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胃炎

胃炎是指某一種或幾種有害因子包括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因素作用於胃黏膜發生炎症性改變的一種疾病。在我國,兒童中胃炎患病率不同單位報導有所不同,從45.1%~84%,這可能與地區或選擇被檢病例的標準不同有關。但可以看出小兒胃炎已經成為了兒科消化系統疾病的多發病。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兒科
  • 多發群體:小兒
  • 常見發病部位:胃
  • 常見病因:幽門螺桿菌,十二指腸液反流,細菌和病毒感染,化學性藥物,不合理的飲食習慣等
  • 常見症狀:上腹疼痛、噁心、噯氣、嘔吐和食慾減退等,其臨床表現常輕重不等
  • 傳染性:無
分類,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預防,

分類

根據病程、組織學、內鏡結果分急性、慢性、特殊型三種。根據病因又可分成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長期反覆作用於胃黏膜引起損傷的結果,小兒慢性胃炎中以淺表性胃炎最常見,萎縮性胃炎極少。

病因

1.急性胃炎
(1)藥物性及飲食性胃炎前者以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最常見,腎上腺皮質激素、某些抗生素、抗腫瘤藥、氯化鉀、鐵劑及酒精也可引起。過冷、過熱飲食,濃茶、咖啡、辣椒等刺激性調味品及難以消化的粗糙食物也可引起急性胃炎。
(2)應激性胃炎嚴重感染(敗血症等)、休克、顱內損傷、嚴重燒傷、呼吸衰竭和其他危重疾病所致的應激反應。
(3)腐蝕性胃炎誤服毒性物質和腐蝕劑。
(4)感染性胃炎攝入由細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
(5)蛋白過敏性胃炎食物過敏也可引起。
(6)其他如胃內異物;情緒波動、精神緊張和各種因素所致的變態反應等均能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
2.慢性胃炎
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幽門螺桿菌近年已證實幽門螺桿菌的胃內感染為主要病因。
(2)十二指腸液反流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時,使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增加。十二指腸液中含有膽汁、腸液和胰液,能破壞胃黏膜的正常屏障作用,使慢性胃炎持續存在。
(3)細菌和病毒感染患急性胃炎後一部分患兒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發展成慢性胃炎;某些患兒鼻竇、口腔等處有感染病灶,吞入其細菌和毒素即引起胃黏膜炎症。
(4)化學性藥物小兒時期經常感冒和發熱,反覆使用非甾體類藥物,使胃黏膜內源性物質前列腺素減少,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而致胃黏膜損傷。
(5)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食物粗糙、過冷、過熱、過酸、過辣、過鹹或經常暴飲暴食、飲濃茶、咖啡、飲食無規律等,均可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食物中缺乏蛋白質、B族維生素也使慢性胃炎的易患性增加。
(6)腹部受涼是兒童胃炎的最常見原因,尤其是在換季時,如果照顧不周,往往引起胃腸型感冒,常見表現就是腹痛腹瀉,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法不當,病情遷延,就會導致慢性胃炎。
(7)精神神經因素持續精神緊張,壓力過大,心理因素導致的胃炎在幼稚園和國小孩子中最常見,幾乎每天早上發病,休息時症狀輕,在臨近考試時症狀加重。
(8)多種慢性病影響如慢性腎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膽系統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9)其他因素如X線照射、胃內容物滯留、遺傳、免疫、營養等因素均與發病有關。

臨床表現

1.急性胃炎
多急性起病,大都有比較明顯的致病因素。常有上腹疼痛、噁心、噯氣、嘔吐和食慾減退等,其臨床表現常輕重不等。由藥物和應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僅表現為嘔血和黑便,一般為少量,呈間歇性,可自止,但也可發生大出血。可伴有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細菌感染者伴全身中毒症狀或伴急性腸炎。
2.慢性胃炎
小兒慢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並無特異性,且年齡越小,症狀愈不典型。絕大多數表現為反覆發作上腹部或臍周疼痛,部分患兒部位不固定,經常出現於進食過程中或餐後,輕者為間歇性隱痛或鈍痛,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往往伴有嘔吐。其他症狀包括進食後上腹飽脹、噁心、厭食伴反酸、暖氣等,嘔血、黑便少見。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狀或使症狀加重。出血也是其症狀之一,尤其合併糜爛,可以反覆小量出血,亦可為大出血。小嬰兒還可表現為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檢查時上腹部可有壓痛,亦可無明顯體徵,少數患兒有消瘦、貧血。

檢查

1.急性胃炎
輔助檢查:胃鏡檢查可確診。胃電圖或B超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2.慢性胃炎
(1)胃鏡檢查可直接對胃黏膜進行觀察,並能同時取活體標本進行組織學和細菌學檢查,此法安全可靠,診斷率高,為確診慢性胃炎的首選方法。
(2)實驗室檢查
1)胃酸測定淺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縮性胃炎則明顯降低,甚至缺酸。
2)胃蛋白酶原其分泌量與胃酸一致。
3)內因子檢查內因子含量有利於萎縮性胃炎和惡性貧血的診斷。
4)胃泌素各家測得的血清胃泌素水平並不一致,原因有待進一步探討。
5)幽門螺桿菌檢測對慢性胃炎患兒均應進行Hp檢查,一是明確病因,二可指導治療。目前診斷Hp感染的方法很多,包括胃黏膜組織染色和培養,尿素酶試驗、血清學抗HpIgG、IgM抗體、PCR法檢測Hp-DNA、13C呼氣試驗等。
(3)X線鋇餐檢查難有陽性發現。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診斷率。
(4)胃超聲檢查、胃電圖檢查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治療

1.急性胃
(1)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停用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和藥物;臥床休息,進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腹痛、嘔吐重者暫禁食;有脫水者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有嚴重出血時應按上消化道出血處理。
(2)藥物治療黏膜保護劑;出血嚴重者可給H2受體阻滯劑或質子泵抑制劑;出血者可予止血劑;有失血性貧血者輸血,防治休克;細菌感染者套用抗生素;腹痛嚴重者可予止痛、鎮靜;嘔吐劇烈者輸液止吐。
(3)誤服毒性物質或腐蝕劑者洗胃;立即飲蛋清或牛乳。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治療目的在於改善和消除臨床症狀,無症狀者無需治療。合併Hp感染者應予以抗Hp治療。
(1)一般治療飲食規律,定時適當,食物宜軟易消化,避免過硬、過冷、過酸、粗糙的食物和酒類以及含咖啡因的飲料;改變睡前進食的習慣;避免精神緊張;儘量不用或少用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
(2)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3)藥物治療抗酸藥;解痙藥;胃腸動力藥;黏膜保護劑;中藥。H2受體拮抗劑用於腹痛明顯及有上消化道出血者,治療2周。不作為常規用藥。
(4)幽門螺桿菌(Hp)感染者應進行規範的抗Hp治療,需堅持大劑量、足療程、聯合用藥。藥物治療時間視病情重而定。

預防

早期去除各種誘發或加重胃炎的原因,避免精神過度緊張、疲勞,減少壓力,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加強鍛鍊。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營養搭配。注意氣候變化,防止受涼。積極治療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灶,少用對胃黏膜有刺激的藥物。就幽門螺桿菌而言,從調查情況看出人與人是主要傳播途徑,並且人與人的接觸是主要的傳播方式,若父母感染了螺旋桿菌,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為了防止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家庭中最好實行分食制,大人不可口對口餵哺小孩,要堅持口腔清潔衛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門螺桿菌。加強疾病意識,早期診治,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