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均元

戴均元(1746年——1840年10月2日),字修原,號可亭,清代江西大庾(今大余縣)人,籍貫安徽休寧乾阜。系清朝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戴衢享之叔父,與戴衢享之胞兄戴心享同為乾隆四士,加上戴衢享之父戴第元已先於乾隆二十二年進士士,時人譽為“西江四戴”。著名文學家、名宦包世臣還認為,一家同出兩相,且“值軍機者唯大庾而已”。 時人謂“一門四進士,叔侄兩宰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均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大庾(今大余縣)
  • 出生日期:1746年
  • 逝世日期:1840年10月2日(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七)
  • 職業:文學家
  • 主要成就:文學
  • 籍貫:安徽休寧乾阜
人物家世,家譜,人物生平,從政經歷,為道光帝修建陵墓,革職被抄,戴均元傳,

人物家世

戴氏的遠祖為五代十國時南唐(公元937--975年)上柱國、忠恭公戴安,世居安徽休寧縣乾阜紫園。
父親戴佩30歲左右從休寧遷到南安大庾。

家譜

世居安徽休寧縣乾阜紫園,二十五世為道容,即戴宏度,家貲漸落,為謀生,遷到江蘇揚州甘泉縣,其妻湯氏,只生一子,號為乃勛公,即戴時懋(戴均元祖父,戴衢亨曾祖)。
戴時懋元配傅氏無出,早歿,葬於休寧,繼室周氏生二子,長為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號玉庵;次為戴瑤。
戴宏度及其妻湯氏,戴時懋繼室周氏三人相繼而歿,戴時懋竭力以三棺營葬於揚州西城外西福橋。戴家自戴時懋開始,家道中落,人丁亦衰。戴時懋因“貧困無依”,乃攜二子遠遊江南,越過大庾嶺,抵廣東羊城一帶,具體從事什麼職業不清楚。
“逾大庾嶺,抵粵之羊城,父子兄弟俘力謀食,饔餮初溢。”
戴時懋“負豪俠,好施與”,再繼娶梁氏,梁氏亦無出,僅有二子。
戴時懋早年已歿於廣東。
戴佩(戴均元父,戴衢亨祖父),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出生時已家道中衰,跟隨其父戴時懋四處謀生,“幼年隨侍奔走粵中,流漓顛沛辛苦備嘗,然貧因不改其常度,猶斤斤自守,暇則讀四書五經,處已謙和,待人誠實,言行忠信”。
讀書喜講性理,尤其精通星卜之術,常往來於大庾的梅關、橫浦間,假託占I-算命的吉凶之說,導人為善。看到大庾風俗淳樸,物產豐饒,產生了定居大庾的想法。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佩(時年23歲)以所有積蓄買負郭田百畝,選擇大庾縣水城孝友坊作為居所。
但是戴佩並沒有馬上居於大庾,而是直到戴時懋歿後,戴佩才正式定居大庾後,迎養繼母梁氏於大庾,“晨昏定省,視膳浣衣,親滌溺器”。此時的戴佩已經三十多歲,還沒有成家,生活之艱辛可見一斑。
定居大庾後,才娶元配溫氏,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活,得以有家室。
戴佩在大庾慘澹經營,承先啟後,開始著籍為貢生,正式入籍大庾。其弟弟戴瑤亦在這期間娶妻郭氏,也已成家立業。其弟弟原先被聘於位於大庾嶺下的南贛鹽館。兄弟成家後,兄弟間親密友愛,額其堂日“誠一”,以明其志。兄弟定居大庾後,繼母梁氏不久歿於大庾,兄弟將繼母梁氏與父戴時懋合葬於大庾縣東山之麓,“自是有田有廬墳墓,入籍有年矣”。
戴瑤比戴佩兒子出生早,兩個兒子,長為安元,排行第一,次子排行第二。
戴佩元配溫氏所生的兒子,長為戴第元,排行第三。次子戴策元,排行第四;三子戴銓元。
戴佩娶側室江氏,生二子,長為戴淑元,排行第六,最小為戴均元,排行第七。
戴氏至此開始,人丁開始興旺。不幸的是,戴瑤與妻郭氏相繼而歿,兩子還未成年,十幾歲就夭折了,戴瑤這一房竟至不祀。只有戴佩這一支,人丁興旺。
後人現多居於今大余縣的新城鎮下轄的龍王廟村,只有幾十戶。

