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

《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是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瀘州市、永川區、江津區(以下簡稱瀘永江)融合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推進方案的通知》(渝府辦發〔2020〕97號)制定的方案。由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2021年11月9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
  • 印發機關: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印發日期:2021年11月9日
  • 發文字號:川發改地區〔2021〕424號
印發信息,發展沿革,方案全文,

印發信息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於印發《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的通知
(川發改地區〔2021〕424號)
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永川區人民政府、江津區人民政府,四川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重慶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已經川渝兩省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的批覆》(川府函〔2021〕216號)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推進方案的通知》(渝府發〔2020〕97號)要求,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11月9日

發展沿革

2023年6月8日,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瀘州)黨工委、管委會成立大會舉行。

方案全文

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方案
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動瀘州市、永川區、江津區(以下簡稱瀘永江)融合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區域發展功能平台推進方案的通知》(渝府辦發〔2020〕97號),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義
(一)有利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推動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建設,有利於發揮瀘永江比較優勢,在更大範圍實現資源整合和最佳化配置,承接成渝“雙核”功能疏解和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提升區域發展能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有利於探索川渝毗鄰地區融合發展新模式。推動示範區建設,有利於推進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探索建立跨區域產業轉移、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園區合作等成本分擔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示範帶動川南渝西融合發展,形成可推廣複製的跨省際合作經驗。
(三)有利於推動長江上游地區綠色發展。推動示範區建設,有利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促進長江上游地區岸線保護與利用,推動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二、基礎條件
示範區規劃範圍為四川省瀘州市和重慶市永川區、江津區全域,總面積17026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68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79億元。
(一)區位條件優越。瀘永江位於川渝滇黔結合部,長江黃金水道和京昆通道交匯於此,瀘州港、珞璜港、永川港等港口資源豐富,雲龍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62萬人次,成渝鐵路、川黔鐵路、渝貴鐵路穿境而過,空鐵水公多式聯運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具有橫跨南北、連線東西、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二)產業基礎紮實。瀘永江是成渝地區重要的裝備製造基地、戰略新興產業基地、農林產品加工基地,食品飲料、裝備製造、汽摩及零部件、能源化工等優勢產業集聚,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糧油、水果、畜牧、林竹等農業產業優勢明顯,現代物流、會展經濟、專業市場等現代服務業輻射帶動作用突出,具備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基礎。
(三)發展潛力較大。瀘永江位於成渝地區南部城鎮密集區,2020年轄區面積、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占成渝地區的9.2%、7.1%、6.5%。集聚西南醫科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文理學院等48所大中專院校、35萬在校學生。建有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及2個國家級高新區、2個綜合保稅區,具備支撐產業集聚發展的良好條件。
(四)合作交流密切。瀘永江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文化同脈,融合發展意願強烈。近年來,瀘永江建立了常態化合作機制,落實年度行動計畫,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同、平台建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互派幹部交流鍛鍊,協同推進重大協作事項,為推進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入實施重慶“一區兩群”和四川“一乾多支”發展戰略,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路徑,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推動基礎設施、產業體系、開放合作、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相互融合、互促共進,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增長極,形成有實力、有特色的省際區域融合發展示範區。
(二)發展定位
——川渝滇黔結合部經濟中心。發揮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作用,放大開放開發戰略疊加效應,提升對區域資源要素的集聚集成和配置能力,建設成渝地區產業和人口優勢承載地,打造川渝滇黔結合部重要經濟中心、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和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
——成渝“雙核”重要功能配套區。建立產業鏈全面融合機制,主動承接重慶和成都中心城區一般性製造業產業功能疏解,完善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基地功能與設施,提升區域職業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改造,建設服務區域、配套成渝“雙核”的現代產業功能區。
——成渝地區南向開放合作門戶。發揮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節點優勢,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深化與滇黔桂等的經濟合作,加強與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走廊的聯繫,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積極拓展新興市場,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以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港航治理為重點任務,探索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三生共融”新格局,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打造長江上游地區沿江綠色發展軸。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示範區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明顯提升,協作共興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明顯提高,生態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大幅提升,常住人口達到710萬人以上,地區生產總值突破8000億元。到2035年,示範區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高效運行,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區域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建成川渝滇黔結合部重要的經濟中心。
(四)空間布局。立足川南渝西山水丘陵特色,統籌空間開發現狀與產業發展潛力,注重彰顯長江元素,構建“一區兩帶三組團”空間格局。
“一區”,即融合發展核心區,包括瀘州市臨港街道、白鹿鎮、白沙鎮、雲錦鎮、太伏鎮、立石鎮、百和鎮,永川區朱沱鎮、松溉鎮、何埂鎮、仙龍鎮、吉安鎮、五間鎮,江津區白沙鎮、朱楊鎮、石蟆鎮、塘河鎮等區域。按照產城融合的理念,規劃建設現代產業集中發展區,統籌布局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機械加工、現代物流等優勢產業,共建消費品工業示範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打造瀘永江現代農業合作示範園,促進農業旅遊融合發展,引領帶動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
