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潮州蘇員外之女六娘在舅父家寄讀,與表兄私訂終身。蘇員外趨炎附勢,硬要將她許配給府衙楊師爺之子,六娘拒不肯嫁。楊師爺通過族長施加壓力,六娘決定投江殉情。就在她即將投江的時刻,丫環桃花和船夫救了她,並幫助她與表兄一起遠走他鄉。
歷代版本
明代刻本
刻本系摘錦本,共十一出,即《六娘對月》、《林婆見六娘說病》、《六娘送肉救繼春》、《六娘寫書得訊息》、《桃花引繼春到後門》、《六娘會繼春》、《六娘對桃花敘舊》、《六娘死繼春自縊》、《蘇媽思女責桃花》、《六娘想繼春刺目》、《六娘出嫁》。
[考釋] 蘇六娘(明代
揭陽荔浦村人)與其表兄郭繼春(潮陽西臚人)的戀愛故事,在潮汕民間廣為流傳。民間並賦予不少神話色彩。至遲在萬曆年間已衍成戲文搬上舞台。此刻本據認為是萬曆年間刻本,原刻本存
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見廣東人民出版《明本潮州戲文五種》)。清鹹同年間揭陽名儒謝巢有長詩《蘇六娘歌》詠其事。
潮州歌冊有《金釵羅帕記》、《古版〈蘇六娘〉全歌》。其故事情節與戲劇大同小異。
50年代本
揭陽炮台區荔浦村蘇員外娶妻西臚郭氏,只生一女,名六娘。自幼寄讀外婆家,與表兄郭繼春情愛甚篤,私訂婚姻。蘇員外因與人爭風水,邀荔浦村蘇族長同上潮州府城打官司,賄買府衙內饒平人楊師爺相助,獲勝訴。謝宴之一,族長為媒,將六娘許配楊師爺之子楊子良。回家後,安人因不願獨生女遠嫁,員外也自悔婚,遂拖延不許迎親。楊子良因與其乳娘同來揭陽討親。官威族勢,不得已訂三天后出閣。桃花奉命赴西臚報訊。婚前一夜,六娘以婚期在即,桃花未回,無計拖延,因留絕命書。投江自殺。來到江邊,忽遇桃花與繼春同來,遂由桃花請渡伯相助,載一對小夫妻歸渡伯家暫避。桃花與蘇員外、安人以六被迫死為由,與蘇族長及楊子良大鬧,族長與楊子良因出了人命,惶恐萬分,各抱頭鼠竄。
[考釋] 明清以來,《蘇六娘》中的《楊子良討親》、《
桃花過渡》等折,一直在舞台演出。據記載,50年代初民間尚有《繼春偷樓》、《官橋待別》、《桃花遞書》、《上門相疑》、《六娘思夫》等折抄本。
張華雲、
謝吟此整理本系根據藝人口述及舊抄本重新整理。
電影本
蘇六娘與表兄郭繼春,同室共硯,日久生愛,其父為攀官親,將女許配與訟棍
楊子良,六娘之母不甘愛女遠嫁,怎奈退婚不得。楊子良因催親被延,偕同乳娘上門討親,六娘被迫。夤夜投江,幸得婢女桃花與繼春趕到,並得艄公進伯之助,終於絕處逢生,並遂雙飛之願。
有關傳說
“欲娶雅牡蘇六娘”
四百多年前的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作家莎士比亞改編出的悲劇劇本《
羅密歐與朱麗葉》(創作於1594 年),廣為人知。恰巧在同個時期,地球另一邊的中國也誕生了另一愛情悲劇劇本《蘇六娘》(約1572年-1620年)。這是一部在
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經典
潮劇。
泉州梨園戲和
閩南高甲戲中也保留有《桃花搭渡》這一傳統折子戲。
潮汕有俗語“欲食好魚金針鯧,欲娶雅牡蘇六娘。”就是形容蘇六娘的貌美。傳說,古時
揭陽炮台鎮荔浦村蘇員外有一女兒名蘇六娘,花容月貌,精通詩書畫賦。她從小在榕江對岸的潮陽西臚外婆家寄讀,與表兄郭繼春私定終身。蘇員外因官司賄賂衙內的饒平人楊師爺,勝訴。謝宴時,族長將六娘許配楊師爺之子楊子良。蘇六娘母親和父親都怕獨女遠嫁
饒平,於是拖延時間,但迫於權勢,不得不答應婚事。此時侍女桃花乘船赴西臚給郭繼春報訊。就在婚前一夜,六娘還沒桃花訊息,留下遺書,來到江邊打算投河自殺。此時桃花與繼春乘船姍姍來遲。桃花把他們藏在在擺渡的渡伯家。六娘雙親以六娘被迫死為由與蘇族長、楊家大鬧。族長與楊子良因出了人命,害怕官司牽連,倉皇逃竄。六娘與繼春則埋名隱居......
