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區並鄉建鎮

“撤區並鄉建鎮”是20世紀90年代根據中央的統一布署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安排,開展的大規模改革工作。撤區,就是將縣級設的派出機構縣轄區公所區公所)全部撤掉,減少中轉環節;並鄉建鎮,就是擴大鄉鎮領轄範圍,使基層一級黨政直接與民眾銜接,以便於行使對基層的直接領導,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基本介紹

簡要介紹,存在問題,

簡要介紹

這是一場政治體制改革、基層建治改革的大事,也是一場涉及千家萬戶政治經濟利益的社會大事。這樣的政體變革,解放以來已進行過多次:解放初設立過小鄉,後建立初級社、高級社,過渡到人民公社,再由人民公社改設為鄉鎮。每一次變革,鄉鎮轄區與鄉鎮治所都有一定的變化。這次並鄉建鎮,不是簡單地改變鄉鎮名稱,而是儘量擴大鄉鎮領轄範圍,減少行政管理單位。
如1992年仁懷縣最後確定的方案是,全縣由原來的50多個小鄉鎮合併為19鄉鎮。鄉鎮行政級別提升了,原來的小鄉鎮為股級,並鄉鎮以後為科局級。
湖南省農村早於1995年就開展了大規模的撤區並鄉建鎮的改革工作。1993年3月10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全省農村撤區並鄉建鎮、簡政放權工作的意見》,決定“今年在全省農村開展以撤區並鄉建鎮、簡政放權為重要內容的鄉鎮體制改革”。那時,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共有5個區公所31個鄉鎮,通過撤併,在縣域面積2674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僅僅只保留了10個鄉鎮,撤併面高達72%。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縣(市、區)由於當時撤區並鄉建鎮的力度過大,考慮較多的是如何儘量減少鄉鎮的個數和精簡機構、精減人員以及減輕財政負擔、農民負擔,而對如何強化農村社會服務管理、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便民利民等方面則考慮欠周全,由此引發產生了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1991年,開陽縣根據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建鎮並鄉撤區工作的指示》精神,縣內進行建鎮並鄉撤區工作。此次建鎮、並鄉、撤區,撤銷城關、雙流、馮三、馬場、花梨、清河、羊場7個區建置;撤銷城關區轄魚上、頂兆、頂方、南龍和石頭布依族苗族鄉5鄉;撤銷雙流區轄雙流、高雲、白馬3鄉;撤銷馮三區轄毛栗、毛坪、永溫3鄉;撤銷馬場區轄臨江、黃木、谷揚、新鳳、宅吉、寶星6鄉;撤銷花梨區轄花梨、龍水、新坪、米坪、翁昭、新山、中橋7鄉;撤銷清河區轄禾豐布依族苗族鄉、龍廣布依族鄉、哨上布依族苗族鄉、穿洞鄉4鄉;撤銷羊場區轄龍崗、水口、毛雲、立京、久場壩和壩子布依族鄉、槓寨苗族鄉、平寨苗族布依族鄉8鄉(鎮),共37個鄉(鎮);撤銷城關、金中兩個區級鎮。建並為城關、金中、雙流、馬場、龍崗、馮三6個鎮和花梨、南龍、毛雲、宅吉、永溫、龍水、米坪鄉和高寨苗族布依族鄉、禾豐布依族苗族鄉、哨上布依族苗族鄉10鄉。全縣建置6鎮10鄉。

存在問題

撤區並鄉建鎮後,新建或合併後的鄉鎮面積擴大,村組增加、人口增多,使得國家行政力量從邊遠的村莊撤出,導致農民找鄉鎮政府辦事難、難聯繫,影響了鄉鎮政府與農民的關係。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後,一些原在鄉鎮的一些公共服務聯繫單位,如農業銀行、郵政電信、農村信用社、中國小校、醫院、畜醫站、農技站、民政辦、計生辦等,也陸續隨之撤併集中到新組建(合併)的鄉鎮,從而導致農民尋求公共服務機構的成本不斷增加,造成農民上學難、就醫難、事難辦等問題(辦結婚證、身份證、林木採伐證、計畫生育準生證、戶口遷移證、外出打工證等)。
當時被撤併的鄉鎮由於財政困難,出現了賤賣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現象(如辦公樓、辦公用具、鄉辦企業等),即使沒有變賣,原有鄉鎮的資產因年久失修和無人管理其價值也大打折扣。
通過撤區並鄉建鎮後,撤併保留鄉鎮個數和中國小校個數少的縣(市、區),上級財政所給予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額就會減少,而保留多的鄉鎮和中國小校的縣(市、區),無疑上級財政所給予的轉移支付也就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