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磺醋胺(息拉米)

酞磺醋胺

息拉米一般指本詞條

酞磺醋胺,別名:鄰苯二甲醯磺醋醯胺、酞磺醋醯胺、息拉米、羧苯甲醯磺胺醋胺、Phthalylsulfacetamide、Enteroacetamide、Phthalcetamid、Sulfacyl、Talsigel、Thalamyd、Thalisul、Xolami,又稱息拉米。白色結晶粉末,微臭和微酸味,熔點186~202℃(分解),極微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溶於丙酮,易溶於氫氧化鈉溶液。由對氨基苯磺乙醯胺與苯酐醯化而製得。本品為磺胺類藥,口服後在腸內緩慢分解釋放出磺胺醋醯而產生腸道抑菌作用。臨床用於菌痢、腸炎及腸道手術前準備,療效不及酞磺胺噻唑,但吸收比酞磺噻唑強。物競編號03N6,分子式C16H14N2O6S,分子量362.3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酞磺醋胺
  • 別名:鄰苯二甲醯磺醋醯胺
  • 適應症痢疾腸炎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4次.
編號系統,物性數據,分子結構數據,計算化學數據,基本信息,藥理作用,動力學,禁忌,注意事項,過量處理,相互作用,注射液製品,藥理作用,動力學,適應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過量處理,相互作用,治療案例,副反應案例,

編號系統

CAS號:131-69-1
MDL號:MFCD00020275
EINECS號:205-035-7
PubChem號:24898195

物性數據

1. 性狀:白色結晶粉末,微臭和微酸味
2. 熔點(℃):186~202℃(分解)
3. 溶解性:極微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溶於丙酮,易溶於氫氧化鈉溶液。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87.97
2、摩爾體積(m3/mol):245.0
3、等張比容(90.2K):702.8
4、表面張力(dyne/cm):67.6
5、極化率(10-24cm3):34.87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
2.氫鍵供體數量:3
3.氫鍵受體數量:6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5
5.互變異構體數量:4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38
7.重原子數量:25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619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基本信息

【其它名稱】酞磺醋胺、鄰苯二甲醯磺醋醯胺、 酞磺醋醯胺、息拉米、羧苯甲醯磺胺醋胺、Phthalylsulfacetamide、Enteroacetamide、Phthalcetamid、Sulfacyl、Talsigel、Thalamyd、Thalisul、Xolami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適應症】
腸道用磺胺,適用於痢疾腸炎、以及手術後腸道感染的預防。
【不良反應】
尚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報導.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g,一日4次.
【規格】
片劑:0.5g

藥理作用

本品為酞磺類抗菌藥,口服後吸收量極少,在腸道內緩慢 分解出磺胺噻唑而發揮其較強的抑菌作用,本品對革蘭陽性和陰性菌均具抗菌作用,但目前細菌對該類藥物的耐藥現象普遍,腸桿菌科等細菌對其耐藥菌株增多。本品為廣譜抑菌劑,其作用機制為在結構上類似對氨基苯甲酸(PABA),可與PABA競爭性作用於細菌體內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從而阻止PABA作為原料合成細菌所需的葉酸,減少了具有代謝活性的四氫葉酸的量,而後者則是細菌合成嘌呤、胸腺嘧啶核苷酸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必需物質,因此抑制了細菌的生長繁殖。本品為白色片。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動力學

本品口服後僅少量吸收,約95%殘留在腸道內緩慢分解出磺胺噻唑而發揮其抑菌作用,僅5%緩慢水解為磺胺甲惡唑而被吸收。血內磺胺濃度一般低於15μg/ml,但也有高達60μg/ml。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禁忌

1、對酞 磺類藥物過敏者禁用。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3、小於2個月的嬰兒禁用。
4、重度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

