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歷程
2023年1月20日訊息,《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
2023年3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
檔案全文
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
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 明確提出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 本方案涉及的川南渝西地區包括四川省的
自貢市、瀘州市、內江市、宜賓市和重慶市的江津區、永川區、綦江區(含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足區、銅梁區、榮昌區總面積 4. 66 萬平方公里2021 年末常住人口 2019. 11 萬人、
地區生產總值 1. 42 萬億元是成渝地區除重慶成都雙核外區位優勢最明顯、承載能力最強、產業基礎最好的區域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和水平加快形成帶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ꎻ有利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對成渝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助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ꎻ有利於創新區域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有效路徑為跨區域融合發展提供經驗借鑑為加快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探索創新跨行政區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加快重點產業全鏈條布局、集群化發展強化科創資源整合提升、集成轉化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對外開放協同並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努力走出全面融合、高效協同、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子打造帶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助力川渝兩省市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基本原則
統籌謀劃一體推進 圍繞協調發展、全面融合加強交通、產業、科技、環保、民生、安全等政策整體設計、銜接配套做到統一規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切實提高跨區域融合發展水平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創新引領產業融合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協同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攜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全面構建創新能力突出、協作配套緊密的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益
生態優先低碳轉型 統籌生態空間管控統一生態環保標準完善生態共建共治機制強化跨界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拓寬生態價值實現路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改革突破開放共贏 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融合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梗阻、政策性難題以深層次改革促進高水平開放用市場化方法和手段解決問題、激發活力攜手“走出去”、更好
“引進來”不斷增強區域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 區域聯動共建共享 堅持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協作、市場主體聯動突出利益共享以市場為導向、平台為載體、資本為紐帶強化資源整合、項目共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
(三)發展定位
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帶 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加快構建集約高效、動能強勁的融合發展軸帶全面提高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增強對成渝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跨區域產業融合發展功能區 發揮製造業基礎紮實、產業人才集聚優勢聚焦拓展產業鏈、強化創新鏈、穩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產業合理分工、高效協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攜手打造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跨區域產業融合發展提供典型示範
成渝地區對外開放合作重要門戶 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點優勢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面對接區域重大戰略全方位擴大開放合作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為成渝地區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長江上游高品質生活宜居區 彰顯綠色本底和巴蜀特色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全面提升人居品質突出塑造“山水相依、江城相擁、城景相融”的區域品牌 打造生態價值全面顯現、文化魅力充分彰顯、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的美麗幸福生活圈
(四)發展目標
到 2025年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機制基本形成融合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 萬億元左右引領帶動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作用不斷凸顯成為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產業競爭力顯著增強產業分工更加合理、協作更加高效形成食品飲料、汽摩、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等優勢產業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取得重要突破到
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10% 以上
