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石牌

揭陽石牌

石牌是遠近聞名的“潮樂之鄉”。早在民國時期,石牌村曾出現十六班潮州大鑼鼓標旗隊,遊行到二十多里的潮安溝下村,轟動沿途各地觀眾。曾於2002年代表揭東縣參加慶祝揭陽市建市十周年慶典,2004年參加澳門回歸五周年巡迴慶典,載譽歸來,更顯“潮樂之鄉”的豐厚底蘊。據資料介紹,石牌村建於元朝末年,即公元1366年。肇基祖感隆公羨慕桑浦山石龜峰山脈靈秀,山之西麓平地廣闊,又瀕臨榕水,利於立基創業,遂定居於此,這就是今天的石牌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陽石牌村
  • 外文名:Shipai Village
  • 媽祖紀念日:農曆正月二十五日
  • 別稱:潮樂之鄉
石牌傳統,新的發展,美名遠揚,

石牌傳統

自建村後,村民們艱苦創業、勤勞儉樸。因此石牌村發展迅速,人文蔚茂。村民們在勞動之餘,演奏潮樂,自娛自樂。到清代,石牌村的音樂活動已有一定的內容及形式了。當時的廟會及社戲甚為熱鬧,且年年舉行,而這些廟會及社戲是潮樂的載體。每年的廟會都有文藝化裝遊行,參加遊行的人員穿著古代盛裝,隊伍以馬頭鑼開路,其次有標旗隊,最後是潮劇片段表演和潮州大鑼鼓,人員近百人。一時間旌旗招展、鼓樂喧天、熱鬧非凡。遊行當天,遠近民眾都來觀看,人山人海甚是熱鬧,展現了一派文明祥和的歡樂氣氛。
每年的農曆正月二十五日媽祖誕辰紀念日,更是石牌村最盛大的廟會,媽祖出遊、媽祖回宮都由大型鑼鼓隊伴隨。鼓樂喧天,萬人空巷。由於有這個民俗,故村里每年都早早地培養訓練一批音樂人員,以備遊行之需。這些音樂人員上至領奏下至一般人員全是本村人。在廟會期間,上演《蘇六娘》、《郭子儀拜壽》、《四郎探母》、《荔鏡記》等傳統劇目。這些傳統潮劇以輕婉低回的唱腔、優美抒情的設色布景、寓教於樂的形式使村民受到良好的教育。
除了每年的廟會、社戲活動外,石牌村的各小村和私人還開設了十多間弦間,配備了潮樂樂器,定期開放和練習。每逢喜慶日子或清風明月之夜,鄉間遠近飄著儒雅的絲竹之音,令人不自覺地沉浸於優美抒情的氛圍之中。

新的發展

放初期,石牌村成立了“石牌鄉文藝宣傳隊”即“石牌潮劇團”。石牌村湧現了一批知名的音樂人才。有前揭陽潮劇團領奏蔡若輝、蔡澤光父子,司鼓蔡紅腳、蔡鄧炎。原揭陽市潮劇二團領奏蔡惠文。著名的嗩吶演奏家蔡銳輝,潮陽潮劇團領奏蔡培輝,名醜蔡如松,蔡金漢、蔡柚甘等等。其中“阿輝的二弦”、“蔡銳輝的雙嗩吶”不僅聞名潮劇界,而且享譽香港、泰國等地。近年來,石牌村的一些青少年經戲校培養後,也從事潮劇、潮樂的工作,現在全村從事潮劇、潮樂事業的有近百人。著名潮樂家王安明先生多次到風門古徑同石牌村音樂愛好者同場演奏,並指點授藝,使石牌村的音樂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2002年,炮台潮樂社參加汕頭市首屆民眾音樂花會比賽獲得銅獎,其中領奏蔡建南和大部分樂手都是石牌村人。
2002年,在揭陽建市十周年的大型文藝活動中,石牌村鑼鼓隊經過兩個多月的刻苦訓練,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氣勢恢宏的文藝隊伍。鑼鼓隊由四百多人組成,分布馬舞、標旗、腰鼓、潮州大鑼鼓四個部分。其中布馬二十四隻,標旗四十多面,腰鼓近百面,特別是以多名知名潮樂人士領銜的大鑼鼓更是誘人。大鼓有六面,由蔡鄧炎司鼓兼總指揮,鼓聲雄壯激昂;由蔡銳輝帶領的嗩吶隊,聲音嘹亮而飄逸;由蔡順偉領吹的洞簫隊,聲音婉轉而瀟灑。再加上前面威武雄壯的威風鼓,整齊活潑的腰鼓,鮮艷漂亮的標旗等精彩的內容,贏得了各界人士的好評。由此,石牌村鑼鼓隊也在2004年澳門行政區政府慶祝回歸五周年的時候應邀到澳門遊行演出,博得澳門同胞和海外人士的稱讚。

美名遠揚

“潮樂之鄉”的美譽,貴在於人們的持之以恆,貴在於勞動之餘、茶餘飯後的自娛自樂。特別是這種唐宋遺響的“活化石”、有“綠色音樂”美譽的潮州音樂,更具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的教化作用。薰陶日久,心靈定然美好,這對於建設新時期新農村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這裡人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日子蒸蒸向上也許是她最好的註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