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心理能量即心能量,是促使人意識到自己的需求和主體性,驅使人採取適當行為的衝動、勇氣、意志力及各種特徵的情緒、感情等心理力量的展現。
產生
心理能量的產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適當的心理狀態下,心理能量自發產生。另一種是在激發了某種本能時,會激發與這種本能有關的心理能量。
在用想像的方式,也就是用意象去反映心理能量的時候,心理能量經常可以被想像為兩個意象之一:水或者火。
心理能量或說生命力的源泉,在哲學的角度上看,歸根結底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一種能量,也就是赫拉克里特所說的“宇宙是永恆的活火”。作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宇宙中的這“活火”溝通,從而在自發的情況下,從這活火中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或者說,是如同泉源中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出來。在心理經驗上,這時的心理能量會被體驗為一種光明澄澈、一種極限的歡樂、一種沒有內容的空,又是無限的創造力,有如太陽的光明源源不絕,有如浩瀚銀河旋轉不息。還有就是在我們並沒有欲求、期望、思慮,只是在單純地融入生命,體會生命的那些時刻,比如在很美的森林中或者海邊,而我們又沒有任何干擾性的思想時,這時候也會有自發產生的能量,讓人有生機勃勃,渾身有勁的感覺。
這樣產生的心理能量,是流動的,沒有或極少受阻礙,也沒有和某種特定的本能結合,也沒有和某種具體的情緒結合,表現出的是比情緒更原初的狀態。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意志的直接經驗以及表達。
另一種心理能量產生的方式是本能力量被激發。
當一個情境需要心理能量的時候,由於本能的存在,在本能中激發出了心理能量。這些心理能量根據本能不同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當我們被一個異性吸引的時候,在性的本能中激發了我們的性本能能量。於是我們變得活躍、變得不知疲倦、激情澎湃、或者妙語連珠、我們煥發出了光彩,我們快樂。當我們進行競賽的時候,我們的競爭本能被激發。於是我們興奮、激動、緊張,而且變得躍躍欲試,我們會從事競賽而且獲得快樂。心理能量最常見的基本形式就是性的能量和進取的能量。
心理能量激發後,由潛在的能量變為現實的能量,就有了基本的形式。被激發的心理能量,可以表現為多種形態,比如表現為一種興奮、激動、喚起,一種
內驅力或動機,很重要的一種形態是表現為情緒。心理能量表現於情緒時,情緒的量就是這個心理能量大小的表征。
釋放
正常的釋放
心理能量激發後,如果沒有障礙和其他異常,就會自然釋放。自然釋放的心理能量會驅動我們,使我們有一些內在的行動比如想像,也有外在的行動,比如我們在性的能量被激發的時候,會和異性親近。在心理能量自然釋放的時候,我們會有相應的情緒,或者是喜悅、或者是憤怒,但是總體上在這時會有一種暢快的感受,就是情緒得到了宣洩的暢快感。即使我們當時的情緒是消極情緒,如果自然的宣洩了,人也會有一種暢快感。比如,即使憤怒是一種不愉快的情緒,但是如果你可以在憤怒的時候痛痛快快地打一架,或者痛痛快快地大罵了你的敵人,你會有一種暢快的感覺。在一個人悲傷而又哭不出的時候,幫助他的人會鼓勵他哭出來,因為一旦痛哭一場,他會有一种放松的暢快的感覺。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
馬斯洛所說的
高峰體驗,就是心理能量完全沒有受到阻礙時的體驗。他說“這些美好的瞬時體驗來自愛情,和異性結合,來自審美感受(特別是對音樂),來自創造衝動和創造激情(偉大的靈感),來自意義重大的頓悟和發現,來自女性的
