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而無禮則勞

恭而無禮則勞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①,慎而無禮則葸②,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③。”

【注釋】

①勞:辛勞,勞苦。

②葸:音xǐ,拘謹,畏懼的樣子。

③絞:說話尖刻,出口傷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恭而無禮則勞
  • 釋義:說話尖刻,出口傷人
  • 出處:《泰伯篇》
  • 作者孔子
譯文,簡析,出處,作者,

譯文

孔子說:“恭敬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煩擾不安;謹慎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畏縮拘謹;勇猛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違法作亂;直率而不符合禮的規定,就會尖刻傷人。”
孔子在《泰伯篇》中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楊樹達在《論語疏證》中說:“本章言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而《陽貨篇》則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然則二章義實同。特彼言不好學,舉其因,此章言無禮,明其果,為異耳。此知不好學者正謂不學禮也。”孔子在《禮記·仲尼燕居》中說:“夫禮,所以制中也”,禮為求中之器,禮,制中,禮求中,禮,亦為中,亦可以理解為度。因此,六言六蔽可以理解為:仁而不知度,愚蠢;智而不知度,放蕩;信而不知度,賊害;直而不知度,絞傷;勇而不知度,禍亂;剛而不知度,狂傲。孔子所有的道德範疇,一言以蔽之,“中”而已。

簡析

“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須以“禮”作指導,只有在“禮”的指導下,這些德目的實施才能符合中庸的準則,否則就會出現“勞”、“葸”、“亂”、“絞”,就不可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出處

《恭而無禮則勞》選自《論語·第八章·泰伯篇》。

作者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孔子像孔子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