人物生平

從政經歷

戴均元12歲時,兄戴第元已官至太僕寺少卿,不久又官翰林院,並於乾隆二十七年主持江南考試。但他不以此為靠山,而是常于山寺以燒簧火,燃松明為燈,徹夜通讀至天明,終至通經史,善詩文,於乾隆三十三年中舉人,乾隆四十年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編修,由此入仕,一生任職較多,後至軍機大臣,太子少保太子太師,位極人臣。
歷任授翰林院編修、安徽學政光祿寺少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河道總督都察院左都御史、禮、吏兩部尚書,72歲授協辦大學士,第二年任軍機大臣、尚書房總師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75歲遷文淵閣大學士管理刑部。當戴均元79歲致仕時,道光帝對他恩寵有加,曾賜詩送行,並詔令在他還鄉沿途的水驛所在官護送,在籍食全俸,可謂衣錦還鄉,榮歸故里。戴均元還鄉後,道光皇帝仍對其眷念不已,在他80大壽時,頒賞聯匾,馳賞珍奇寶玩,83歲加太子太師。
戴均元不僅功業成就甚巨,且為古代之罕有的高壽者,1840年病逝於大庾,享年95歲。
戴均元為官五十多年,總體仕途較順,為官也清正,多有政績。在學問方面也有建樹,主持撰寫皇帝《實錄》與《起居注》,還參與纂輯《明鑑》,草擬《科場條例》等。

為道光帝修建陵墓

清朝入關後,陵墓有兩處:一為河北遵化縣,稱東陵,一為河北易縣,稱西陵。各代皇帝如何選擇陵寢呢?嘉慶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乾隆皇帝專為此事發了一道上諭:按古代宗法制度“各依昭穆次序,迭分東西”。道光年間,順治、康熙、乾隆已葬東陵;雍正嘉慶已葬西陵。到道光按理應葬東陵。道光元年(1821)九月初二日道光帝旻寧發了一道出諭:“朕今紹登大寶,恪遵成憲,於東陵界內選擇繞斗峪建立吉地”。於是派莊親王綿課、大學士戴均元、尚書英和、侍郎阿克當阿“敬謹辦理”,參與陵寢辦工的還有嵩單、慶惠、牛坤、穆彰阿、繼昌、阿爾邦阿、廣泰等一批滿族官員。陵寢子道光元年十月十八日卯時正式開工。旻寧認為繞斗峪這個名字不吉利,於第二年三月初五日,改繞斗峪為寶華峪。
清朝因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一般皇室事務均是滿族或八旗官員辦理。戴均元被委辦皇陵,亦足見其在朝廷的地位,道光二年(1821)七月,旻寧親自召見戴均元、英和以及軍機大臣們,面授機宜,具體規定了陵寢規制,並於道光五年三月二十二日親自到寶華峪閱視。道光七年,陵寢工程告竣。同年九月二十二日,旻寧親自護送他的孝穆皇后的梓宮奉安寶華峪地宮。旻寧看到陵寢堅固整齊、肅穆恢宏。非常高興。於是晉升戴均元為太子太師(此時戴已致仕在籍),復英和一品頂戴

革職被抄

寶華峪雖然堅固整齊、外觀莊嚴,但到了道光八年,地宮內出現滲水,已奉安孝穆皇后的梓宮被滲濕。九月,旻寧聞知此事,極為震怒。連連發出十三道上諭,大罵辦工大臣“喪盡天良”。九月初十下令,將英和“著先行革去頂戴,拔去花翎,革職。”戴均元革去官銜,降為三品頂戴,其子詩亨降職,穆彰阿“交部嚴加議處。”道光陵督辦工程,除戴均元是漢族官員外,其餘尚有15位滿族官員,均遭到革職處分。
至此,旻寧仍震怒有加,九月十二日,又親自到寶華峪地宮查看,還認為處理得輕,“不足示懲”,於是又把戴均元革職,英和兩個兒子革職。九月十九日,又將英和等七家滿族官員的家產“嚴密查抄”。九月二十三日下令將戴均元“本籍家產嚴密查搜,勿任稍有寄頓”。九月二十五日,嚴令綿課、阿爾邦阿等八名辦工人員罰賠白銀256000兩。英和等九人發配黑龍江、伊犁、烏魯木齊等地。十一月二十三日,念戴均元“尚未始終經手工程,且年逾八旬,耄不加刑,免其死罪,並免發配,即行逐回原籍”,其子、孫俱免職。戴均元獲罪較輕,還有一個原因是,被抄家產時,家財尚不足萬貫。說明戴均元為官較清廉,辦理寶華峪工程尚無貪污行為,因此,才能使得他以老死床簀,柩葬故園。