“兩帶”,即沿江綠色發展帶和沿高鐵創新發展帶。沿江綠色發展帶:依託長江黃金水道,推進瀘州神仙橋臨港產業園、永川港橋產業園、江津德感工業園等協同發展,打造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形成沿江綠色發展新格局。沿高鐵創新發展帶:依託渝昆高鐵,推進瀘州國家高新區、永川國家高新區、中國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園區等協同發展,共建西部職教基地和工匠城,大力發展裝備製造、汽摩及零部件、信息技術、數字經濟等產業,形成先進制造和生產服務相互促進的創新發展帶。
“三組團”,即瀘州組團、永川組團、江津組團。瀘州組團:依託瀘州城區及瀘東新城,採用“大組群+小組團”發展模式,重點發展職業教育、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康養醫療、高端服務業等產業,打造“三生”融合新樣板。永川組團:依託永川城區及永川科技生態城,重點發展數字創意、智慧健康、高等教育、職業教育、高端服務等產業,打造科技創新新平台、智慧城市新高地、生態城市新典範。江津組團:依託江津城區及白沙工業園,重點發展消費品工業、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製造等產業,建設產城融合、文旅宜居的濱江城市。
四、重點任務
(一)協同構建內聯外暢的基礎設施網路。打造至重慶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協同推進港口、道路、機場建設,共同構建空鐵水公多式聯運新格局。加快建設渝昆高鐵(川渝段)、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成渝鐵路擴能江津至永川段,開工建設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工程,推動重慶軌道交通向江津、永川、瀘州延伸。加快瀘永高速、江津至永川至瀘州北線高速、渝敘筠高速等建設,推進G353合江至江津段、永川至合江白沙快速通道、瀘東大道等項目建設,打通毗鄰地區“斷頭路”“瓶頸路”。推動長江上游生態航道和港口碼頭建設,協調航運發展與水生態保護的關係,共創長江上游港航生態化治理試驗區。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人工智慧等項目。
(二)協同建立分工協作的現代產業體系。圍繞增強服務成渝“雙核”產業配套功能,主動承接重慶主城、成都及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協同川南渝西其他城市共同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整合提升現代製造業,依託行業龍頭企業聯合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全國紙及紙製品產業基地、西南紡織製造中心和千億級汽摩產業集群,推動永川建設現代製造業基地,聯動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共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依託渝昆高鐵創新發展帶,集聚發展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集群成鏈。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商貿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遊、健康養老、會展經濟、金融服務等領域合作,推動瀘永江1小時消費圈建設,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消費中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重點打造瀘永江現代農業合作示範園,共建100萬畝優質糧油及稻田綜合種養產業帶、100萬畝優質茶葉產業帶、50萬畝長江中上游晚熟龍眼荔枝產業帶,做強地理標誌農產品,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區域品牌,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三)協同融入內外互促的開放合作格局。積極參與對外開放大通道建設,合力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拓展東南亞南亞國際市場。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和沿江鐵路,構建通江達海、首尾互動的東向國際開放大通道,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融入亞太經濟圈。常態化開行“中歐班列+瀘州港”鐵水聯運班列,爭取開行至中亞、泛亞鐵路班列等,加快融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推進對外開放大平台建設,探索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瀘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江津綜合保稅區等國家級開放平台協同發展,推動申報永川綜合保稅區,積極探索設立國際(地區)合作園區。加強國內區域合作,強化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合作,聯動黔北、滇東北協同發展。
(四)協同探索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路徑。強化生態共建共保,推進長江幹流及沱江、赤水河、龍溪河、塘河、大陸溪河等支流生態廊道建設,構建藍綠交織、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生態空間布局。共同推進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協調航運發展與水生態保護的關係。提升區域環境協同治理能力,建立統一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建設跨區域水體監測網路,加強污染跨界協同治理,常態化環境監管執法,主動化解環境風險,聯動開展環境應急。推進綠色轉型發展,實施節能降碳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生產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快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海綿城市,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
(五)協同完善便捷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共同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依託永川(西部)職業教育基地,整合瀘州、江津職業教育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增效,共塑“巴蜀工匠”品牌,深化與境內外高水平職業院校的合作,打造川渝滇黔結合部職業教育高地。深化公共衛生務實合作,推進醫藥、醫療、醫教、醫養融合發展,協同推動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醫學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雙向轉診,共同打造區域醫藥健康中心,構建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完善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路,探索異地養老服務機制。共建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台,打造特色人力資源品牌。推動社會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完善戶籍遷移便利化政策措施,落實住房公積金轉移接續和異地貸款機制。加密開行毗鄰地區公交線路或公交化運營的客運班線,實現公交“一卡通”。
(六)協同探索建立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規劃管理體制,一體化推進國土空間、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規劃編制,推進多規合一。建立項目統籌機制,總體謀劃、聯合審批、共同推進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建立產業協作機制,統籌示範區產業布局和招商引資政策,探索招商引資項目異地流轉和示範區內企業遷移利益共享機制,共同搭建產業發展平台載體,探索跨行政區域產業合作園區協作開發建設運營模式,支持工業集中區內企業自由選擇註冊地。探索建立財政協同投入、成本共擔、稅收分享等利益共享機制,推進稅收征管一體化,合理劃分跨行政區合作項目產生的財稅收益。探索建立城鄉融合機制,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人口自由遷徙、要素自由流動、城鄉融合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工作機制,協調推進重大項目(事項)具體實施。建立完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領域的專項合作機制。建立統一的發展規劃、運營管理、項目投資等機制,組建工業集中區建設開發公司,統籌工業集中區開發運營。
(二)加強指導支持。兩省市有關部門(單位)加強對示範區建設的指導協調,在重點項目、資金安排、產業扶持、資源配置、試點示範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相關改革試點經驗率先在示範區複製推廣。支持相關鄉鎮適用兩省市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關政策,開展土地綜合整治。
(三)加強督促落實。統籌瀘永江“十四五”專項規劃和年度計畫編制工作,將示範區建設相關內容納入瀘永江專項規劃、年度發展計畫,並與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做好銜接。共同制定示範區發展規劃、三年行動計畫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分解目標、落實責任,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適時組織開展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