注意事項

1、飯前空腹口服。
2、交叉過敏反應。對一種磺胺藥 呈現過敏的患者對其他磺胺藥也可能過敏。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3、對呋塞米、碸類、噻嗪類利尿藥、磺脲類、碳酸酐酶抑制藥呈現過敏的患者,對磺胺藥亦可過敏。
4、由於本品對肝腎具有毒性作用,故肝功能損害患者宜避免使用。
5、下列情況應慎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血卟啉症患者。
6、治療中須注意血象檢查、尿液檢查、肝腎功能檢查等。由於本品可與膽紅素競爭在血漿蛋白上的結合部位,而新生兒的乙醯轉移酶系統未發育完善,磺胺游離血濃度增高,以致增加了核黃疸發生的危險性,因此本品在新生兒及2個月以下嬰兒的套用屬禁忌;由 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肝腎功能還不完善,用藥量應酌減。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7、本品可穿過血胎盤屏障至胎兒體內,動物實驗發現有致畸作用。人類研究缺乏充足資料,孕婦宜避免套用。
8、本品可自乳汁中分泌,乳汁中濃度約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50%~100%,藥物可能對乳兒產生影響;本品在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的套用有導致溶血性貧血發生的可能。鑒於上述原因,哺乳期婦女不宜套用本品。老年患者套用本品時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機會增加。因此老年患者宜避免套用,確有指征時需權衡利弊後決定。

過量處理

磺胺血濃度不應超過200μg/ml,超過此濃度,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毒性增強。

相互作用

1、不能與對氨基苯甲酸合用,對氨基苯甲酸可 代替本品被細菌攝取,兩者相互拮抗。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2、下列藥物與本品同用時,本品可取代這些藥物的蛋白結合部位,或抑制其代謝,以致藥物作用時間延長或發生毒性反應,因此當這些藥物與磺胺藥同時套用,或在套用本品之後使用時需調整其劑量。此類藥物包括口服抗凝藥、口服降血糖藥、甲氨蝶呤、苯妥英鈉和硫噴妥鈉。
3、與避孕藥(雌激素類)長時間合用可導致避孕的可靠性減小,並增加經期外出血的機會。
4、與溶栓藥物合用時,可能增大其潛在的毒性作用。
5、與肝毒性藥物合用時,可能引起肝毒性發生率的增高。對此類患者尤其是用藥時間較長及以往有肝病史者應監測肝功能。
6、與光敏藥物合用時,可能發生光敏作用相加。
7、接受本品治療者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
8、不宜與烏洛托品合用,因烏洛托品在酸性尿中可分解產生甲醛,後者可與本品形成不溶性沉澱物,使發生結晶尿的危險性增加。
9、本品可取代保泰松的血漿蛋白結合部位,當兩者同用時可增強保泰松的作用。
10、磺吡酮(sulfinpyrazone)與本品合用時可減少後者自腎小管的分泌,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而持久,易產生毒性反應,因此在套用磺吡酮期間或在套用其治療後可能需要調整本品的劑量。當磺吡酮療程較長時,對磺胺藥的血藥濃度宜進行監測,有助於劑量的調整,保證安全用藥。
11、與尿鹼化藥合用可增加本品在鹼性尿中的溶解度,使排泄增多。
12、與骨髓抑制藥合用可能增強此類藥物對造血系統的不良反應。如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如確有指征需兩藥同用時,應嚴密觀察可能發生的毒性反應。

注射液製品

藥理作用

1.藥理廣譜抗病毒藥。體外具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種病毒生長的作用,其機制不全清楚。本品並不改變病毒吸 附、侵入和脫殼,也不誘導干擾素的產生。藥物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迅速磷酸化,其產物作為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劑,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mRNA鳥苷轉移酶,從而引起細胞內鳥苷三磷酸的減少,損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受抑。對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體作用。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2.毒理動物實驗發現本品可誘髮乳房、胰腺垂體腎上腺良性腫瘤,但對人體的致癌性並未肯定。藥物對倉鼠等動物可引起頭顱、、眼、骨骼和胃腸道的畸形,子代成活減少,但靈長類動物實驗並未發現藥物對胎仔的影響。給予小鼠、大鼠和猴口服酞磺醋胺,劑量分別為30、36和120mg/kg或持續4周以上(相當於人用劑量:給予體重為5kg的兒童4.8、12.3和111.4mg/kg,或者體重為60kg成人2.5、5.1和40mg/kg),出現心臟損傷。本品為無色的澄明液體。

