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體驗

高峰體驗

高峰體驗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創造的一個名詞,是指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後,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是一種趨於頂峰、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的滿足與完美體驗。在高峰體驗時,人會產生一種存在認知,這與一般的認知不同,這種體驗仿佛與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時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無我的狀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峰體驗
  • 外文名:peak experience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相關學派:人本主義心理學
  • 提出者:馬斯洛
概念簡介,適合人群,發生條件,基本內容,事實列舉,體驗類型,高峰體驗的特徵,

概念簡介

高峰體驗是馬斯洛在他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創造的一個名詞,是指人們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基本需要獲得滿足後,達到自我實現時所感受到的短暫的、豁達的、極樂的體驗,是一種趨於頂峰、超越時空、超越自我的滿足與完美體驗。在高峰體驗時,人會產生一種存在認知,這與一般的認知不同,這種體驗仿佛與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時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無我的狀態。
模型模型

適合人群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即處於需要金字塔的頂層的人,更可能發生高峰體驗。因為達到這個階段的人有一種個人發展的需要,他們不會像我們大多數人受焦慮的折磨,對現實進行曲解,這使得他們能更清楚地評判他人和環境。他們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領域,如科學、藝術甚至是社會服務行業表現優秀。自我實現的人並非完美無缺,只是他們沒有許多人為阻礙自己實現潛能的障礙。當然,如果你從來沒有過高峰體驗,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你的心理沒有達到高水平。記住,連馬斯洛也說並非所有自我實現的人都會有那樣的體驗。
有關“高峰體驗”書籍有關“高峰體驗”書籍

發生條件

雖然自我實現的人更容易有高峰體驗,馬斯洛也承認有些還沒達到自我實現階段的人也有可能有這種體驗。高峰體驗不能通過個人的意願而發生,但卻有可能通過安排自己周圍的環境提高它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獨處可能是一個有益的影響因素。

基本內容

高峰體驗與最佳狀態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高峰體驗就是最佳狀態本身。馬斯洛在很多地方論述了高峰體驗。他認為,高峰體驗是一種強烈的同一性體驗。為了說清楚這種同一性體驗,馬斯洛從不同的角度反覆地來表達。馬斯洛下面的這些描述看起來有重複之感,但是,實際上,它們對於我們多方位地理解高峰體驗,找到自己關於高峰體驗的感覺都是有幫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說出存在語言。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辭手段、悖論、音樂、藝術,進行非語言交流和溝通等。1.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有一種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整合(統一、完整、渾然一體)的自我感覺。
沙漠高峰體驗營沙漠高峰體驗營
他們更少分裂或者分離,更少自己與自己作戰,對自己更加心平氣和,體驗的我與觀察的我之間更加一致,目標更加集中,更加協調有機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組織起來,非常良好地運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協同作用,更少有內在的摩擦,等等。
仔細地想一想:"分裂"、"分離"、"自己與自己作戰"、"內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們常常體會到內心的矛盾狀況呢?與高峰體驗相比,我們對這些狀況顯然是更加熟悉。
2.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更加純粹地成為他自己時,他就更能夠與世界、與以前非我的東西融和。例如,摯愛者雙方更加親密地融為一體,而不再是兩個人;'我與你'的一元關係更具可能性;創造者與他的產品合二而一;母親與她的孩子合為一體;藝術觀賞者化為音樂、繪畫、舞蹈,而音樂、舞蹈、繪畫,也就變成了他;""這就是說,對於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滿的獲得,本身就是對於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時,個體達到一種相對忘我的境界。"
3.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通常感到正處於自身力量的頂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加聰明、更加敏銳、更加機智、更加強健、更加有風度。他處於自身的最佳狀態,一種如矢在弦、躍躍欲試的狀態,一種最高的競技狀態。""他不再浪費力量自己與自己搏鬥,不再壓抑自己,……""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有部分能量用於行動,部分用於抑制這些能量的發揮,而現在不再有浪費,全部能量都用於行動。此時,他猶如一條一瀉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當一個人處於最佳狀態時,他的'充分發揮功能'還體現出一個很微妙的特點,這就是行動的輕鬆自如。往日刻不容緩、疲於奔命的苦差重負,現在做起來不再有老牛破車、苦苦掙扎之感,而是輕車熟路、勢如破竹。優美的感情和優雅的風度現在渾然一體,伴隨著充分發揮功能的得心應手,此時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5.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時候更富有責任心、更富有主動精神和創造力,更加感到自身就是自己行動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動者,自己決定著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動的、被決定的、被支配的、無能為力的、暮氣沉沉的、只能夠守株待兔的弱者。他感到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運的主人,他充分體會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又感到信心百倍、無堅不摧……。
6. 他現在最大限度地擺脫了阻滯、抑制、畏懼、疑慮、控制、自責、制動、謹小慎微。這些也許體現了他的價值情感的否定方面,體現了他的自承、自愛和自尊的否定方面……。
7. 他在行動上更具有自發性、表達性、純真性,即正直、天真、誠實公正、坦率、童真、無防備、無防禦。他在行動時更加自然、放鬆、簡單、誠懇、不躊躇、不做作、直截了當,有一種特殊的淳樸。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湧出生命力……
8. 因此,他在一種特殊的意義上更加具有創造性。由於更大的自信以及疑慮的消除,他能夠以道家那種順其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學家所描述的那種靈活的方式來造成自己的認知和行為。他能夠根據行為本身固有的"外在於我"的要求,而不是根據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根據其任務、天職或者遊戲的本質讓自己的行為處於某種狀態。他的行為更具有即興發揮、興之所至,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無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穎獨特、遠離平庸、不再縮手縮腳。他也更少準備、計畫、設計、預謀、練習、預測等等,總而言之,絕非三思而後行。
9. 處於高峰體驗中的人達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或者特質的頂點。如果所有的人在天賦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體驗上他們更是特色各異。如果說人們在許多方面方面(他們的角色)可以互換,那么在高峰體驗中,角色中斷了(drop away),人們變得難以替代。

