);有效的課堂交流;課堂強化技術(言語強化、非言語強化、替代強化、延遲強化、局部強化、代幣制強化);積極的教師期望。第七章課堂管理行為策略,包括課堂規則;課堂問題行為管理;課堂管理模式(權威模式、放任模式、教導模式、行為矯正模式、人際關係模式、群體過程模式);課堂時間管理。第八章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包括對教學評價的概述,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評定以及家庭作業的布置等內容。 第三部分(9—10章),這部分主要是闡述課堂教學研究。第九章課堂行動研究,一線教師也要成為研究者,提倡行動研究,即為行動而研究、對行動的研究、在行動中研究,同時說明了行動研究與教學經驗總結的區別。說明了課堂行動研究的一般程式,即計畫,實施(觀察,訪談與問卷,學生個人資料的收集與記錄,教師個人資料的收集與記錄),反思與評價。第十章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類型,包括移植研究,教歷研究,課題研究,並闡明了其具體的操作步驟與形式。 本書是施良方教授經典著作三部曲之三,但是,更為確切的說,本書並非由施良方教授親自編寫,因為在擬定完本書的框架結構之後,施良方教授便英年早逝,他是倒在了他所鐘愛的講台上。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