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製作技藝(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

風箏製作技藝(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傳統技藝,湖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風箏製作技藝(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風箏製作技藝,荊州市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湖北省荊州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工具,

簡介

放風箏的最高層次是放飛” 盤鷹”風箏,“盤鷹”風箏是現代運動型風箏,而荊州磨鷹(指象推磨般盤飛的鷹鳥)風箏是現代盤鷹風箏的鼻祖。盤鷹的製作方法與普通風箏不一樣。普通風箏是採用“三點線”的方法製作而成,只能在有風的寬闊地帶放飛。盤鷹放飛時,無需藉助風力,僅憑操控者手中牽引的單線就可操控盤鷹的飛行姿勢。磨鷹風箏集扎~糊~繪~放傳統技法,造型雄勁,立體感強,身軀部造型突出高挺,仿真如神。盤鷹的骨架由細小的竹篾扎建定型,交叉處多用細小的絲線固定,黏糊竹篾骨架上的紙張名為杜邦紙。

歷史淵源

磨鷹是指象推磨一樣盤飛的鷹鳥,相傳磨鷹是神鳥鳳凰的化身。荊州磨鷹風箏及其製作,主要源自於荊楚“磨鷹斗犀牛”古老而動人的民間傳說。“楚人崇鳳”。“磨鷹”常年守護著象徵楚地萬物生靈的“靈芝草”和人間安康,並以其大智大勇及時制服與消除了塗炭生靈、殘害百姓的妖怪“犀牛”,拯救黎民於水火。因此,自古以來“磨鷹”便成為備受楚人尊崇的吉祥神鳥。同時人們把“磨鷹”製作成風箏放飛於蒼穹,以示崇敬。

基本內容

荊州磨鷹風箏製作技藝:
其一,“頭身高挺目閃轉”,即鷹頭、身軀部造型突出高挺,雙眼部鏤空並裝配亮彩而能轉動的“活眼”物體,以巧借風力閃轉靈動。其二,“喙後中空羽光鮮”,則要求鷹喙的中後部位鏤空以利“泄風”平衡,並為鷹眼部閃轉提供動力。同時以古楚色彩紅褐黑色為主,多採用中國畫寫意與工筆相結合方法繪畫羽毛、肢體等,力求最佳仿真效果。其三,“軟翅抖拉懸一線”強調鷹的雙翅採用 “軟翅膀”製作方法,以風助軟翅飄動,強化動感效應。在風箏抖線結構上,一改普通風箏需設兩個以上支點慣例,採取一個支點、一根抖線的特殊技法與結構。其四,“暫不對稱上下盤”是指“磨鷹”風箏的抖線安裝上,突破了一般風箏裝置的平衡對稱規律,發明了在鷹身中點偏左(或偏右)的區位安裝抖線而呈現出暫不對稱之狀,從而為“磨鷹”升空後盤飛並實現平衡對稱創造條件(見組圖一,細節略)。在製作“磨鷹”風箏前,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其規範與特點,將其瞭然於心,用以指導製作實踐,無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除此以外,還須先行完成醞釀整個作品製作程式、選好所需用材料及繪製圖紙等準備工作。
製作器具:
1、供磨鷹風箏製作的基本原料:毛竹、絲棉紙、細絲繩、麵糊、膠料等。
2、供扎制用的手用工具蔑刀、多用刀、剪刀、鋸子等。
3、燈具:蠟燭、酒精燈等。
4、繪畫用的毛筆、顏料等。

基本特徵

荊州“磨鷹”歷史悠久,工藝精細。它以紙張(絲棉紙)、毛竹等為原料,採用扎糊繪拼諸多技法,工序繁複,耗時久長。尤以造型獨特、技法新穎、工藝精湛、放飛別致等著稱。荊州磨鷹風箏特色鮮明:其製作上凸顯“雄”,就是造型雄勁,立體仿真。“磨鷹”制放的“四大藝”規範有序,十分講究。有歌訣曰:“頭身高挺目閃轉,喙後中空羽光鮮。軟翅抖拉懸一線,暫不對稱上下盤”。這是對“磨鷹”制放技藝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工具

1、供磨鷹風箏製作的基本原料:毛竹、絲棉紙、細絲繩、麵糊、膠料等。
2、供扎制用的手用工具蔑刀、多用刀、剪刀、鋸子等。
3、燈具:蠟燭、酒精燈等。
4、繪畫用的毛筆、顏料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