自然分娩和對孩子的慈愛,來自和大自然的交融(在森林裡,在海灘上,在群山中等等),來自某種體育運動,如潛泳,來自翩翩起舞時……”我們可以看出,他所說的這些時候,或者是沒有任何欲求的時刻(比如在森林裡的時候,可能沒有欲求),或者是生命本能被激發並沒有受到任何阻礙(比如和異性結合)。
固結
壓抑
心理能量有兩種“不正常的”運動,這兩種情況下它被固結而不能自然流動。第一是被壓抑,第二是“沉溺”。在這兩種情況下,心理能量沒有能夠自然地釋放,於是帶來了人的不暢快的感受。
壓抑是第一種,指的是對本能的衝動,有另一種力量在壓制它,不讓它自由地釋放。如果我們把心理能量比做水流,那么壓抑的作用則有如大壩,它把心理能量的水流堵截起來。
弗洛伊德在論述壓抑的時候,重點指出壓抑的作用是:使“衝動的力量依然存在,但在記憶上不留痕跡”也就是說,壓抑使心理能量保留在潛意識中,而不進入意識。朱建軍在《我是誰:心理諮詢與意象對話技術》中寫道,當心理能量被壓抑而不能被意識到的時候,它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釋放,從而使得心理能量積累起來。
壓抑當然有它的益處,正如弗洛伊德所說,“處身於外部世界眾多困難之中的有機體從自我保存角度來看,這種唯樂原則(弗洛伊德理論中
本我的原則,心理能量自由地釋放,是滿足唯樂原則的)從一開始就是收效甚微,甚至十分危險的原則。在自我的自我保存本能的影響下,唯實原則取代了唯樂原則”。這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完全自發地生活,可能會遇到一些危險。壓抑自己的本能衝動,可以避免一些現實社會中具有的危險。這首先體現在對性的衝動的壓抑上,如果一個人完全不壓抑自己的性本能,任由自己的性心理能量自由釋放,他當然在社會中會遇到別人的打擊、批評和攻擊,所以壓抑是一種保護。另外,超我還有唯善原則,讓人們壓抑一些根據父母在兒童小時候所灌輸的教條來說是“不對”的思想和行為。如果順利的話,人可以把被壓抑的心理能量升華,做一些創造性的事情。這也是壓抑的有益之處。
沉溺
關於沉溺,
精神分析理論好象沒有涉及。而
現實療法的創始人格拉塞有過一些描述。朱建軍指出,沉溺指的是一個情緒、思想(包括想像)、或行為的
正反饋的循環:情緒的釋放中,激發了一些意象、思想,這些意象和思想引起了一些外在的行為,這些行為創造了一個外部的環境。而這些意象、思想、行為和環境都可以作為激發因素,再激發出新的情緒來。假如所激發的情緒和原來的情緒是一樣的,就會形成一個循環。這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就會長期沉溺於這個情緒中——這就是情緒的沉溺。如果我們先有一種行為,這個行為帶來了某些情緒和思想,或帶來某些後果,而這些情緒、思想和後果又促進了這個行為——這就是行為的循環。
我們可以沉溺於積極的情緒、思想和行為,也可以沉溺於消極的情緒、思想和行為。沉溺於積極情緒的最好的例子是戀愛,快樂激發出對戀人的積極的想像、喜悅的思想和愛的行為。因為把對方想像得很好,所以激發了愛;因為喜悅的思想,所以激發了愛;因為你愛他(她),所以他(她)也愛你,這更激發了你的愛。於是你有新的愛產生。循環開始了。
積極沉溺對人是有益處的,如沉溺於愛情、創造等活動,它可以讓我們有積極的感受,也往往會給世界帶來好的副產品——沉溺於創造的畫家會不知疲倦地工作,為這個世界帶來越來越多和越來越美的繪畫。這樣的一生應該說是幸福的、健康的。不過,如果我們從更高的標準看,即使是積極沉溺也有一些不足。因為積極沉溺會使人的精力局限在所沉溺的地方,而忽略了其他的生活。比如沉溺於愛情的戀人也許會忽視朋友和工作。所以我們也希望他們離開這快樂的沉溺,而獲得更豐富的人生。
而在夫妻吵架的時候,消極沉溺出現了。你憤怒,而憤怒引起消極的想像、思想和行為。因為憤怒,你不會想起你們戀愛時快樂的事情,也不去想對方身上的優點,所想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和不講道理。因為憤怒,你想像中只是想如何才能懲罰對方。因為憤怒,你會攻擊、批判和疏遠對方。這些必然引起環境的消極變化,特別是對方的消極的行為、思想和情緒,而對方的這些表現則又激發了你的新憤怒。這樣,憤怒就會愈演愈烈,直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一對夫妻間如果雙方都沉溺於某種消極的情緒、思想或行為,而且沒有一種打破這個反饋的方法,就只有一種方法來打破這個反饋了——那就是離婚。