動力學

靜脈滴注本品0.8g,5分鐘後血漿濃度為17.8±5.5μM,30分鐘後血漿濃度為42.3±10.4μM。進入體內迅速分布到身體各部分,並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藥物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濃度大多高於血藥濃度。藥物能進入紅細胞內,且蓄積量大。長期用藥後腦脊液內藥物濃度可達同時期血藥濃度的67%。本品可透過胎盤,也能進入乳汁。與漿蛋白幾乎不結合。在肝內代謝。血消除半衰期(t1/2β)約為0.5~2小時。主要經腎排泄,48小時內從尿液中可檢出16.7%±10.3%的藥物以原形排出 ,6.2%±1.7%的藥物以代謝物排泄。藥物在紅細胞內可蓄積數周。
酞磺醋胺酞磺醋胺

適應症

抗病毒藥。用於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

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成每1ml含1mg的溶液後靜脈緩慢滴注。成人一次0.5g,一日2次,小兒按體重一日10~15mg/kg,分2次給藥。每次滴注20分鐘以上,療程3~7日。
不良反應
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貧血、乏力等,停藥後即消失。較少見的不良反應有疲倦、頭痛、失眠、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並可致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下降。
禁忌
對本品過敏者、孕婦禁用。

注意事項

1.有嚴重貧血、肝功能異常者慎用。
2.對診斷的干擾:口服本品後引起血膽紅素增高者可高達25%。大劑量可引起血紅蛋白下降。
3.儘早用藥。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病初3日內給藥一般有效。本品不宜用於未經實驗室確診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患者。
4.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對肝功能、血象有不良反應。1.本品有較強的致畸作用,家兔日劑量1mg/kg即引起胚胎損害,故禁用於孕婦和有可能懷孕的婦女(本品在體內消除很慢,停藥後4周尚不能完全自體內清除)。2.少量藥物由乳汁排泄,且對母子二代動物均具毒性,因此哺乳期婦女在用藥期間需暫停哺乳,乳汁也應丟棄。由於哺乳期婦女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具自限性,故本品不用於此種病例。老年人不推薦套用。

過量處理

大劑量套用可致心臟損害,對有呼吸道疾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者)可致呼吸困難、胸痛等。

相互作用

本品與齊多夫定同用時有拮抗作用,因本品可抑制齊多夫定轉變成活性型的磷酸齊多夫定。

治療案例

酞磺醋胺為一新型14元環酞磺類類抗生素。與紅黴素相比,酞磺醋胺口服後易吸收,在血清和細胞內能達到更高有效水平,而且給藥次數少,腸道不良反應輕,可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我們比較了用口服酞磺醋胺與靜注氨苄青黴素+舒巴坦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劇期的療效與不良反應。
COPD的診斷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關於COPD的診治規範(草案)。50例COPD急性加劇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組均為25例,治療組口服酞磺醋胺片(卡斯邁欣,中美華東製藥有限公司),0.5克,每天2次,共10~14天;對照組靜注氨苄西林+舒巴坦鈉(金華迪耳藥業有限公司),1.5克,每天2次,療程7~14天。療效評定標準根據衛生部1993年《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結果顯示,治療組有效率為92%;對照組有效率為72.2%。致病微生物清除率二組分別為18/20例(90%),13/18例(72.2%)。不良反應發生率二組均為8%。未能清除的病原微生物包括,治療組卡他布蘭漢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各1例;對照組肺炎支原體3例,嗜肺軍團菌和卡他布蘭漢菌各1例。
酞磺醋胺的藥動學特點使之特別有利於慢性支氣管炎呼吸系統感染的治療。本組酞磺醋胺的療效優勢主要是對非典型肺炎病原體感染的病例。包括肺炎支原體、軍團菌和衣原體等非典型肺炎的發病率近年有所上升,選擇抗生素時,抗菌譜應能兼顧到這部分病原體。總之,酞磺醋胺治療COPD急性加劇期患者的臨床療效確切,病原覆蓋面廣,使用方便,為一種比較理想的高效抗生素

