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概念
測量就是依據一定的法則使用量具對事物的特徵進行定量描述的過程。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廣義的心理測量不僅包括以心理測驗為工具的測量,也包括用
觀察法、
訪談法、
問卷法、
實驗法、
心理物理法等方法進行的測量。心理測量是通過科學、客觀、標準的測量手段對人的特定素質進行測量、分析、評價。這裡的所謂素質,是指那些完成特定工作或活動所需要或與之相關的感知、技能、能力、氣質、性格、興趣、動機等個人特徵,他們是以一定的質量和速度完成工作或活動的必要基礎。
作用
(1)測量可以從個體的智力、能力傾向、創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同時可以對同一個人的不同心理特徵間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相對優勢和不足,發現行為變化的原因,為決策提供信息。
(2)心理測量可以確定個體間的差異,並由此來預測不同個體在將來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差別,或推測個體在某個領域未來成功的可能性。
(3)心理測量可以評價個體在學習或能力上的差異,人格的特點以及相對長處和弱點,評價兒童已達到的發展階段等。心理測量的結果可以為客觀、全面、科學、定量化地選拔人才提供依據。因為它可以預測個體從事某種活動的適宜性,進而提高人才選拔的效率與準確性。心理測量可以了解個體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徵,從而為因材施教或人盡其才提供依據。如學校可以依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分班分組,部隊可以依據每個人的特長分配兵種,企業可以將職員置到與其能力、人格相匹配的部門等。
(4)心理測量可以為升學就業諮詢提供參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徵,確定最有可能成功的專業或職業,進而作出佳選擇。心理測量可以為心理諮詢或治療提供參考,幫助人們查明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的表現及其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輔導、諮詢或治療。
分類
通常心理測量依據測驗的功能,可以分為能力測驗、智力測驗和人格測驗。常用的智力測驗量表有韋氏量表和瑞文測驗;而人格測驗主要有mmpi、16pf、epq等。按測驗的方式分類有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
常見的心理測試按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能力測驗:包括智力測驗和特殊能力測驗。前者主要測量人的智力水平,後者多用於升學、職業指導服務(如繪畫、音樂、手工技巧、文書才能、空間知覺能力等等)。
2. 人格測驗:主要測量人的性格、氣質、興趣、態度等個性特徵和各種病理個性特徵。
3. 記憶測驗:包括短時間記憶測驗和長時間記憶測驗,主要用於外傷引起的記憶損害和老年人記憶減退。
4. 適應行為評定:評估人們社會適應技能,包括智慧、情感、動機、社交、運動等因素。
5. 職業諮詢測驗:隨著心理測驗的發展,許多年輕人希望在未來競爭中既能發揮自己的潛能、氣質,又能適應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在擇業前往往求助心理學家。
基本要素
任何測量必須具備兩個基本要素,即測量的參照點和測量的單位。
(一)測量的參照點
測量的參照點指的是在測量工作中必須有一個量的起點,這個起點就叫作測量的
參照點。參照點有兩種:一種是絕對參照點,即以絕對的零點作為測量的起點。比如長度和重量測量就是建立在以絕對的零點為參照點的基礎上的測量。另一種是相對參照點,即以人為確定的零點為測量的起點。如地勢高度的測量,就是以海平面為測量的起點。最理想的參照點是絕對參照點。
(二)測量的單位
不同測量的單位是不同的。理想的測量單位應當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要有確定的意義,即對同一單位來說所有人的理解是相同的。二是要有相等的價值,即單位與單位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但是教育與心理測量中的單位往往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它遠不如其他測量中使用的單位成熟和完善。
產生
科學心理測量的產生:心理測驗的產生, 是出於實際需要。最初,人們用測量,是因為要治療智力落後者和
精神病病人。
(1) 法國的醫生艾斯奎羅第一個把智力落後與精神病分開。他認為,精神病以情緒障礙為標誌,不一定伴隨智力落後,而智力落後則是以出生時或
