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療法

外科治法。手術療法是運用各種器械和手法操作來進行治療的方法,它是外科治療中十分重要的方法。由於疾病不同,方法各異,常用的中醫特色手術療法有切開法、烙法、砭鐮法、掛線法、結紮法等,分別套用於瘡瘍、皮膚病、肛門病,手術操作時必須嚴格消毒,局部麻醉,並注意出血、刀暈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術療法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概念,解讀,中醫套用,

概念

套用器械或藥物,並以熟練的手法施術於病人,從而達到解除病痛的治療方法。

解讀

手術療法是套用器械或藥物,並以熟練的手法施術於病人,從而達到解除病痛的治療方法。它廣泛套用於外科、婦科、眼科、耳鼻喉科等,是中醫學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生應該掌握的治療方法之一。
手術療法源遠流長,《山海經》中即有用箴針切開癰腫引流的記述。以後歷代均有關於手術及其方法的描述。至清代,手術療法已趨於完善,而且在《外科圖說》中記載了適用於各個部位需要的手術器械,如大、中、小匕,三棱針,柳葉刀,過肛筒,彎刀等,體現了手術水平的提高和方法的完善。
目前,中醫又吸取消毒、滅菌、麻醉、輸血等現代科學知識、並對古代的手法深入研究,不斷充實和發展,使手術療法更趨完善,提高了成功率減少了併發症,成為中醫臨床治療疾病的重要手段。