———宜居宜業環境更加優質人居環境更加優美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形態基本呈現 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顯著提高人才綜合集聚度持續提升綜合立體交通網路更加完善
———開放合作能級明顯提升開放通道建設成效明顯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重大開放平台功能更加完善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貿易總額占成渝地區比重持續提高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加快形成促進長江上中下游聯動開放作用顯著增強全方位區域交流合作和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成渝地區對外開放合作重要門戶地位充分凸顯
———融合發展機制不斷健全 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不斷深化跨行政區規劃銜接、政策協同、平台共建、項目協作更加高效要素市場化配置、公共服務一體化、成本共擔利益共享等機制創新取得階段性突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
到 2035 年融合發展機制更加完善川南渝西地區引領示範效應全面顯現創新引領、國際一流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城市吸引力、區域影響力顯著增強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全面實現成為帶動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二、構建融合互補的區域發展布局
統籌最佳化川南渝西地區空間布局突出軸帶支撐、省際交界地區先行構建東西聯動、南北互通的區域融合發展格局
(五)構建沿主要通道融合發展軸帶
沿長江發展軸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渝昆高鐵推動宜賓、瀘州、永川、江津等沿江城市聯動實施岸線保護開發和航道港口建設共建長江上游航運樞紐協同發展臨港經濟和通道經濟提升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能級和輻射帶動能力
環重慶中心城區發展帶 依託重慶三環高速等通道增強銅梁、大足、綦江、萬盛等沿線城市協作推動老工業城市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升級共同承接重慶中心城區功能外溢不斷提升重慶都市圈發展能級
內自宜發展帶 依託成自宜高鐵等通道推動
內江自貢同城化發展促進內江、自貢、宜賓協同建設產業轉移集中承載地推動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區現代產業配套基地
(六)支持省際交界地區融合先行示範
加快瀘永江融合發展 推動瀘州、永川、江津在規劃統籌、政策協同、項目共建等方面先行突破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路徑探索提升對區域優勢產業資源的集聚集成和統籌配置能力打造現代產業集中發展高地支撐成渝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
推動內江榮昌產業協同發展 依託兩省市農業高新技術優勢和內江、榮昌農業資源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支持創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平台支撐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三、建設融合共贏的特色產業體系
按照大產業、細分工的協作模式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構建錯位發展、梯度互補、高效協同、富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體系
(七)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提升產業集聚集群發展水平加快培育食品飲料、汽車機車優勢產業集群 發揮全國唯一“濃香、醬香、清香”白酒產區獨特優勢支持宜賓、瀘州、江津等地白酒產業園區提檔升級、聯動發展建設全國領先的白酒生產基地和智慧型釀造基地帶動自貢、榮昌等地原糧種植、設計包裝、基酒釀造等產業發展培育一批優質白酒產業集聚區提高白酒全產業鏈發展水平突出“新能源+智慧型網聯”發展方向 強化汽車機車產業整零協同支持永川、江津、宜賓提升整車製造水平帶動大足、銅梁、內江等地汽車機車零部件集聚成鏈發展提高區域內發動機、電控系統、制動系統等配套率推動新型高效動力電池、無人駕駛等創新突破全面提升汽摩產業全球競爭力和產業帶動力
(八)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以電子信息、智慧型裝備、新材料產業為引領強化分工協作、梯度互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增強制造業競爭力融入成渝地區“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推動宜賓、瀘州、自貢、永川、綦江、萬盛、榮昌等地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相互協作配套協同發展智慧型終端、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圍繞提高裝備產品成套能力和基礎零配件配套能力推動永川、瀘州等地加強數控工具機、智慧型裝備等研發製造支持大足、內江等地推進高端模具等關鍵基礎件產業化加快自貢、綦江、萬盛等地節能環保裝備提檔升級促進宜賓、江津等地軌道交通裝備集聚發展協同打造裝備製造產業集群聚焦基礎材料升級換代、前沿材料搶占高端推動自貢、銅梁等地重點發展有機氟、高分子合成、特種纖維等先進複合材料推
動榮昌、內江等地協同建設以陶瓷產業為重點的無機非金屬新型材料基地協同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
(九)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科學配置創新資源著力構建協同創新體系增強產業發展新動能 強化科技力量建設支持布局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技術創新中心等平台鼓勵行業領軍企業、科研院所與區域內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區域內高校與國內一流高校深化合作面向產業技術創新需求聯手創建一批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特色一流學科 整合創新要素資源提升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園區、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等服務區域創新能力聯合成渝雙核探索“研發+轉化”新模式協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套用 加強關鍵技術協同攻關聚焦新能源汽車、智慧型裝備、清潔能源裝備、頁岩氣開發等領域核心技術瓶頸著力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問題 打通科技成果市場化轉移通道建設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推動技術交易市場一體化打造西南地區重要創新成果集散中心發揮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作用 推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培育發展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業態