蘇六娘確有其人
這齣戲現存的最早劇本是明代萬曆刻本《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附《蘇六娘》),現藏於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在歷史上,蘇六娘確有其人。拐入雷浦橋,我們來到一個叫雷浦村楊桃頂的地方。這裡分布著一片老宅院,古巷深深,古榕環抱,老寨牆還是用牡蠣殼砌成。村里人指這一處叫“四房廳”的老宅:“蘇六娘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如今“四房廳”成了一處陳放木具家私的閒間,百十戶蘇氏後人則居住在周圍老房。可對蘇六娘這段故事,當地人卻故事諱莫如深。
這故事發生在明朝,她天資聰穎,花容月貌。5歲時在曬穀場上用把穀粒擺出龍鳳鳥獸,活靈活現,雞鴨都不敢來偷吃,她還可以給龍鳳點睛,一點龍鳳便騰飛而起,村里人都說她是仙女下凡。
蘇六娘的傳說,民間有多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則如
潮劇中所描繪的,蘇六娘與郭繼春則埋名隱居,成就一段姻緣。此外,民間還流傳著的傳說也有另外的版本,故事的前半段與傳統劇目大致相同,但對於結局卻有不同的說法。
傳說版本二:蘇六娘被沉江而死
雷浦村人的說法是,六娘因為抗婚,躲藏在郭家,後隨郭繼春去省城趕考,落榜的郭繼春帶蘇六娘回鄉後,被楊子良探知。楊子良要蘇氏族長按族規嚴懲蘇六娘,族長派人捎去假口訊,"你母親因思念得重病,請速回。”
可當蘇六娘一回村,便被抓起來。族長在祠堂打開神龕,宣讀族規。把她裝進豬籠里沉入榕江,郭繼春聞訊也投江殉情。蘇六娘和郭繼春遺體隨著榕江飄到潮陽西臚白嶼。
南鳳村的好心人收拾起蘇六娘遺體,葬在白嶼山腰,現墓保存完好。郭繼春的遺體則讓西臚的家人收去。黃昏時候,有漁人常見一白衣女子在墓前徘徊。筆者在白嶼考察時,還聽當地人說其在白嶼一草棚守著魚塘,半夜夢見有一白衣女子在眼前,醒來馬上拿燈追出門外,可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更有傳說更有神話色彩,蘇六娘和郭繼春化為二隻白海豚,經常在西臚與雷浦之間的江面游弋。
傳說版本三:蘇六娘被楊子良踢死
在
饒平馬鞍山水庫建設時,周圍的村民就見過水庫庫底有蘇六娘墓,在這裡流傳著另一個版本的傳說。
潮劇中的“白鼻公子”楊子良,其真實原型是
饒平縣浮濱鎮新埔村揚家寨人揚子良。揚子良
原姓楊, 是楊家將後裔,宋亡之後,為避免元兵追殺,改姓“揚”。他從小習武,力大驚人,還中過武舉人。揚子良得知蘇六娘戀上表兄且抗婚,於是暴跳如雷。
舊時
迎親,有“踢轎門”的習俗。則新郎用手掌在花轎頂上輕輕地一拍,提起腳來,使勁向轎門踢去,用意為“乾綱振作”,不懼內。在轎內的新娘,也使勁踢一足相還,取“坤綱樹立”,毫不示弱之意。當迎親時,揚子良心急怒火,“踢轎門”出腳泄憤但過重,六娘一命嗚呼。揚子良告潮州官府:蘇六娘不從夫,跳陂自盡。揚家勝訴,蘇家為此賠償揚家而傾家蕩產。
傳說版本四:揚子良跳上戲台討說法
此外,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傳說,如蘇六娘嫁
饒平時候被掉包,換成丫鬟,揚子良發現後踢死丫鬟;還有蘇六娘出嫁徒中連人帶轎滾下山坡等不同的結局。《饒平民間故事集成》里有記載著饒平
新埔村流傳的傳說。揚家寨旁有個燈塔墟,有一日,村里正在上演
潮劇,《楊子良討親》,在劇中,揚子良成了拐腳瘸手歪嘴獨目的白鼻公子,滑稽幽默。此時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突然躍上戲台,正要向白鼻公子揮拳,村里族長見狀,以為有人故意搗亂,即指揮4名彪形大漢欲將此人拿下。可彪形大漢都不是老人對手。觀眾才有人說,此老人正是
揚子良。村里族長恍然大悟,馬上賠禮道歉。
原來揚子良當時已經七十多歲,可功力尚存。得知自己成了台上人物,也過來在偏僻角落察看。見演員羞辱自己,便氣得跳上戲台,想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