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生平經歷,家庭情況,妻妾,子嗣(子2人),《清史稿》記載,影視形象,
生平經歷
愛新覺羅·永璇於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七月十五日午時生。
雍正帝繼位後,吸取康熙朝建儲的經驗教訓,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將心中默定的太子書寫兩份,一份藏於內廷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邊,另一份自己收藏,並且明示群臣,太子已立,“國本”確定,臣民盡可放心。他所密立的這位太子,便是皇四子弘曆,即後來的乾隆帝。雍正臨終,大臣按他的指示,從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取下那份密旨,與其身邊收藏的那份對照,弘曆由此順利承繼大統。
乾隆帝繼位後不久,遵行乃父這一“秘密建儲”之法,密立嫡子永璉為太子,不想這位皇子九歲病亡。此後,乾隆帝又曾先後想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這兩位皇子同樣未能長壽,其中永琮僅兩歲便感染天花而亡。因為是秘密立儲,所以上述乾隆帝之立永璉為太子,以及後來想立永琮、永琪,都是事後他向群臣透露,大家才知道的。皇五子永琪死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此後的七年中,乾隆帝又在其他幾位皇子中物色人選。當時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繼旁支為嗣,其餘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所生,當時十五歲,但就在這上一年(乾隆三十年),其生母那拉氏皇后與乾隆帝發生尖銳矛盾,其真實具體原因,至今仍是個謎。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因群臣苦諫未成事實,但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實亡,次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悒鬱成疾身亡。乾隆帝尚余怒未消,命以低於皇后規格的皇貴妃喪禮葬之。這一事件殃及皇十二子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為太子。其他幾位皇子,皇十七子永璘,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五月,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皇八子永璇,年齡較長,但舉止輕浮,做事不得體,人緣也不太好,並曾受到乾隆帝的公開斥責。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較優,尤善書法,但乾隆帝對他的不重騎射、仿效漢族儒生的文人習氣很是反感,也曾嚴厲申斥。
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當時的諸皇子中,其才德就算是較優的了。乾隆後期的一些口碑反映也說明了這點。出使清朝的朝鮮使節,曾據他們的見聞向本國國王介紹當時幾位皇子的情況,以推測誰是被立的皇儲,他們說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還有的說他“性行乖戾,屢失上意”。對皇十一子永瑆的評價是“為人愷悌,最著仁孝”,但“柔而無斷”。而對皇十五子永琰,則頗多讚譽,有的稱他“飭躬讀書,剛明有戒,長在禁中,聲譽頗多”。有人說他“勤於學業,而人望所在”,“為人沉重,處事剛明,皇帝寵愛,朝野想望”,還有人稱贊皇十五子“度量豁達,相貌奇偉,皇上以類己,最愛,中外屬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已是六十三歲的乾隆帝最終確定了皇儲的人選,將密旨繕寫兩份,分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及自己身旁,並將此事諭知軍機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儲君,與大家的推測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當然,這是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即將禪位之際,才宣示揭曉的。
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乾隆帝冊封皇子爵位,皇十五子永琰被封為嘉親王,皇十一子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七子永璘封貝勒,低親王兩級。出繼慎郡王府的皇六子永瑢,由質郡王晉封為質親王,而皇八子永璇,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時已封儀郡王,此時未再晉封,反在其兩位皇弟永瑆、永琰爵級之下。從這一封爵待遇,可看出乾隆帝對諸皇子的態度,乾隆對永瑆、永琰是比較有好感的。這時的大臣們猜測,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面所書的皇儲之名,大約不出這兩人。五年後的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10.15),乾隆帝終於揭開謎底,他召集諸皇子、皇孫、王公、大臣於勤政殿,當眾開啟二十二年前所寫的密旨,公同閱看,並讓臣下公布:當年密立的皇太子是皇十五子永琰。並於當日正式冊封永琰為皇太子,同時宣布第二年正月禪位,以實現他曾說過的在位之年不超過其皇祖康熙帝之六十一年的諾言。
家庭情況
妻妾
永璇自幼喪母,乾隆帝因政事繁忙,平時也沒有時間來陪他。永璇自幼孤僻,從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在十六歲的時候,他邂逅了那個讓他迷戀一生的女子——王玉英。可惜王氏出身不高,沒有資格成為皇子的嫡福晉。過了一年,乾隆帝給永璇賜婚,將大學士尹繼善的女兒章佳氏配之。
子嗣(子2人)
長子 綿志 儀順郡王
綿志共有五子:
長子和次子,幼殤未命名。
第三子,奕績,追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其嫡福晉伊普楚特氏,都統蘇英阿之女。
次子 綿懋
次子綿懋。母側福晉王氏。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二十日生;四十二年丁酉十月三十日卒。
《清史稿》記載
儀慎親王愛新覺羅·永璇,清高宗第八子。
十三年正月,諭曰:“內廷行走諸王日入直,儀親王朕長兄,年逾六十,冬寒無事,不必進內。”
十四年正月,封其子綿志為貝勒。
十七年,以武英殿刻高宗聖訓,誤書廟諱,罷王俸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