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製作技藝在揭陽地區的歷史悠久,流傳甚廣,據清《揭陽縣誌》記載:“重陽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為之,是月兒童多放紙鳶。”相傳,清初潮州太學士陳珏的《海豐道中見紙鳶》,即為其路過揭陽時所作,該詩云“客路當重陽,村村見紙鳶。秋空真曠遠,平地忽高翩。”如今,揭陽風箏製作技藝主要流傳於揭陽市榕城區,並廣泛輻射周邊揭東、揭西、普寧、惠來等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風箏製作技藝
- 申報地區:揭陽市榕城區
風箏製作技藝在揭陽地區的歷史悠久,流傳甚廣,據清《揭陽縣誌》記載:“重陽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為之,是月兒童多放紙鳶。”相傳,清初潮州太學士陳珏的《海豐道中見紙鳶》,即為其路過揭陽時所作,該詩云“客路當重陽,村村見紙鳶。秋空真曠遠,平地忽高翩。”如今,揭陽風箏製作技藝主要流傳於揭陽市榕城區,並廣泛輻射周邊揭東、揭西、普寧、惠來等地區。
風箏製作技藝在揭陽地區的歷史悠久,流傳甚廣,據清《揭陽縣誌》記載:“重陽俗不重登高,士夫好事者或為之,是月兒童多放紙鳶。”相傳,清初潮州太學士陳珏的《海豐道中見紙鳶》,即為其路過揭陽時所作,該詩云“客路當重陽,村村見紙鳶...
風箏製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江蘇省南通市民間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通板鷂風箏又稱“哨口板繇”,源於北宋。它融扎裱造型、配色繪畫、音律設計、“哨口”雕刻於一體,其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
風箏製作技藝,山東省濰坊市、江蘇省南通市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北京市、天津等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風箏出現於中國東周、西周春秋時期,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經過漢、唐,宋、元等朝代的發展有了悠久的歷史,...
《風箏製作技法》是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禮。內容簡介 風箏的基本功能是能飛,飛得高、飛得遠,而骨架的好壞決定了風箏是否能放飛,以及放飛的平衡和高度,所以說扎制骨架是風箏製作的基礎和關鍵 。本書強調的...
2011年6月9日,風箏製作技藝(北京風箏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為Ⅷ-88。歷史淵源 依據史料記載,中國風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所謂的“風鳶”是現今風箏的雛形。南方稱為“鷂...
把每個竹圈上糊的紙染色,蜈蚣風箏製作結束。冀東地區在放風箏時,有時還放“趕嘴兒”。即在放風箏的線上,放一隻紮成的小鳥,小鳥順風上滑,直到風箏線的頂端,樣子很像親嘴,故名“趕嘴兒”。做法是先用硬紙剪成兩片蝴蝶狀的...
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其一,“頭身高挺目閃轉”,即鷹頭、身軀部造型突出高挺,雙眼部鏤空並裝配亮彩而能轉動的“活眼”物體,以巧借風力閃轉靈動。其二,“喙後中空羽光鮮”,則要求鷹喙的中後部位鏤空以利“泄風”平衡,並為...
陽江風箏的“龍頭蜈蚣”腰節上用帶有草根的莖作橫擔。橫擔的兩端沒有羽毛或紙穗,只用自然的草根當作阻尼,每個腰節下面有一紙舌,隨風飄動。這種風箏的設計製作採用“仿生學”原理,按“百足”類動物的生態,從頭到身軀、肢爪,形似...
第五章 製作風箏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第一節 扎制風箏常用的工具 第二節 製作風箏的材料 第六章 風箏的製作技藝 第一節 綁紮 第二節 竹條綁紮的連線 第三節 風箏的繪畫 第四節 風箏的裱糊 第七章 板子類風箏的製作 第一節 方塊...
風箏製作技藝(拉薩風箏),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拉薩風箏的製作具有季節性。藏曆八月衛藏地區風力較足,是放風箏的季節,所以每年秋季在拉薩、日喀則等城鎮有人專門做風箏出售。日喀則的拉達卡其和拉薩的...
二、古代風箏的用途 三、民間風箏與宮廷風箏 四、近代風箏 五、風箏的分類 六、濰坊風箏 第二篇 風箏放飛技術 一、風箏放飛原理 二、拴腳線的技巧 三、風箏腳線的長度 四、放飛工具 五、放飛,與收線 第三篇 風箏製作工藝 一、...
浦河風箏製作技藝 ,常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常州新北區西夏墅鎮的浦河風箏製作技藝,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從清末始,西夏墅浦河地區民間就有喜愛...
張天偉由於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不但特別喜愛風筍,也愛鼓搗鐘錶,留聲機等,為後來製作張氏風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在工廠任技術員,專門從事工藝、工裝、模具、技術革新、專機設計等工作。職業的習慣與對風箏濃厚的興趣,他將機械傳動...
翎羽風箏製作技藝 翎羽風箏製作技藝,松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所獲榮譽 2021年12月15日,翎羽風箏製作技藝入選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1998年,雙水山地風箏傳承人譚達群配合參加雙水鎮委宣傳辦、文化站發掘民間傳統風箏技藝,建立風箏節和風箏比賽活動,期間四處走訪老藝人學習各類型的風箏製作技巧。2、2017年5至6月,雙水山地風箏傳承人譚達群於新會文化館舉辦風箏...
嘉善風箏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陶莊制鷂人陳明觀的手藝就是從粘紙齋店學來的,並流傳。嘉善風箏中的陶莊蜈蚣鷂一般都在三十節至一百節不等。製作材料主要用綿紙貼上在竹架上形成,並用棉線串起,放飛起來要...
白沙風箏製作技藝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江津區。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
為了使讀者能快捷地掌握風箏的基本技藝和要領,以及了解與風箏相關的知識,《風箏技藝與訣竅》以文字和圖例的形式,簡明扼要地敘述了風箏的歷史與發展、風箏的類型與審核、風箏的飛行條件與原理、風箏的設計理念與原則、風箏的製作工藝、風箏...
丹陽風箏製作技藝,2006年12月8日入選鎮江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美術類名錄。歷史淵源 春秋戰國時期,紙未問世,“墨子”斫木為鷂。“鷂”為風箏的古老名字。後來“公輸般”用竹製成了喜鵲形的工藝品,被稱做風箏,延至今日。據...
據《陽江縣誌》(清o嘉慶十七年版、清道光二年版)等文獻記載,陽江風箏製作技藝歷史悠久,流傳於整個陽江地區,經民間藝人代代傳承,一直延續至今。陽江風箏最顯著的特點是純手工製作,製作技藝十分古樸精湛,以“造型美觀、形神兼備、...
郭承毅,男,漢族,1945年生,江蘇南通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風箏製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人物經歷 南通是中國四大風箏產地之一,其父郭文和(1922-2004)系南通著名風箏藝人.他隨父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