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區並鄉建鎮”是20世紀90年代根據中央的統一布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安排,開展的大規模改革工作。撤區,就是將縣級設的派出機構縣轄區的公所(區公所)全部撤掉...
撤鄉設鎮,是指將所轄鄉調整為鎮的一種城鎮化行政手段,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一種措施1。...
1951年10月,廢除鄉建制,建立行政村。1953年3月,各行政村改置為鄉。1956年4月,鄉鎮區劃調整縮並。1958年10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運動,撤銷雙永區,以原區轄地建立...
竹山鎮 [1] 以其四萬畝竹林而得名,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時由原竹山區的上安豐鄉和下安豐鄉合併而成,鎮政府所在地古時稱為文家壩,因該處居民多姓文。民國...
清時三鄉均屬仙桂鄉三十都,解放後分別建政為六龍鄉、甌渠鄉、荊源鄉,後相繼改為管理區、公社,隸屬於永臨區公所,1984年恢復原稱。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而建立...
新橋建鎮試驗區位於湖南安化縣縣境東部,芙蓉山麓。沂溪流經南北。周邊鄉鎮有高明鄉、清塘鎮,並與寧鄉縣溈山鄉接壤。總面積43.4平方公里,轄永杉、新橋、戚家、...
復興鎮在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時,將原虎楊、安樂二鄉併入該鎮。該鎮位於射洪縣北端,東與鹽亭接壤,西同三台交界。除本集鎮外,還有博古、安樂兩個下屬場鎮...
修山鎮座落在資江中游北岸的羞女山(修山)下。東與益陽市資陽區接壤,西與...該鎮撤區並鄉建鎮,桃江縣1995年12月開始進行以撤區並鄉建鎮為主的鄉鎮機構...
1961年又分別設羊坪、竹坪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改為羊坪鎮、竹坪鄉,隸屬鎮遠縣青溪區管轄,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後,將原羊坪鎮、竹坪鄉合併建立羊坪鎮,駐地...
20世紀90年代,全國進行了撤區並鄉建鎮工作,撤區,將縣級設的派出機構“區(縣轄區、區公所)”全部撤掉,減少中轉環節;解放初設立過小鄉,並鄉建鎮,擴大鄉鎮領轄...
20世紀90年代,撤區並鄉建鎮,撤區,就是將縣級設的派出機構“區”全部撤掉,減少中轉環節;並鄉建鎮,就是擴大鄉鎮領轄範圍,使基層一級黨政直接與民眾銜接,以便於...
山等集,解放後建制屢經調整,1985年撤鄉建鎮,1992年撤區並鄉將原顯周鄉、凌雲鄉的部分村和八德鄉併入拔山鎮,2006年又將廟埡鄉併入,鎮政府設在拔山場鎮鎮。...
建國初屬集兵區,1958年撤區並社成立紅旗人民公社,後設區為集兵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集兵灘鎮。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通天鄉併入集兵灘鎮,更名為集兵鎮...
1992年撤區並鎮後原雲頂、李端兩鄉設鎮,實行以鎮轄村的體制。宜賓市翠屏區轄鎮李端鎮行政區劃 編輯 李端鎮轄1社區居民委員會18村民委員會。李端鎮人民政府駐...
1984年全區所轄的公社改稱鄉人民政府,1992年3月,撤區並鄉建鎮,將原白帽、雙畈、余河、南莊四鄉合併為白帽鎮,現轄10個行政村,20637人,鎮總面積135平方公里...
神河鎮位於陝西安康市旬陽縣漢江南岸距縣城30公里處,境內大小神河和金河三水交匯逶迤流淌。神河鎮是旬陽縣三大古鎮之一,屬1996年撤區並鄉建鎮時由原神河鎮和...
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建鎮,將百賢、楠木、九隴三鎮的11個村劃入德躍鎮。1992年將該區原德躍、柏坪、龍美3鄉合建德躍鎮。 [1] ...
1961年成立茨溝人民公社,1983年改社建鄉,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時並茨溝、景家二鄉為茨溝鎮。 2011年6月7日,撤銷東鎮鄉,併入茨溝鎮,其政府駐地不變。 漢濱...
1992年10月"撤區並鄉建鎮",松溉鎮與聚美鄉合併組建松溉鎮,屬永川市管轄。1994年1月恢復聚美鄉。2003年11月,撤銷聚美鎮,將原聚美鎮保勝、魚嶺、打魚三個...
民國29年(1940年),設為青堤鄉。1950年,成立青堤鄉人民政府。1958年,改為青堤公社。1984年,恢復為青堤鄉。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時單設青堤鄉。 [1] ...
留耕鎮於1934年建鄉,1958年為留耕公社,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由原留耕、中壩、三塊三鄉合併而成至今,幅員面積4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655畝,共有1個社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