許多心理問題和
心理障礙中可以看到沉溺的過程。最明顯的沉溺過程體現在各種成癮的人身上:每當他心情不愉快的時候,他就喝酒、吸菸、暴食或者性放縱,這些行為暫時使他獲得了一些放鬆和愉悅。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行為,阻礙了他用更健康的方式去與人交往,阻礙了他需要的成功、關愛和幸福。而當發現自己不成功、沒有愛和幸福的時候,他又感到不快樂,於是他只好再次喝酒、吸菸、暴食或者性放縱,從而使自己獲得暫時的滿足……。
沉溺和壓抑一樣,也可以看作是能量的相互作用。二個能量或者更多的能量互相勾起,綿綿不絕。壓抑往往是出於一種“恐懼損失”的原因,我害怕喪失生命,所以我壓抑搶劫銀行的衝動;恐懼失去自由,所以壓抑了我侵犯女性的衝動。而沉溺則往往是有一種“希望獲益”的原因,為了獲得某種暫時的好處,而允許某些東西出現,即使是這些東西未來可能有消極的長遠後果,我也暫時顧不得了。這種獲益不一定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也許不像獲益而實際上是有獲益。舉我們剛才說的例子,一個憤怒的丈夫想像、思考和回憶妻子身上的缺點和壞處,表面上看他並沒有獲益,但是實際上是有獲益的。這樣想的過程中,這個丈夫得到了一種自我肯定,他仿佛用這些思想和回憶在向自己證明:“錯誤都在她身上,而我是善良的受害者”,從而得到了一種獲益,即證實了自己的道德優越性。至於這個過程從長遠看的害處即破壞了婚姻,他暫時也顧不得了。
沉溺也許會維持在一定水平上,但是大多傾向於逐漸加強。加強的速度有快有慢,有的是緩緩加強,有的則會很快加強。對人有益的沉溺,比如藝術家的創造過程加強的結果是,人越來越幸福。而消極沉溺加強的過程,則是一個人逐漸沉淪的過程,生命越來越灰暗,直到最後的滅亡。
壓抑和沉溺可以同時存在而且相互加強。壓抑阻礙了某個出路,或者阻礙了某種心理生理需要的滿足,這往往會強化了對另一個滿足的沉溺。而對另一個滿足的沉溺,也起到了一個作用,就是使人沉溺於這裡,而不再去努力追求被壓抑的需要的滿足,從而也使壓抑更容易實現。例如,一個人在事業追求上受到了壓抑,就有可能沉溺於鬥雞走狗,而沉溺於此,也就暫時忘掉了事業上的失意。一個人愛情不成功,就可能沉溺於飲酒暴食,或者性放縱,而這也就緩解了被壓抑的痛苦,也避免了心理能量再一次尋求愛情。這種相互加強的壓抑和沉溺,如果導致了心理問題或障礙,也比單純的壓抑或沉溺更難於解決。
轉化
心理能量和物理的能量相似,心理能量也可以轉化其他形式,但是其能量值卻保持不變。事實上心理能量通過觀想,或者冥想、在靜態和極度作用下都會產生能量而影響自己或者他人的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的轉化體現與情緒,就表現為一種情緒可以轉變成另外一種,而情緒中的心理能量保持不變。在情緒上,心理能量的這個轉化過程的機制之一是因為情緒中是包含著認知成分的。當生理上有一種激起的時候,我們感到的是什麼情緒不僅僅和這個激起有關,也和我們對這個激起的解釋有關。當我們的解釋轉變,我們感受到的情緒就會變化。社會心理學中著名的
沙赫特實驗最能說明這個問題:
被試被注射了腎上腺素,從而有了生理上的激起。這些被試中,有些被安置到了一個令人快樂的環境,有些被安置到了一個令人憤怒的環境。實驗結果是:那些到了快樂環境的人,表現的比其他沒有受注射的人更為快樂;那些到了憤怒環境的人,表現的比其他沒有受注射的人更為憤怒——情緒雖然不同,但是情緒的強度卻都有增加,也可以說心理能量都有增加。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過程和我們關於心理現實的觀點是一致的:當生理上有激起的時候,只要不曾被壓抑,我們必定會有相應的經驗。但是,我們如何解釋這個經驗,則是一個符號化的過程。