事實列舉

報載:美國的登月米歇爾,在阿波羅登月倉中,從宇宙中遙望美麗的地球而獲得高峰體驗,剎那間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義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後有一種層次,人類的追求必須提升到全球的資源共享,世界才會是可持續的",米歇爾重返地球後,放棄了太空生涯,投身於環境與生態的運動。 幾年前,幾個北京的心理學家在一次聚會中討論與分享高峰體驗。精神分析學派的賈曉明說:"有一段時間,我特別地忙碌,生活像亂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順,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風景區遊玩,我去了。當他們興致勃勃地爬山的時候,我就坐在山腳下一片樹林中等待。我放鬆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陽光從林間葉縫裡灑下來,我長久的凝視著身邊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種很不一樣的感覺,身體變得很輕,像浮在空氣中,內心深處有一種涌動,我開始分不清它是一種喜悅還是一種痛苦,但後來,我有了一種很強的滿足感,內心似乎聽到一種召喚,有了一種使命感,生命的意義一下變得清晰可見,疲憊和煩惱一剎間蒸發了,我又變得生氣勃勃。在以後的生活與事業中,我充滿了靈性,直覺和獻身精神。"華東師大心理博士朱建軍說:"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過高峰體驗,那種體驗到來的時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樣的自我意識,突然變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變得非常敏銳,我似乎可以看見很遠,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有一種東西進入了我的意識,那是一種博愛、豁達、樂於自我犧牲的高尚感覺,從此我的個性變得寬容。"我對大家說我的高峰體驗發生在野外,當我獨自對星空的凝視的時候,"剛開始,我對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種不詳的恐懼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麼,內心有些顫抖,但我堅持著。突然,我有點感覺不到自己,現實的藩籬融解了,宇空似乎觸手可及,接下來是一種久久的平和、靜宓、愉悅的感覺淹沒了我。"

體驗類型

人每一種需求的滿足都會對應一種快樂的體驗,需求的層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類有多少需求層次呢?現代心理學認為有四個層次:生理需求,情緒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對應著四種動力:本能的動力,情感的動力,心智的動力和心靈的動力。超越的需求,一直是東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學中“空”,的道家中的"無我",即是一種超越境界。 生活中,人們可能把高峰體驗當作一種時尚的標籤,一些人把事業的成功、物慾的滿足等同於"高峰體驗",也有的人樸素的把登山,競技運動中的快樂稱為"高峰體驗"。讀過韓萱的小說《何謂高峰體驗》,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長久的尋覓中,隨著理察克萊德曼的浪漫鋼琴旋律那一剎間的心靈共舞。我不知道韓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種高峰體驗,但電話里女孩的"高峰體驗"顯然不在同一個精神層面。"想融入的那個男人的身體"的她能激發多少心靈的超越呢!情愛的忘我有時是一種孩子與母親粘結的親密再現,渴望被愛人"身體化"的心理趨向等同於嬰兒渴望回到母親的子宮。畢淑敏長篇小說《紅處方》中,描述人吸毒後的"高峰體驗",它的欣快感和高峰體驗有很大的相似性,卻源於一種意識朦朧中的現實解體和自我解體,對現實的逃避是真正的動機。他是自我封閉的,聽不到心靈的歡笑,快感過後是一種精神的蒼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與道德的墜落。很多學者認為"禪"的境界是一種"高峰體驗",但"禪"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說得出來的東西就不是"禪"。宗教體驗算不算"高峰體驗"?人的信仰的確超越了理性層面,它是靠心靈的力量維持的,宗教體驗中的"獻身、博愛、無私"如果能超越狹隘的教派原則,指向全人類或所有的生命物質,那么應該算是一種高峰體驗。巫術文化中的"神入","神靈附體",讓一個平凡的人轉變為"神",獲得預言的功能(傳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長老都是能聽見"神"召喚的人),這種神秘體驗有時也會被人當作"高峰體驗"。我個人認為:每種文化下對高峰體驗的釋義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絕不是瞬間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種持久引導人們朝向積極,健康,博愛發展的精神動力。馬斯洛晚年對濫用高峰體驗概念和不擇手段的尋求高峰體驗給人們帶來的危害非常苦惱,他覺得自己的觀念遭到了嚴重誤解。他描述了另一種超越體驗:"不再是一種突發的,剎那間,感性,高潮式的體驗,而是一種通過時間、努力、修煉、奉獻達到的一種心靈境界,能從現實或永恆兩種角度看待生命,從平凡中體會超越"他稱這種體驗叫"高原體驗"。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高峰體驗的特徵

(1)協調與整合。人在高峰體驗時,感覺更為整合,是一元化的,較少自我衝突與內部摩擦,較多的是自我觀察與自我體驗的協調。
(2)個體的最佳狀態。感覺比平時更聰明、更自信、更積極主動,擺脫了恐懼和彷徨,較少苛求和預設,是自然的和充滿創造力的。
(3)忘我和超越。更清楚地認識自身,同事亦在超越自身,達到一種在自我中心之上或之外的狀態,從而相對地忘我。此刻已成為存在水平的人,超越日常的需要和驅力,達到自身的完滿和人與世界完美的關係。這種存在水平是最高層次的愉悅,是對宇宙本體和生命的感悟。
(4)感恩感與回報愛。高峰體驗被偶然情境激發,出乎意料,當事人隨之會產生慶幸和對宗教信仰、大自然、命運、歷史及宇宙中的一切感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