副反應案例

酞磺醋胺致神經系統不良反應1例患者,女,63歲,因患慢性支氣管炎伴上呼吸道感染,用酞磺醋胺1.2g加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滴,qd,4d後上呼吸道感染明顯好轉。但病人自訴頭暈、頭痛、行走不穩等神經系統症狀,立即停藥,上述症狀逐日好轉,5d後自覺症狀完全消失。時隔1個月後,患者因受涼後又出現咳嗽咯痰,再用酞磺醋胺1.2g加入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滴,qd,用藥3d後上述神經系統症狀又出現,停藥後上述症狀逐漸消失。
討論:酞磺醋胺臨床上主要用於敏感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如肺炎、蜂窩織炎、扁桃體炎、泌尿系感染等,由於本品可進入組織中,和骨有特殊親和力,故特別適用於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急慢性骨髓炎。本品常見不良反應是腹瀉、腹痛、腹脹、血便等胃腸道反應,偶有引起假膜性腸炎等。靜滴時劑量過大或速度過快,可引起血壓下降、昏厥;偶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本文報告的病例系用藥後產生明顯神經系統症狀,筆者分析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
①藥物的蓄積作用:酞磺醋胺在體內分布很廣,患者開始用藥時並無不良反應,第1次用藥4d後,第2次用藥3d後才出現上述神經系統症狀,這說明連續幾天用藥,體內藥物的半衰期延長,排泄減慢,當藥物達到一定濃度時便引起積蓄中毒,出現上述神經系統症狀。
②與個體差異有關:由於該患者年齡較大,老年人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因衰老肝功能減退,使藥物的吸收效率下降,同時機體的生物轉化和排泄功能亦減弱,其結果是使患者對藥物的敏感度增加。加上老年人代償適應能力較差,對藥物的耐受性也差。故在常用劑量下會出現上述不良反應。
酞磺醋胺致藥物熱患者男,24歲,因不明發熱兩月來我院就診,查體:T38.2℃,R20次·min-1BP120/80mmHg,血常規:紅細胞3.73×1012/L,白細胞6.7×109/L,尿常規:隱血+++,RBC8-10,經心超診斷為感染性心內膜炎,二尖瓣重度關閉不全。給予青黴素和氨基糖甙類藥物治療,體溫控制不佳,後改用酞磺醋胺0.8gbid靜脈滴注,患者體溫降至正常,用藥10天后體溫突然升至39.2℃,連續兩天不退,故懷疑為藥物引起的藥物熱,停止用藥,體溫迅速恢復正常,調整治療方案改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後未再出現發熱等不良反應。
酞磺醋胺是一種糖肽類抗生素,其作用機制是以高親和力結合到敏感細菌細胞壁前體肽聚末端的丙氨醯丙氨酸,阻斷構成細菌細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導致細胞壁缺損而殺滅細菌。說明書所列不良反應有皮疹、噁心、脈炎等,但它致藥物熱不多見,此次患者用藥10天后突發高熱不退,停藥後體溫迅速恢復正常,經分析認為是酞磺醋胺引起的藥物熱,其致熱機制可能是藥物自身成為半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抗原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直接或在補體作用下刺激吞噬細胞釋放內源性致熱物質。因此提醒臨床醫師在用藥前應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用藥後出現藥物熱或其他過敏反應應立即停用或更換有關藥物,告訴患者及家屬並登記記錄,防止重複使用。
靜脈滴注酞磺醋胺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1、病例報告
患者男性戰士,23歲。因高熱、咳嗽2天入院。入院後檢查診斷為大葉性肺炎。因患者對青黴素、環丙沙星等多種抗菌素過敏,無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史,我們用酞磺醋胺針劑(浙江金華康恩貝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0.5g 0.9%氯化鈉溶液250ml靜脈滴注,時間不少於60分鐘,行抗炎治療,1/日。首次滴注完畢後患者無任何不適,第二天滴注完畢2小時後患者出現腹痛、便血、色暗紅,量約1200ml,伴頭暈、胸悶、乏力,無噁心、嘔吐,無腹瀉、里急後重。查:神志清,面色蒼白,四肢濕冷、煩躁,脈搏114次/分,血壓80/65mmHg。診斷為:1、失血性休克2、上消化道大出血。立即給予吸氧、採用大量平衡液快速滴注補充血容量、運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升壓及地塞米松等一系列綜合措施,積極抗休克治療;採用去甲腎上腺素8mg 冰鹽水100ml口服、西米替丁0.4g 0.9%氯化鈉溶液250ml滴注止血等治療措施,2小時後患者休克症狀得到改善,生命體徵平穩,後出血症狀未再出現。