沙赫特實驗中,被安置的環境不同,影響到的就是
被試的認知,不同的環境誘發了不同的認知參考系,從而使得最後產生的心理現實情緒有了不同。但是不論我們如何解釋,生理喚起存在的經驗是不可否認的,對這個經驗的直接感受則構成了另一個心理現實即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的轉化中,最重要的一種是情緒的轉化。這個轉化對
心理障礙的形成以及我們解決心理障礙關係重大。在這裡我們先簡單論述情緒轉化的基本方式。
當一種情緒不被接納時,比如受到壓抑的時候,就存在著使情緒轉化的動因。而情緒轉化中,起決定作用的是有意識或
無意識的解釋過程。當我們對經驗進行新的解釋時,情緒也就轉化了。在心理障礙形成過程中,這個過程導致的是我們離開了原始的情緒,變化出新的情緒和新的障礙。比如,對丈夫憤怒而又壓抑了自己憤怒,妻子就可能把憤怒情緒轉化為抑鬱。這個過程中,可能起作用的是一些意識到或沒有意識到的想法“他對我不好(這個想法令人憤怒),但是,(由於某種原因)我不能憤怒,一定是我不夠好,才會使他不愛我。我不好,我不值得人愛(這樣想了之後,情緒就轉變為抑鬱)。情緒雖然在變,但是情緒中的心理能量的值卻不會變化。她過去有多少憤怒,現在轉化後,最多只能有同樣量的心理能量轉化為抑鬱(這是指全部轉化的情況,而實際情況下往往心理能量不會完全轉化,還會有少量的憤怒殘留在她的心中,而其他的轉化為抑鬱,但是總量應相等)。
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情緒的轉化來進行心理治療。合理
情緒行為療法和
認知療法都是利用了這個原理,通過重新解釋一個事件,
消極情緒可以被轉化為積極情緒。或者我們可以說,通過改變符號化的過程,他們重新構建了一個新的更好的心理現實。
最重要的是:心理能量不可以被憑空消滅,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根據它的規律來轉化它、利用它,而讓我們有更幸福的生活。
結論
1、懦弱、膽怯、退縮是人的本質。真正的勇士、真正的猛士是沒有的。恐懼、焦慮和絕望等惡劣情緒時常襲來,消耗著大量的心理精神能量,人的內心常常不堪重負,精疲力竭。個體的心理精神能量不可能達到恆定狀態,消耗容易,獲得困難。心理精神能量必須及時主動地重新獲得。這是一個日常性的工作,應引起高度重視。
2、心理精神能量的過度消耗和透支,導致各種心理障礙。心理精神能量的消耗到透支的速度越快,呈現的心理障礙越嚴重。
3、心理精神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消耗。最常見的原因是: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壓力產生的緊張焦慮的情緒,消耗著一個人的心理精神能量,讓人產生“心累”的感覺。因此,心理精神能量的儲量相當重要。儲量越大,應對能力越強。因此,儲量越多越好。
4、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天災人禍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降臨。心理精神能量強大的人並不能免於恐懼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干擾。只是因為心理精神能量強大,巨大的消耗之後,內心依然能夠保持平衡,如孔子所云:“
君子坦蕩蕩。”
5、每一個體所處的環境不同,所遭遇的事件不同,因此,關於個體的心理精神能量的
能級考量意義不大。以目前的認知,也無法對心理精神能量的能級進行測量。
6、心理精神能量強大的的表現是心靈的寧靜(peace of mind)。並不表現為鬥志昂揚,豪情萬丈。心靈的寧靜不是天生的狀態,是個體不斷努力追求的結果。而且,這樣的努力一天都不能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