嬰兒期表現出來的智力缺陷為主要標誌。
(2) 50多年後,法國的心理學家比內提出應該從正常學校學習的兒童中篩選出不適應的兒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級里學習和教育。此舉動導致了心理測驗史上重大事件的發生--第一個智力測驗的誕生。
(3)
實驗心理學的誕生是心理測驗產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實驗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還給心理測量帶來了另一個副產品:嚴格的標準化程式。標準化是現代心理測驗的重要
評價指標。
西方早期的心理測量嘗試:
(1) 弗蘭西斯·高爾頓是第一個倡導心理測驗的人。他於1884年在倫敦國際博覽會上專門設立了一個“人類測量實驗室”。他的這一舉動是心理測驗史上第一個
大規模系統地測量個體差異的嘗試。
(2) 高爾頓還是使用評定量表和問卷法的先驅。並且他發展了分析個體差異資料的統計方法,不僅擴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創造了粗淺的相關計算法。
比奈-西蒙量表的誕生及心理測驗的發展:
(1) 1904年比內為了鑑別弱智兒童,他與西蒙合作編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科學的智力測驗--比奈-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學年報》上發表了文章《診斷異常兒童的新方法》,介紹了該量表,歷史上稱為“1905量表”。從此,比奈-西蒙量表宣告誕生。
(2) 比奈-西蒙量表自1905年發表後,比奈和西蒙親自主持過兩次修訂,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時比內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強調的是判斷、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奈認為的智力的基本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刪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適的題目,增加了新題目,題目總數大59個。所有測驗題目按年齡分組,從3 ~ 13歲。測驗的結果用“智力水平”來表示。人們常叫它為“
智力年齡” 。它表示一個兒童能完成何種年齡水平的兒童所能完成的測驗。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國史丹福大學的
推孟教授修訂的“斯坦福-比內量表”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
智力商數”的概念,簡稱為IQ,是心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
測量表
介紹
心理測量的量表是:就是有參照點和單位的連續體。
量表的種類有:量表是由人來制訂的,依單位和參照點的不同,量表的種類也不一樣。根據測量精度高低,
斯蒂文斯將量表分為四個水平,由低到高分別為:命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
只是用數字來代表
事物或對事物進行分類。 命名量表中的數字沒有任何數值意義,不能作量化分析。無大小意義,只表明類別。 無參照點和單位。無法比較大小或進行任何數學方法運算。
順序量表
表明類別的大小或某種屬性的多少。 主要用於分等論級和分類。數字僅表示等級並不表示某種屬性的真正量或絕對值。 無參照點(沒有絕對零度)和單位。無法進行數學方法運算。
等距量表
存在大小關係。 無絕對零度,但存在相對零點。可以進行數學運算,有相等單位。
等比量表
是最精確的測量。大多是物理量表。而
心理量表只能達到等距量表水平。
常用表
用於心理測量的各種心理測驗驗和心理量表二三百個。但是臨床上和心理咨工作中常用的只有一二十多種,但是這些常用量表中許多不對非專業人員公開。
氣質測試
性向測試
心境投射測驗
畫人智力測驗
瑞文智力測驗
韋氏智力測驗(成人)
幼兒智力測驗
比內-西蒙智力測驗
三、心理健康量表 90症狀清單(SCL--90)
抑鬱狀態量表
簡明精神病量表
社會功能缺陷評定量表
四、心理狀態測量量表 成人人際關係量表
成人心理壓力量表
社會適應能力量表
心理適應性量表
社會支持問卷
心理年齡量表
防禦方式問卷
五、學生心理專用量表 提高學習能力因素診斷測驗
小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量表
學習障礙的鑑別
中學生心理健康綜合測量
中學生學習態度與態度測驗
社會適應能力診斷量表
心理發展狀態測驗
行動潛力測驗
個人風格測評問卷
員工健康狀況測評
員工素質測評
工作環境測評量表
職業滿意度量表
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測評