戴均元傳

戴均元,字修原。乾隆四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御史,迭典江南,湖北鄉試,督四川,安徽學政。嘉慶三年,由安徽任滿還京,兄子衢亨先已超授軍機大臣,故事,大臣親屬任科道者,對品迴避,均元例改六部員外郎,特命以鴻臚寺少卿候補。累擢工部侍郎。八年,偕侍郎貢楚克扎布察視張秋運河及衡家樓決口工程。歷戶部,吏部侍郎。十年,南河黃流奪運,高堰石工壞,特命馳視籌度。詔以湖,河異漲,高堰堤工賴先築子堰,保衛無虞,清水暢注,河口積淤刷滌,已復三分入運,七分入黃舊制,為河事一大轉機,嘉均元盡心宣防,特復正,副總河舊制,授南河總督,以舊督徐端副之。在任三年,堵合黃河周家堡,郭家坊,王營減壩,陳家浦,及運河二堡,壯原墩,築高堰義字壩,拆修惠濟閘,以減壩合龍,加太子少保。病,乞解任,尋愈,因事降三品京堂,授左副都御史,督順天學政。未幾,遷倉場侍郎。十八年秋,河決睢州,出為東河總督。詔以均元曾任南河,許便宜調用工員,責速堵合。以吏部侍郎內召,途次擢左都御史。尋遷禮部尚書,調吏部。二十年,協辦大學士。逾年,授軍機大臣,充上書房總師傅。二十三年,拜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太保,管理刑部。二十四年,河決武陟馬營壩,自秋徂冬尚未啟工,奉命馳視,還報購料未集,詔嚴斥在事諸臣以示儆。二十五年七月,扈從熱河,甫駐蹕,帝不豫,鄉夕大漸。均元與大學士托津督內侍檢御篋,得小金盒,啟鐍,宣示御書立宣宗為皇太子,奉嗣尊位,然後發喪。洎還京,因撰擬遺詔有"高宗降生於避暑山莊"之語,誤引御製詩注,樞臣皆被譴鐫級,均元與托津並罷直。道光二年,裕陵隆恩殿柱蠹朽,距修建甫二十年,承辦工員俱獲罪。均元以在事未久,從寬罷管部務,奪宮銜,責同賠修,工畢復之。漳水北徙,命均元馳視。次年,因漳水下流潰直隸元城紅花堤,塞之則元城北境水無所泄,不塞則山東館陶受其害,復命均元往視。議展寬舊有引河,俾積水穿堤入衛水,別就堤下新刷水溝挑成河道,分流泄入館陶境,築堤防溢。復偕巡撫程祖洛勘上游,議:“漳水自乾隆五十一年南徙合洹水後,衛水為所格阻,頻年衝決,由於合則為患。今漳水北徙,與洹水分流入衛,當因勢利導,各完堤防,使漳,洹不再合。”疏上,詔從之。四年,予告回籍,食全俸。先是建萬年吉地於寶華峪,均元相度選定。帝敦崇儉樸,命偕莊親王綿課協辦大學士英和監修,面戒規制一從節減。迨七年,孝穆皇后梓宮奉安,帝親視,嘉其工程堅固,晉均元太子太師。及是,地宮有浸水,上震怒,嚴譴在事諸臣,褫均元職,逮京治罪,擬重辟,念其耄老,免罪釋歸。均元歷官五十餘年,叔侄繼為樞相,家門鼎盛。自在翰林,數司文柄,及躋卿貳,典順天鄉試一,典會試三。晚歲獲咎家居,世猶推為耆宿。二十年,卒,年九十有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