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單純性胃炎

急性胃炎一般指本詞條

急性單純性胃炎指各種外在和內在因素引起的急性廣泛性或局限性的胃黏膜急性炎症。急性單純性胃炎的症狀體徵因病因不同而不盡相同,其病因多樣,包括急性應激、藥物、缺血、膽汁反流和感染等。臨床上將急性單純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以前兩種較常見。

基本介紹

  • 又稱:急性淺表性胃炎;急性胃炎
  • 英文名稱:acutesimplegastritis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胃
  • 常見病因:感染、進食了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1.物理因素
過冷、過熱的食物和飲料,濃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調味品、過於粗糙的食物均可刺激胃黏膜,破壞黏膜屏障。
2.化學因素
阿司匹林等藥物干擾胃黏膜上皮細胞合成硫糖蛋白,使胃黏液減少,脂蛋白膜的保護作用減弱,以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和出血等病理過程,前列腺素合成受抑制,胃黏膜的修復亦受到影響。
3.生物因素
細菌及其毒素。常見致病菌為沙門菌、嗜鹽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常見毒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毒素桿菌毒素,尤其是前者較為常見。進食污染細菌或毒素的食物數小時後即可發生胃炎或同時合併腸炎此即急性胃腸炎。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攝入後亦可合併腸炎,且發病更快。近年因病毒感染而引起本病者漸多。
4.精神、神經因素
精神、神經功能失調,各種急重症的危急狀態,以及機體的變態(過敏)反應均可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損害。
5.胃內異物或胃石、胃區放射治療
均可作為外源性刺激,導致本病。

臨床表現

臨床上以感染或進食了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後所致的急性單純性胃炎為多見。一般起病較急,在進食污染食物後數小時至24小時發病,症狀輕重不一,表現為中上腹不適、疼痛,以至劇烈的腹部絞痛,厭食、噁心、嘔吐,因常伴有腸炎而有腹瀉,大便呈水樣,嚴重者可有發熱、嘔血和(或)便血、脫水、休克酸中毒等症狀。因飲酒、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引起的急性單純性胃炎多表現為上腹部脹滿不適、疼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症狀輕重不一,伴腸炎者可出現發熱、中下腹絞痛、腹瀉等症狀。體檢有上腹部或臍周壓痛,腸鳴音亢進。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感染因素引起者末梢血白細胞計數一般輕度增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伴腸炎者大便常規檢查可見少量黏液及紅、白細胞,大便培養可檢出病原菌。
2.其他輔助檢查
內鏡檢查可見胃黏膜明顯充血、水腫,有時見糜爛及出血點,黏膜表面覆蓋黏稠的炎性滲出物和黏液。但內鏡不必作為常規檢查。

鑑別診斷

1.急性膽囊炎
本病的特點是右上腹持續性劇痛或絞痛,陣發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陽性。腹部B超、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可確立診斷。
2.急性胰腺炎
常有暴飲暴食史或膽道結石病史,突發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樣疼痛,伴持續性腹脹和噁心、嘔吐;血尿澱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澱粉酶含量明顯增高。B超、CT等輔助檢查可發現胰腺呈瀰漫性或局限性腫大有利於診斷。
3.空腔臟器穿孔
患者多起病急驟,表現為全腹劇烈疼痛,體檢有壓痛與反跳痛、腹肌緊張呈板樣,叩診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X線透視或平片可見膈下游離氣體。
腸梗阻呈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劇,伴劇烈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早期腹部聽診可聞及高亢的腸鳴音或氣過水聲,晚期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腹部X線平片可見充氣腸襻及多個液平。

併發症

嘔吐、腹瀉嚴重時可有失水及(或)酸鹼平衡紊亂。

治療

1.一般治療
應去除病因,臥床休息,停止一切對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給予清淡飲食,必要時禁食,多飲水,腹瀉較重時可飲糖鹽水。
2.對症治療
針對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
(1)腹痛者可行局部熱敷,疼痛劇烈者給予解痙止痛藥,如阿托品、複方顛茄片、山莨菪鹼等。
(2)劇烈嘔吐時可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復安)。
(3)必要時給予口服H2受體拮抗藥,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減少胃酸分泌,以減輕黏膜炎症;也可套用鋁碳酸鎂或硫糖鋁等抗酸藥或黏膜保護藥。
3.抗感染治療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療,但由細菌引起尤其伴腹瀉者,可選用小檗鹼(黃連素)、呋喃唑酮(痢特靈)、磺胺類製劑、諾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諾酮製劑、慶大黴素等抗菌藥物。
4.維持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
因嘔吐、腹瀉導致水、電解質紊亂時,輕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重者應予靜脈補液,可選用平衡鹽液或5%葡萄糖鹽水,並注意補鉀;對於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予以糾正。

預後

常在數天內恢復。如致病因素持續存在,可發展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最終可導致胃腺體萎縮。

預防

本病應注意飲食衛生,預防發病最為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