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注釋(學生版)》內容簡介:孫立權(以下簡稱“孫”):一百多年前的1904年(農曆癸卯年),中國誕生了第一個國家頒布並施行的現代新學制《奏定學堂章程》,即“癸卯學制”。該學制規定了分科教學,語文單獨設科,不再是經學的附庸。語文教育從此揭開了現代的序幕。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注釋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吉林文史出版社
- 頁數:355頁
- 開本:32
- 作者:孫立權 姜海平
- 出版日期:2010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203347, 7547203345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學而時習之
孝弟,仁之本與
巧言令色,鮮矣仁
三省吾身
節用愛人,使民以時
入則孝,出則弟
賢賢易色
過則勿憚改
慎終追遠
溫、良、恭、儉、讓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禮之用,和為貴
信近於義,恭近於禮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為政以德
思無邪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三十而立
無違者孝
憂父母疾
為孝以敬
色難
不違如愚,亦足以發
人焉度哉
溫故知新
君子不器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周而不比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
則殆
異端不可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
不知
言寡尤,行寡悔
舉直錯枉
臨之以莊
子奚不為政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雖百世,可知也
見義勇為
八佾篇第三
是可忍,孰不可忍
奚取於三家之堂
禮樂以仁
寧儉勿奢,寧戚勿易
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
亡也
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君子無所爭
繪事後素
文獻不足故也
吾不欲觀之矣
或問稀之說
祭神如神在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吾從周
入太廟,每事問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
爾愛其羊,我愛其
事君盡禮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管仲之器小哉:
樂其可知也: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冬善盡美
居上者誡
里仁篇第四
里仁為美
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好人惡人,唯仁者能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富貴貧賤
我未見好仁者
觀過知仁
朝聞道,夕死可矣
恥惡衣食,不足與議
無適無莫,義之與比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放利多怨
以禮讓為國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夫子之道
君子喻義
見賢思齊
勞而不怨
父母在,不遠遊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
約者失鮮
訥於言,敏於行
德不孤,必有鄰
數君辱,數友疏
公冶長篇第五
子謂公冶長
子謂南容
子謂子賤
瑚璉
雍也仁而不佞
子使漆雕開仕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孟武伯問
聞一知十
朽木不可雕也
寡慾則剛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夫子之文章
子路有聞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謂子產
晏平仲善與人交
臧文仲居蔡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
三思而行
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陳
不念舊惡
乞醯於鄰
巧言、令色、足恭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見其過而內自訟
不如丘之好學
雍也篇第六
雍也可使南面
居敬而行簡
不遷怒,不貳過
周急不繼富
以與爾鄰里鄉黨
子謂仲弓
三月不違仁
仲由可使從政也與
李氏使閔子騫為費宰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簞食瓢飲
今女畫
為君子儒
子游為武城宰
孟之反不伐
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誰能出不由戶
文質彬彬
人生以直
知之,好之,不如樂之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先難而後獲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魯一變,至於道
觚不觚
君子可欺不可罔
君子博學於文
子見南子
中庸為德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述而篇第七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志於道,據於德
自行柬倚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
是日哭,則不歌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子之所慎
三月不知肉味
夫子為衛君乎
不義富貴,於我如浮雲
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所雅言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敏而好古
子不語怪、力、亂、神
三人行.必有我師]
桓魑其如予何
吾無隱乎爾
文、行、忠、信
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多聞多見
互鄉難與言
我欲仁,斯仁至
昭公知禮乎
子與人歌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子路請禱
寧儉勿奢
君子坦蕩蕩
溫而厲
泰伯篇第八
泰伯可謂至德
恭而無禮則勞
曾子有疾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以能問於不能
君子人也
任重道遠,死而後已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好勇疾貧,疾甚不仁
使驕且吝,余不足觀
不至於谷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洋洋乎盈耳哉
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惶倥而不信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大哉,堯之為君也才難
禹,吾無間然矣
子罕篇第九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大哉孔子
儉,吾從眾
子絕四
匡人其如予何
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吾不試,故藝
吾有知乎哉
吾已矣夫
子見齊衰者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子路使門人為臣
沽之哉!沽之哉
何陋之有
各得其所
出則事公卿
逝者如斯夫
好德如好色
譬如為山,譬如平地
語之而不惰者,其回
也與
子謂顏淵
苗而不秀,秀而不實
後生可畏
改之為貴
過則勿憚改
匹夫不可奪志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歲寒,然後知松柏
……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序言
姜海平(以下簡稱“姜”):這一百多年來,語文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積累了成堆的問題。這些問題到今天愈演愈烈,所以無論是語文國內人士還是圈外人士,凡是有良知的人都在大聲疾呼:語文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那么改的路在哪裡?有堅持語文工具論的,有高倡人文性的,有主張語感中心的,有實踐大語文教育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而我們的看法是:語文教育應當走民族化的道路。
孫:語文教育民族化,這是一種教育理念。它不是舊式語文教育的復辟,而是語文教育傳統(既包括千年的傳統,也包括百年的傳統)經過現代性改造後的新生再現。它的目標是現代化,它的過程是民族化。只有堅持走語文教育民族化的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所以語文教育民族化,就是本位現代化。
姜:它總體上是向前看的,但在向前看的同時也向後看。就是說在追求現代化的同時,必須回頭審視傳統,它要重新找回傳統語文教育的精華,發展這種精華,為建構全新的母語文教育提供基本的思想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