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症狀,病因,應對,臨床表現,診斷,治療,注意事項,
症狀
女性的排卵日期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的14天左右。為了保險起見,我們將排卵日的前5天和後4天,連同排卵日在內共10天稱為排卵期。其餘除月經期以外的時間稱為安全期。而許多女性在排卵期期間出血是怎么回事呢?排卵期出血,即月經中期出血,是指兩次正常量月經之間的少量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臨床表現如下:
2、腹痛。周期性月經間期疼痛,可輕可重,一般持續幾個小時,個別患者可持續2—3天。
3、不孕。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錯過受孕時機所致。註:一般無明顯陽性體徵。經診斷性刮宮,基礎體溫測定(基礎體溫呈雙相,在低、高溫轉變時發生出血),腹腔鏡檢查可確診。如症狀較輕無需治療,出血量多或影響生育者可用藥物治療。
病因
有人報導,對有排卵的婦女於月經中期檢查宮頸管粘液時,發現約有60%在顯微鏡觀察下見到有紅細胞,而沒有肉眼可能見到的出血,這不屬病理現象;但有排卵期出血的婦女,必須排除生殖道的其它疾病,如月經不調、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癌、子宮內膜息肉、子宮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腺癌等。
其實排卵期出血是每位女性朋友都可能出現的一種現象,一般情況下這種出血量很少,肉眼不能觀察到,但有的人會出現明顯的出血症狀,嚴重程度不能一概而論。但其實導致排卵期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後,雌激素水平急驟下降明顯,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從而發生突破性少量出血。
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潰破的子宮內膜表層迅速修復而出血停止,或者可能當排卵期,成熟的卵泡分泌較多的雌激素,導致子宮內膜充血引起紅細胞漏出;也可能於輸卵管傘部攝卵時,將含血的卵泡液經輸卵管逆蠕動送至子宮腔再由子宮頸經陰道流出。
應對
排卵期出血是由於育齡婦女在每一個月經周期中即有一個卵泡逐漸發育成熟,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也隨之逐漸升高;當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後,體內雌激素水平就會驟然下降,以致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的生長,造成子宮內膜局部壞死、剝脫而導致陰道少量出血。
排卵後,卵泡迅速成黃體,黃體能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使破潰的子宮內膜很快得到修復,因而出血又會自動停止。所以如果是少量出血可以不用治療,但是出血量多,並經常發生建議最好還是到醫院具體檢查。
臨床表現
診斷
1.有典型症狀。
2.基礎體溫雙相,出血發生在體溫由低向高轉化期間。
3.子宮內膜活檢顯示內分泌反應至少落後2日,可作出診斷。
治療
2.中醫藥治療
治法:滋腎養陰,清熱止血。
治法:清利濕熱,調經止血。
治法:活血化淤,調經止血。
注意事項
排卵期出血的注意事項:
3.排卵期內褲要柔軟、棉質,通風透氣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換,換洗的內褲要放在陽光下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