中醫套用

中醫特色手術療法簡介
(一)切開法
切開法是運用手術進行膿腫切開的一種治療方法,以使膿液排出,從而達到瘡瘍毒隨膿泄、腫消痛止、逐漸向愈的目的。
適應證:一切外瘍,不論陰證、陽證,確已成膿者。
用法:使用切開法之前,應當辨清膿成的程度,膿的深淺,患部的經絡位置等情況,然後決定切開與否,具體運用如下。
1、選擇有利時機
即辨清膿成的程度和正確掌握切開排膿的有利時機,當腫瘍成膿之後,且膿腫中央也有透膿之點(即膿腔中央最軟的一點),確為膿成已熟,此時予以切開最為適宜。
2、切口位置
應選擇在膿腫稍低的部位,可使膿液暢流,不致袋膿,即為正確的切口位置。
3、切口方向
一般瘡瘍宜循經直開,刀頭向上,免傷血絡;乳房部應以乳頭為中心放射形切開,免傷乳囊;面部膿腫應儘量沿皮膚的自然紋理切開;手指膿腫應從側方切開;關節區附近的膿腫切開時切口儘量避免越過關節;關節區膿腫一般施行橫切口,因縱切口在瘢痕形成後可影響關節功能。總之,除了特殊情況下,一般均採用縱形的切法。
4、切開的深淺
進刀深淺必須適度,如膿腔淺的,或瘡瘍生在皮肉較薄的頭、頸、脅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須淺開;如膿腔深在,或生在皮肉較厚的臀、臂等部位,可以稍深無妨,但總以得膿為度。如瘡瘍膿淺而深開,則內膿雖出而好肉損傷;膿深而淺開,則內膿不得外泄,血反走泄。
5、切口大小
應根據膿腫範圍大小以及病變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凡是膿腫範圍大,肌肉豐厚而膿腔較深的,切口宜大;膿腫範圍小,肉薄而膿腫較淺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過大,以免損傷皮肉筋絡,且癒合後形成瘢痕較大;但切口也不能過小,以免膿水難出,延長治癒日期。總以達到膿流通暢為度。
6、操作方法
手術時以右手握刀,刀鋒向外,拇、食兩指夾住刀口要進刀的尺寸,其餘三指把住刀柄,並把刀柄的末端頂在魚際上1/3處,這樣能使進刀有力且準確,同時左手拇、食兩指按捺在所要進刀部位的兩側,進刀時刀口直向上,在膿點部位向內直刺,深入膿腔即止,如欲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反之,將刀直出即可。如採用西醫手術刀,可套用小號尖角刀以反挑式執刀法進行直刺,如欲刀口開大,則可將刀口向上或向下輕輕延伸。
注意點:在關節和筋脈的部位宜謹慎開刀,不要損傷筋脈,致使關節不利;如患者過於體弱,應先內服調補藥物,然後切開,以免暈厥;凡顏面疔瘡,尤其在鼻唇部位,應忌早期切開,以免疔毒走散,並發走黃危證;切開後由膿自流,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感染擴散、毒邪內攻。
附:刀暈防治法
刀暈是在進行手術時突然發生的嚴重全身性綜合徵,而不是一種獨特的疾病。輕者頭暈欲吐,或自覺心慌意亂、心悸不寧、惡寒微汗等;重者可以出現突然面色蒼白,神志昏糊,四肢厥冷,大汗淋漓,以及呼吸微弱,脈搏沉細,血壓下降等。防治的方法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刀暈的預防
在手術前,先做好解釋工作,以減少患者的精神緊張和恐懼;若患者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在手術前應先內服調補藥物;不要在患者飢餓、睡眠不足、體力疲勞時進行手術;在手術時要注意患者的適當體位;在進行手術時操作要細緻,動作要敏捷,不宜操作時間太長或動作粗暴。
2、刀暈的處理
在進行手術時,患者發生刀暈應立即停止手術,進行急救;刀暈輕者只要扶持患者,安靜平臥,或頭位稍低,給服開水,稍待片刻就會恢復;刀暈重者除上述處理外,必須止痛保暖,針刺合谷、人中、少商等穴急救。如牙關緊閉,即用開關散吹鼻,噴嚏後則氣通竅開,可轉危為安。若素體血虛,加以手術時出血過多的刀暈患者則應內服補氣、補血的藥物,或中西醫綜合治療。
(二)烙法
烙法是套用針和烙器在火上加熱後進行手術操作的一種方法。烙法分兩種,一種是火針烙法,另一種是烙鐵烙法,其適應證與用法均不相同。
1、火針烙法
古稱燔針焠刺。是指將針具燒紅後刺激患部的治療方法。治療用具分粗針與細針兩種,粗針用以刺膿,細針用以消散。細針套用時將針燒紅後對準患部速刺速出,目前對瘰癧之病偶爾用之,至於其他外科疾病則很少套用,故在此僅介紹粗針烙法。
粗針形如細筷,系鐵或銅製成,長約18~21cm,針頭尖細而圓,針柄較粗,或圓或方。它是借著灼烙的作用來代替開刀,從而達到膿腫潰破引流並能防止出血的目的。
適應證:附骨疽、流痰等肉厚膿深的陰證,膿熟未潰,或雖潰而瘡口過小,膿出不暢者。
用法:使用時將針頭蘸麻油在炭火或酒精燈上燒紅,從膿腔低處向上方斜入烙之,膿即隨之流出(需要瘡口開大可在拔針時向上一拖,取斜出方向;需要瘡口開小可在拔針時取直出方向)。一烙不透可以再烙,烙後可插入藥線,使瘡口一時不致粘合,便於引流排膿。至於進針宜深宜淺等,其具體要求均與切開法相同。
注意點:對紅腫焮痛的陽毒小瘡用之反增腫痛,加深潰爛;筋骨關節之處用之恐焦筋灼骨,形成殘廢;胸肋、腰、腹等部位不可深刺,否則易傷及內膜;頭面為諸陽之會,而且皮肉較薄,也在禁用之列。