(十)協同承接產業轉移 瞄準國際產能合作和產業布局調整趨勢建立跨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完善招商引資信息對接、項目異地流轉財稅分成、統計指標合理分算等政策體系高標準承接成渝雙核、東部沿海地區和境外生產基地整體轉移、關聯產業協同轉移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等共同搭建承接產業轉移平台支持宜賓、大足、銅梁、綦江—萬盛等爭創國家級高新區高標準建設自貢—綦江、合江—江津、榮昌—隆昌等省際產業合作園區以及內(江)自(貢)合作園區共同打造承接產業轉移新高地 營造一流承接產業轉移環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加大支持力度在市場化、法制化的前提下創新融資模式引導行業領軍企業將總部運營、研發設計、結算中心等向川南渝西地區布局增強對產業高端要素的吸引和承接能力推動主導產業向中高端價值鏈躍升四、構築高效便捷的基礎設施網路
兼顧當前和長遠、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統籌區域基礎設施布局和建設加快形成立體互聯、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
(十一)構建內暢外聯交通運輸體系 完善川南渝西陸路成網、陸港互聯、機場成群的綜合立體智慧交通網路 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暢通、中線擴能加快建設隆昌至黃桶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工程、敘永至畢節段等項目加快推進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工程、重慶至貴陽等鐵路前期工作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提高鐵路貨運量織密城市間公路交通網加快推進內江至大足、成渝擴容、重慶至合江至敘永等高速公路建設推進毗鄰地區國省幹線提檔升級和農村公路“路網縫合” 聯合打造長江上游港口群增強瀘州港、宜賓港航運服務能力規劃建設重慶港永川港區新建貨櫃作業區原則上同步規劃建設進港鐵路在後續設計、建設、運營管理階段新建貨櫃碼頭具備條件的可配套建設危險貨物貨櫃堆場暢通危險貨物運輸通道實施長江乾支流航道等級提升等工程增強長江上游航運效能和通航能力 最佳化提升宜賓、瀘州等機場運營能力研究推進內江等機場項目前期工作規劃研究一批通用機場助力打造成渝世界級機場群創新交通運營管理模式探索建立一體化智慧型交通管理平台深化跨區域公共運輸“一卡通”強化鐵公水空多式聯運組織實施重要客貨運輸領域協同監管提升客貨運輸服務供給效能
(十二)提升能源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堅持電網互聯、管道互通、保障互濟原則積極推動川渝能源一體化發展 推進天府南至銅梁 1000 千伏交流輸變電、永川 500 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電網工
程建設 補齊跨區域油氣管網等設施短板加快川氣東送二線天然氣管道和銅鑼峽、黃草峽、牟家坪、老翁場等地下儲氣庫建設實施威遠瀘州
自貢區塊頁岩氣集輸幹線工程協同開發頁岩氣資源推動長寧—威遠、威遠—
榮縣、永川—榮昌、銅梁—大足、綦江—萬盛等區塊頁岩氣規模開發統籌頁岩氣就近消納和外輸利用著力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向家壩灌區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藻渡水庫前期工作深入開展長征渠規劃論證 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實施涪江、沱江等重要支流防洪提升工程共建洪澇災害監測預警、聯防聯控和應急調度系統增強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十三)共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健全泛在先進的區域信息通信網路提高 5G 網路、千兆光纖網路覆蓋率推動網際網路協定第六版(IPV6)等新技術規模化部署 推進以“網際網路+製造業”為
重點的工業網際網路建設加快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白酒行業節點推廣套用鼓勵參與國家標識解析與標準體系構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布局建設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建設酒、竹、茶、生豬等特色產業大數據中心推動長江上游區域大數據中心、網路安全產業基地、西部信息安全谷、西南容災備份中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等共建共用五、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門戶
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強化通道支撐提昇平台能級發展高水平開放型經濟著力構建聯動西部、聯通全國、連結全球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十四)全面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 積極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重點加強項目孵化、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科技攻關等領域合作鼓勵與東部沿海城市建立產業合作結對關係以聯合出資、項目合作、技術支持等方式共建“飛地園區”推動自貢—崑山、銅梁—廣州等產業合作園區建設
(十五)全方位拓展區際合作深化與成渝雙核在開放通道建設、產業統籌布局等方面的協同聯動共同提升成渝地區綜合競爭力 加強與北部灣、滇中、黔中城市群在文化旅遊、商貿物流、特色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協作推動通道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強化與長江中下游城市群在生態環境保護、製造業轉型升級、口岸物流等領域協作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
(十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東協、歐盟在物流交易、跨國供應鏈、跨境電商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鼓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推進
自貢彩燈、宜賓竹、銅梁龍、大足石刻等特色文化“走出去”積極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泛交流探索建設國別合作園區 支持承辦重大國際賽事和品牌展會擴大國際活動輻射效應
(十七)強化通道和平台支撐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宜賓、瀘州、江津等樞紐節點協作推動綦江、萬盛建設渝黔綜合服務區提升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 協同建設長江上游航運樞紐深化與武漢港、南京港等長江中下游港口合作推動沿海港口在川南渝西地區設立無水港推動各類港口與中歐班列(成渝)協同聯動 統籌組織貨源培育建設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支持複製推廣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提升宜賓、瀘州、江津、永川等綜合保稅區發展質量支持符合條件地區按程式申建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 型)六、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態保護格局