2、討論
消化道
酞磺醋胺素是15元環半合成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是通過阻礙細菌轉肽過程,抑制蛋白質合成達到抑菌作用。臨床上廣泛用於敏感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以及衣原體和非多重耐藥淋球菌的單純性生殖道感染。其不良發應輕,發生率低,病人有較好的耐受性。該藥臨床上以往有胃腸道反應如腹痛、腹瀉、稀便、嘔吐,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及皮膚過敏等不良反應的報導。但目前臨床上還沒有靜脈套用阿奇毒素後出現消化道大出血的報導。該病例中,患者否認消化道疾病特別是潰瘍病史,近期未用過有損害胃腸道黏膜的藥物,可以判斷是阿奇毒素所致的消化道出血。因此,在臨床套用酞磺醋胺前,作為醫師,應仔細詢問病人有無消化道疾病史,特別是潰瘍病史,有消化道疾病史應慎用,潰瘍活動期間應禁用,用藥期間出現腹痛及消化道出血症狀時要及時停藥並進行相應的處理。
酞磺醋胺致發熱及白細胞減少
患者女,27歲,因股骨頭假體鬆動下沉入院。於2002年12月31日行全髖關節翻修術,術後連續套用酞磺醋胺(穩可信)1.0g,bid預防感染。患者於治療第3天(2003年1月2日)出現體溫升高,最高達39.4℃,並伴有胸悶。給予安痛定注射液2ml、柴胡注射液2mlim,酒精擦浴,降溫不明顯;給予地塞米松10mgim後,體溫降至38℃。1月3日因術中出血較多,術後檢測血常規RBC2.96×1012·L-1,Hb83g·L-1,HCT25.6%,WBC3.46×109·L-1,故輸血400ml,輸血前給予地塞米松5mgim預防輸血反應,當日體溫正常。1月6日體溫再次上升至38.2℃,複查血常規RBC4.05×1012·L-1,Hb116g·L-1,HCT34.5%,WBC6.27×109·L-1,繼續給予酞磺醋胺治療。以後,患者反覆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39.2℃。因傷口癒合良好,醫生認為發熱的原因可能為異體骨反應,故給予安痛定及柴胡注射液、酒精擦浴等對症治療。因降溫效果不明顯,又給予吲哚美辛栓退熱。1月10日複查血常規:WBC3.55×109·L-1、L0.17、M0.10、5.8%。此後每日中午(大約在滴注酞磺醋胺後1h左右)開始發熱,給予各種對症治療後夜間及次日清晨體溫均正常,患者此間最高體溫39.2℃。考慮到患者的規律性發熱和白細胞減少可能與藥物有關,遂於13日下午停用酞磺醋胺。1月14日患者全天均未再出現發熱,但1月15日晨患者體溫37.7℃,下午體溫最高達39.2℃,血常規WBC2.52×109·L-1、單核巨嗜細胞8.5%,嗜鹼性粒細胞2.5%。內科會診為白細胞減少症,給予鯊肝醇50mgtid、利血生20mgtidpo,此後患者體溫一直維持正常,無其他不適,傷口癒合良好,1月21日血常規檢查WBC5.18×109·L-1,當日出院。
專家討論
白細胞
酞磺醋胺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通常出現在治療1周或數周后,總劑量>25g,而發熱是酞磺醋胺引起白細胞減少的主要症狀。藥源性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和藥物熱均被視為由免疫系統介導,或對骨髓的直接抑制造成的。其特點為發病晚,發生可逆性中性粒細胞減少,停藥後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2~5d可恢復正常。而體溫升高出現於用藥7d或7d以後,停藥後2~3d消退。酞磺醋胺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率約為2%,有報告發病率更高,約18%的患者白細胞計數<4.0×109·L-1,8%的患者出現嚴重的中性粒細胞減少(<1.0×109·L-1)。
該患者累計套用酞磺醋胺14d,總計26g,與文獻記載的用藥量相似。患者最初套用酞磺醋胺時出現發熱與藥物的相關性不明顯,可用異體骨反應給予解釋。患者1月6日開始已經出現規律性的發熱,但由於發熱情況並不嚴重且輸血後白細胞水平在正常範圍之內並沒引起臨床足夠重視,故患者繼續用藥。此後患者連續數天均出現用藥後體溫升高,且白細胞總數下降至2.52×109·L-1,至此考慮患者的規律性發熱和白細胞減少與藥物有關,停用酞磺醋胺,給予升高白細胞的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於停藥2d後體溫恢復正常。因此,考慮患者出現的間歇性發熱和白細胞減少與酞磺醋胺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