2、烙鐵烙法
烙鐵古代系用銀制,現改用鐵或銅製成,其頭如半粒小蠶豆大小,上有一柄,它主要是利用器械燒灼病變處,不但可以止血,而且又能燙治病根。目前以電灼器代替火烙。
適應證:創傷脈絡裂斷出血,以及贅疣、息肉突出等。
用法:先在患處局部浸潤麻醉後用烙器燒赤烙之,如脈絡裂斷,可向出血點燒灼;如贅疣、息肉等,可用剪刀齊根剪除後再烙。
注意點:使用時避免患者看見,以免引起精神上的極度緊張而發生暈厥之變。對血瘤及岩腫等病禁用烙灼。
(三)砭鐮法
砭鐮法俗稱飛針,它是用三棱針或刀鋒在瘡瘍患處淺刺皮膚或黏膜的方法,放出少量血液以促使內蘊熱毒隨血外泄。
適應證:急性的陽證,如丹毒、紅絲疔等。
用法:先常規消毒,然後用三棱針或刀鋒直刺皮膚或黏膜,迅速移動擊刺,以患部出血或排出粘液、黃水為度。
注意點:慢性的陰證、虛證禁用,並不可刺得太深,以免傷及經絡,刺後可再敷藥包紮或外搽收口藥。
(四)掛線法
掛線法是採用普通絲線或藥制絲線或紙裹藥線或橡皮筋線等來掛斷瘺管或竇道的治療方法。使用之後利用線的緊力,促使氣血阻絕,肌肉壞死,達到切開的目的。
適應證:凡瘡瘍潰後,膿水不淨,雖經內服、外敷等治療無效而形成瘺管或竇道者;或瘡口過深,或生於血絡叢處而不宜採用切開手術者。
操作法:先用球頭銀絲自甲孔探入管道,使銀絲從乙孔穿出(如沒有乙孔的,可在局麻下用硬性探針頂穿,再從頂穿處穿出),然後用絲線做成雙套結,將橡皮筋線一根結紮在自乙孔穿出的銀絲球頭部,再由乙孔回入管道,從甲孔抽出,這樣,橡皮筋線與絲線貫穿瘺管管道兩口,此時將扎在球頭上的絲線與橡皮筋線剪開(絲線暫時保留在管道內,以備橡皮筋線在結紮折斷時引橡皮筋線作更換之用),再在橡皮筋線下先墊兩根絲線,然後收緊橡皮筋線,打一個單結,再將所墊的兩根絲線各自分別在橡皮筋線上打結處予以結縛固定,最後抽出管道內上述保留的絲線。
上面介紹的是橡皮筋線掛線法,如採用普通絲線或紙裹藥線掛線法,則在掛線以後須每隔2~3天解開線結收緊一次,因而延長切開日期,橡皮筋線因有彈性,一般一次結緊後即可自動收緊切開,所以目前多採用橡皮筋線掛線法。
注意點:如果瘺管管道較長,發現掛線鬆弛時,則必須加線收緊,以免不能達到切開的目的;且須仔細探查瘺管管道,以免形成假道而不能達到治癒的目的。
(五)拖線法
拖線法是以粗絲線貫穿於瘺管、竇道中,通過拖拉引流,排淨膿腐,以治療瘺管、竇道的方法。
適應證:乳房部多發性竇瘺、顱部術後殘留竇道、臀部大範圍膿腔形成的竇道或瘺管等。
操作法:即以4~6股7號或10號醫用絲線引置於管道中,絲線兩端要迂折於管道外打結,以防脫落,但絲線圈不必拉緊,以便每日來回拖拉。每日換藥時用提膿祛腐藥物摻於絲線上,來回拖拉後將藥物置於管腔內,使管道中膿腐壞死組織得以排出,待膿腐排淨後,拆除拖線,外用棉墊加壓固定,促進管腔粘合痊癒。拖線療法一般保留2~3周,一般肛門部瘺管在10~14天左右,乳房部瘺管拖線時間應長一些,一般在14~21天。該法同時配合其他療法內外合治,具有組織損傷少,痛苦小,療程短,癒合後外形改變少等優點。
注意點:在具體操作時,所用拖線可視管腔的大小、管壁厚薄及壞死組織的多少等,採用單線、雙線或多股線;拖線切口時應注意低位引流和使拖線穿過整個膿腔、竇道或瘺管;剪除拖線不宜過早或過晚,當管壁化脫,壞死組織和分泌物引流乾淨通暢,此時細菌培養多為陰性,新肉芽開始顯露,即可剪除拖線。若拖線保留時間過短,壞死組織或異物會殘留於管腔,影響正常肉芽組織生長,使管腔難以癒合,或癒合復發;而拖線保留時間過長易造成異物刺激管壁,引起纖維化,亦影響管腔的適時癒合。此外,在每日換藥時須用生理鹽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清潔創口及拖線周圍的膿腐,防止膿腐乾結而影響引流的通暢。提膿祛腐藥應仔細地摻於絲線上,然後將絲線輕輕地來回拖拉,使藥粉均勻地引置於管道內。拖線拆除後必須配合墊棉壓迫法,壓迫整個管道空腔,並用闊繃帶紮緊,可使管壁碰攏閉合,管腔粘連癒合。竇道瘺管收口後,仍應繼續墊棉加壓一段時期,以鞏固療效。但是對於有多層較大膿腔的竇道瘺管,仍需以切開擴創為主要治療方法,拖線療法則為輔助手段。
(六)結紮法
結紮法又名纏扎法,它是利用線的緊力,通過結紮,促使患部經絡阻塞,氣血不通,結紮上部的病變組織失去營養而致逐漸壞死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對較大脈絡斷裂而引起的活動性出血,利用本法結紮血管可以制止出血。
適應證:瘤、贅疣、痔、脫疽等病,以及脈絡斷裂引起出血之症。
操作法:凡頭大蒂小的贅疣、痔核等,可在根部以雙套結扣住紮緊。凡頭小蒂大的痔核,可以縫針貫穿它的根部,再用8字式結紮法,兩線交叉紮緊。如截除脫疽壞死的趾、指,可在其上端預先用絲線纏繞十餘圈,漸漸緊扎。如脈絡斷裂,可先找到斷裂的絡頭,再用縫針引線貫穿出血底部,然後繫緊打結。結紮所使用的線的種類有普通絲線、藥制絲線、紙裹藥線等,目前多採用較粗的普通絲線或醫用縫合線。
注意點:如內痔用縫針穿線,不可穿過患處的肌層,以免化膿;扎線應紮緊,否則不能達到完全脫落的目的;扎線未脫,應俟其自然脫落,不要硬拉,以防出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