堅持保護優先強化系統治理把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生態空間共保、環境協同共治夯實生態本底著力構建“一廊四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
(十八)推動生態共保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 協同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生態工程築牢長江綠色廊道 建設沱江、岷江、綦江、涪江生態帶穩固湖泊、水庫、渠系、濕地等生態節點常態化開展岸線生態管護持續實施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岸線生態修復、岸線生態公園和國有林場林相改造提升等工程 支持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游通過資金補償、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積極探索建立跨區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支持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十九)推進環境共治 協同開展大氣污染治理聚焦細顆粒物(PM2. 5 )和臭氧加強協同控制強化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
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 實施空氣品質穩定達標行動建立健全大氣污染監測預警系統建立重污染天氣共同應對機制推進應急回響一體聯動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共建川渝河長制加大河湖系統保護治理力度持續完善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協同推動瀨溪河、大清流河、大陸溪河、清溪河、馬鞍河等跨界水體治理統籌推進流域工業污染源治理、城鎮污水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總磷污染防治深化沱江流域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共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深入實施耕地分類管理強化建設用地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統籌規劃建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和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中心深入開展危險廢物排查整治聯合開展老工業城市污染治理 加強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 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因地制宜推進廁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實施村莊清潔和綠化行動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二十)加強統一管控 嚴格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 協同制定負面清單實施細則 建立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加強長江、涪江等跨省界河流環境污染治理完善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制度 推進生態環境數據平台互聯互通推動環保設施共建、信息共享、風險共防統一開展環境監管執法實施區域聯合立法、聯動司法、交叉執法 七、打造有亮點有特色的宜居宜業目的地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構建多層次、跨區域的公共服務網路建設“近悅遠來”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讓融合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民眾
(二十一)協同建設西部地區職教高地 充分發揮宜賓國家產教融合試點、永川西部職教基地等資源優勢打造立足川渝、面向西部、服務全國的高水平職教基地推動職業教育集群式一體化發展建立職業啟蒙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縱向銜接培養體系爭取擴大套用型本科教育規模開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深化拓展國家產教融合試點鼓勵校地企聯合設立產業學院和實踐基地推行“訂單式”、定製式人才培養探索制定中長期青年人才發展規劃擴大高素質勞動者和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供給
(二十二)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建設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推廣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實現養老等領域社會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全面推進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深化套用持續做好基本醫療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工作大力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在就醫購藥領域全流程套用 推動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促進公租房保障範圍實現城鎮常住人口全覆蓋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協同構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推動醫療機構醫學檢驗檢查結果互認支持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開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讓民眾就近享有高質量醫療衛生服務支持開展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 推進川南渝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完善區域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格侷促進公共文化資源、活動、服務、管理等共建共享 推動區域內健身步道、沿河步道、城市綠道互聯互通健身設施共建共享合理配置無障礙設施設備和便民設施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務水平 加強應急聯動完善重大災害事件預防處理和緊急救援聯動機制統籌毗鄰地區 120、110服務範圍
