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屬於疾病,(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AEP)於1989年首先報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
  • 外文名: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
  • 類別:疾病
  • 發現時間:1989年
概述,疾病名稱,英文名稱,別名,分類,ICD號,流行病學,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病因,發病機制,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診斷,鑑別診斷,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治療,預後,相關藥品,

概述

因其不同於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因此近年來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臨床病症。其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與吸入環境中的過敏物質有關。主要病理改變為急性瀰漫性肺泡損害。患者表現為發熱、肌痛、咳嗽、氣急、胸痛。治療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數小時內症狀即可緩解,1~2周內肺浸潤可完全消失。治癒後本症不會復發。部分患者也可自發緩解。

疾病名稱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

英文名稱

acute eosinophilic pneumonia

別名

急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

分類

血液科 > 白細胞疾病 > 白細胞增多症 > 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ICD號

D72.1

流行病學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無年齡及性別差異。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病因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與吸入環境中的過敏物質有關,猜測為不明變應原引起的超敏反應。

發病機制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主要病理改變為急性瀰漫性肺泡損害。肺泡腔、間質和支氣管壁可見明顯的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大部分病例可有透明膜形成,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增生。後期可見間質水腫、炎症細胞大量浸潤和纖維組織增生。沒有血管炎和肺外臟器受損表現。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臨床表現

部分可有過敏病史。呈急性起病,表現為發熱、肌痛、咳嗽、氣急、胸痛。

實驗室檢查

1.外周血 白細胞總數明顯增高,而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不明顯,但BALF中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高,分類計數常大於25%。
2.BALF中白細胞介素-5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常升高。
3.血清總IgE水平中度升高。低氧血症(PaO2<60mmHg)。部分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

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早期胸部X線表現為密度較淡的斑點狀浸潤影,可有Kedey B線,可迅速(48h內)發展為兩肺瀰漫性對稱分布的肺泡和間質浸潤,類似ARDS的毛玻璃樣或微結節狀表現。可出現少到中等量胸腔積液。
2.CT掃描可見瀰漫性肺實質浸潤。
3.肺功能試驗表現為伴有彌散功能障礙的限制性通氣功能損害。
4.胸腔積液pH較高且含大量嗜酸性粒細胞。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診斷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診斷首先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

鑑別診斷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相鑑別。血液、痰、糞便、BALF以及經支氣管肺活檢標本須進行培養、Grans和真菌染色和血清學試驗,以排除細菌、支原體、真菌和寄生蟲感染。

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的治療

治療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首選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數小時內症狀即可緩解,1~2周內肺浸潤可完全消失。常用甲潑尼龍60~125mg/6h,症狀控制後改為潑尼松40~60mg/d口服2~4周,隨後減量停藥。

預後

部分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患者可自發緩解。治癒後本症不會復發。急性嗜酸粒細胞肺炎預後一般較好。

相關藥品

甲潑尼龍、潑尼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