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CML由BCR-ABL融合基因引起的酪氨酸激酶信號途徑過度活化所致,其他經典型MPN則由JAK-STAT通路異常活化引起。
臨床表現
起病緩慢,病程冗長,臨床所見主要與白細胞增多、貧血以及粒細胞和血小板功能不全相關,如疲勞、乏力、頭痛、體重下降、出血和右上腹脹痛等,肝、脾大是最常見的體徵,而繼發於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顯著升高的肺功能不全較為罕見。
CML慢性期常見的臨床症狀與體徵舉例如下:
1.全身症狀
蒼白、乏力、頭暈、腹脹和腹瀉為常見。治療前,因基礎代謝率增高,表現為怕熱、盜汗、體重減輕、低熱、心慌和精神緊張等。
2.出血
早期一般不出現,後期約30%患者表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牙齦出血和便血等,但皮膚出血現象少見。顱內出血偶見。
3.發熱
低熱常見,一般不超過38°C,抗生素治療常無效,經抗白血病處理後體溫可下降。
4.骨痛
部分患者胸骨體部有壓痛、脛骨與肋骨的壓痛也較常見,肌痛與關節痛也時有所見。
5.肝、脾和淋巴結腫大
脾大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早期即可發生。
6.其他
皮膚、乳腺和其他部位等髓外腫瘤是急變的提示。
檢查
1.血象
多數患者血細胞增多,中晚期患者可以出現血細胞嚴重減少。
2.血塗片
可檢出不同發育階段的粒系細胞,但以成熟中性粒細胞占優勢,核分葉多常見。
3.骨髓檢查
骨髓塗片示增生異常活躍,以粒系細胞增生為主。骨髓活檢可以發現特徵性改變,例如骨髓纖維化。
4.染色體
可以發現特徵性異常,例如t(9;22)的Ph染色體,是CML的標誌性診斷依據。
5.基因檢查
包括BCR-ABL等融合基因檢查,也包括JAK、MPL、CALR等MPN驅動基因和TET2、ASXL1、SRSF2等非驅動基因檢查。
診斷
依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血象、骨髓象、染色體及基因檢查等有助診斷。
治療
1.靶向藥物治療
針對CM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例如伊馬替尼)和PMF及PV等的JAK抑制劑(蘆可替尼)均已經獲得良好療效。
2.傳統化療
非慢粒MPN患者,偶爾還需要傳統口服化療,例如白消安、羥基脲等。
3.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加速急變期CML和中晚期MPN患者均可通過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獲得治癒,但是,因移植代價較高,危險較大,通常不作為首選治療。
4.白細胞清除術
5.免疫療法
6.干擾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