(二十三)共同打造安逸生活勝地拓展區域消費空間提升 “大竹海”“醉美酒鄉”“河幫菜系”等品牌影響力創建川派餐飲、重慶火鍋、彩燈展覽等消費新場景打造展現國際時尚范、巴蜀慢生活的特色消費集聚區持續拓展文化和旅遊消費積極建設一批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和示範城市、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深度挖掘長江上游生態文化價值、長征沿線紅色文化內涵和“三線”工業基地人文底蘊共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持續推動區域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推進長江國際黃金文化旅遊帶建設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運動項目打造西南戶外運動聚集區 依託西南醫科大學等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區域醫療高地推動醫療康復與生態養生、運動康養聯動發展打造輻射川渝滇黔的康養融合發展高地八、探索統籌協調的跨區域融合發展機制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促進要素跨區域合理自由流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為更高質量融合發展提供強勁內生動力
(二十四)攜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協同深化“放管服”改革 加快實現政務服務線下異地辦理和全流程線上辦理 探索建立營業執照異地“辦、發、領”一體化服務體系 健全“市場準入異地同標”機制協同構建跨區域“同標準辦事”的服務系統打破審批許可、經營運行等方面顯性隱性壁壘探索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等案件線索互聯互通機制深化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交叉互評、結果互認 完善共同認定的智慧財產權重點保護名錄建立重點企業智慧財產權協同保護機制依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提供全流程電子化服務推動跨境跨區域合作推進全鏈條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支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建設統一開放的人力資源市場 推動共建跨省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探索人才柔性流動機制
(二十五)建立重大政策協同機制探索建立重點領域制度規則和重大政策溝通協調機制提高政策制定和執行協同性 協調產業準入標準逐步消除土地、財稅、要素價格等產業配套政策差異支持率先實施統一的招商引資政策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推進服務項目、事項內容、保障標準的對接和統籌探索部分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財政支出跨行政區結轉機制 建立跨區域成本分擔和利益共享機制推進稅收征管一體化探索異地辦稅、區域通辦推進金融市場和監管區域一體化綜合運用財政、金融等政策手段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研究探索建設用地收儲和出讓統一管理加強土地出讓政策協同 探索開展跨區域、市場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等交易試點創新統計分算方式建立適應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的經濟指標核算機制 推動信用一體化建設逐步形成統一的區域信用政策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推動信用信息開放共享
(二十六)建立重大事項協作機制創新規劃統一管理機制 統籌 10 市區生態網路、綜合交通、城鎮發展等規劃內容加強各級相關規劃銜接實行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毗鄰地區等重點區域合作規劃聯合立項、聯合編制、聯合審批建立統一的規劃信息管理平台實現規劃成果信息互通、歸集共享 建立項目協同實施機制研究制定統一的企業投資項目核准目錄支持異地受理跨區域共建項目審批和核准建立標準統一的合作共建項目儲備庫推動重大項目跨區域跨部門定期協商調度探索最佳化跨區域重大線性工程審批環節建立線性工程穿越生態紅線、基本農田保護區等的協調機制建立優先保障清單和用地審批綠色通道 建立平台合作共建機制支持聯合組建跨行政區領導小組、聯席會、理事會等探索委託管理、聯合組建管委會、合資成立管理公司等管理運營方式
(二十七)建立市場主體聯動機制 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跨行政區、跨行業、跨所有制併購重組加強優勢資源整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推動各類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政策疊加、體制機制共用、服務體系共建支持合作共建園區內市場主體享受同等政策待遇在市場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探索推動航空、航運等領域企業通過共同出資、互相持股等模式統一組織實施機場、港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中央企業、大型地方國有企業、跨國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設立區域性總部鼓勵民營資本按照市場化原則參與區域內項目建設支持瀘州—江津、內江—榮昌等協同發展民營經濟引導相關行業組織、商會等開展多領域跨區域合作形成協同推進合力九、加強實施保障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明確各級政府職責細化各項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協同實施保障機制確保總體方案主要目標順利實現
(二十八)加強組織實施 有關市區(開發區)要落實融合發展主體責任明確工作分工完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的行動計畫和專項推進方案明確各項任務責任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規劃目標任務落地落實輪值舉辦川南渝西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推動融合發展重點工作 組建聯合辦公室承擔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日常工作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協調推進實施重大政策、項目、改革發揮川渝合作工作機製作用省市層面對規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布局、機制創新等給予積極支持適時組織開展聯合督導和評估協調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區域融合發展形成的經驗做法有序向重慶市南川區、四川省樂山市等周邊有條件的地區複製推廣
(二十九)加大指導支持 加強與西部大開發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對接推動解決體制機制創新、生態環境保護、對外開放合作、重大項目建設等跨區域、跨領域的問題兩省市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的指導協調把川南渝西地區作為本領域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重要承載地在重點項目、產業扶持、資源配置、試點示範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將有助於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的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納入相關規劃和政策檔案
內容解讀
2023年3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了《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
一、出台背景和過程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自貢、瀘州、內江、宜賓、江津、永川、榮昌等共建
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探索建立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協作、市場主體聯動等機制,協同建設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經濟帶物流樞紐。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川渝兩省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組織川南渝西10市區和兩省市有關單位,研究編制了《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並報請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同意。
二、制定方案的基本考慮
川南渝西地區發展條件優越,是成渝地區除重慶成都雙核外區位優勢最明顯、承載能力最強、產業基礎最好的區域。四川將川南地區定位為全省第二經濟成長極,重慶將渝西地區定位為全市工業主戰場,凸顯了川南渝西地區在兩省市區域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引領下,川渝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川渝兩省市聯合制定總體方案,並爭取國家層面指導支持,共同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對支撐兩省市高質量發展,乃至從全國層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和水平,加快形成帶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二是有利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對成渝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助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三是有利於創新區域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有效路徑,為跨區域融合發展提供經驗借鑑。
三、方案主要內容
《方案》包括四個部分、共29項具體任務。
第一部分為總體要求。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定位和發展目標,提出要建設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重要支撐帶、跨區域產業融合發展功能區、成渝地區對外開放合作重要門戶、長江上游高品質生活宜居區,努力走出全面融合、高效協同、共同繁榮、共同富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路子,打造帶動成渝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助力川渝兩省市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部分為區域發展布局。提出要統籌最佳化川南渝西地區空間布局,突出軸帶支撐、省際交界地區先行,構建沿長江發展軸、成渝南線通道發展軸、環重慶中心城區發展帶、內自宜發展帶,加快瀘永江融合發展、內江榮昌產業協同發展,構建東西聯動、南北互通的區域融合發展格局。
第三部分為重點任務。一是建設融合共贏的特色產業體系,包括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協同承接產業轉移4項具體任務。二是構築高效便捷的基礎設施網路,包括構建內暢外聯交通運輸體系,提升能源水資源安全保障能力、共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3項具體任務。三是建設高標準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包括全面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全方位拓展區際合作、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強化通道和平台支撐4項具體任務。四是形成共建共治的生態保護格局,包括推動生態共保、推進環境共治、加強統一管控3項具體任務。五是打造有亮點有特色的宜居宜業目的地,包括協同建設西部地區職教高地、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共同打造安逸生活勝地3項具體任務。六是探索統籌協調的跨區域融合發展機制,包括攜手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立重大政策協同機制、建立重大事項協作機制、建立市場主體聯動機制4項具體任務。
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實施和加大指導支持2項具體任務,明確工作推進機制,強調川南渝西地區的主體責任、兩省市的統籌協調職責,提出要對接西部大開發省部聯席落實推進工作機制,加強兩省市相關部門指導協調,細化各項政策措施,確保總體方案主要目標順利實現。、
四、方案特色亮點
一是緊扣“融合”和“共建”兩個關鍵,著眼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有效路徑,著力推動川南渝西地區建立重大政策協同、重點領域協作、市場主體聯動機制,在跨省級行政區融合發展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示範帶動作用。
二是強化產業和創新兩個支撐,立足川南渝西地區老工業基地和西部職教高地的基礎,著力推動川南渝西地區重點產業全鏈條布局、集群化發展,促進科教資源整合提升、集成轉化,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三是突出開放和合作兩個優勢,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交匯點優勢,著力推動川南渝西地區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成渝地區南向開放門戶樞紐,構建聯動西部、聯通全國、連結全球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四是抓住生態和民生兩個重點,注重保護和鞏固長江上游生態本底,更好整合區域公共資源和傳承發揚特色文化,推動川南渝西地區構建“一廊四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建設多層次、跨區域的公共服務網路,加快打造“近悅遠來”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總體方案》提出,川南渝西地區是成渝地區除重慶成都雙核外區位優勢最明顯、承載能力最強、產業基礎最好的區域。推動川南渝西地區融合發展,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產業鏈布局,提升經濟發展能級和水平,加快形成帶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有利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對成渝地區輻射帶動作用,助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有利於創新區域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有效路徑,為跨區域融合發展提供經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