成功商數測試
戀愛方式測驗
夫妻生活健康測驗
婚姻安全界線檢測問卷
婚戀測試量表
婚姻質量測試
八、兒童用心理測驗與量表
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
RUTTER兒童行為問卷
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
親子關係與父母角色測量量表
親子關係診斷測驗
托馬斯嬰兒氣質問卷
兒童韋氏智力測驗
問題行為早期發現測驗
幼兒智力測驗量表
康納爾父母量表(CONNERS)
主要方法
紙筆測驗
紙筆測驗簡稱筆試,即要求被試根據項目的內容,把答案寫在紙上,以了解被試
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紙筆測驗的形式主要有6種:多重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匹配題、簡答題、小論文。
量表法
量表(scale)是一種比紙筆測驗更嚴格的測量工具,它們可以被看作一把尺子,用這把尺子對被試的屬性進行測量。一般的心理測驗都有一個或幾個量表構成,它們的建構程式更為嚴格,客觀化的程度更高,往往有
常模可供參照。
投射測驗
有些心理特徵是很難直接觀察和測量的,例如人們的
動機、欲望和需要等,就需要用投射的測量方法。所謂投射法,就是讓被試通過一定的媒介,建立自己的想像世界,在無拘束的情景中,不自覺地表露出其個性特徵的
研究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聯想技術:為被試呈現一些刺激,請被試報告對這些刺激的反應,根據被試的反應作出分析,常用的有各種墨漬投射測驗,字詞聯想測驗等。
②構成技術:被試需要根據一個或一組圖形或文字材料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這種測驗主要測量被試的組織信息的能力,從測驗的結果分析被試的深層心理。比較著名的有:
主題統覺測驗、麥克萊蘭成就測驗。還有測量人們的信念、宗教信仰、價值觀的測驗,這種技術主要側重於對被試的產出分析。
③句子完成法:把一些沒有完成的句子呈現給被試,請被試根據自己的想法把句子完成。這種方法比較簡單,卻很能說明問題。
④等第排序技術:請被試把一組目標、欲望、需要等按某種標準加以排序的方法。許多價值觀、成就動機、
態度的測量都採用這種技術。
⑤表現技術:這是一種側重過程性分析的技術,不太注重被試的產出。要求被參加一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表現他們的需要、願望、
情緒或動機,他們處理事物、人際交往方式無不帶有個人的獨特特徵。這些活動方式要求符合實際的生活場景,如做遊戲、角色扮演、演一齣戲、畫一幅畫等都可以。
⑥個案分析技術:這是一種綜合性技術,既有表現的成分,又有投射的成分,個案設計得貼近實際,請被試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做出判斷和評價,被試在操作時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所以這種方法能引起被試的很大興趣。
儀器測量
通過科學的儀器對被試進行測試,以了解被試心理活動的一種
科學方法。隨著科技的發展,測量心理活動的儀器越來越多,如多導儀、
眼動儀、動作穩定儀等,這些儀器在測量人的興趣、動機、技能等方面有很大作用。
發展史
古代時期
(1) 公元六世紀初,南朝人
劉勰的著作《新論·專學》中提到了類似現代“分心測驗”的思想。
(2) 在中國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見的一種兒童玩具,其實它可以作為創造力測量的工具。
(3) 中國古代心理測量的思想中包含著典型的東方文化特點:定性描述及帶有
道德判斷色彩。
近代時期
(1) 1916年,
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紹了比內-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南京師範學校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兩個心理學實驗室,廖世承和
陳鶴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開設心理測驗課。1921年,他倆正式出版《心理測驗法》一書。
(3)1922年夏天,中華教育改進社聘請美國教育心理測驗專家麥考爾來華講學。
(4)1924年,
陸志韋先生髮表了《訂正比內西蒙智力測驗說明書》,30年代又與
吳天敏再次做了修訂。
(5)1931年由
艾偉、陸志韋、陳鶴琴、
蕭孝嶸等倡議,組織並成立了中國測驗學會。
(6)1932年《測驗》雜誌創刊。
(7)至抗戰前夕,由我國心理學工作者制定或編制出的合乎標準的智力測驗和人格測驗約20種,教育測驗50多種。
現代時期
(1) 1936年,蘇聯在批判“兒童學”時擴大化,心理測驗也被一概禁止。
(2) 從1978年
北京大學首建心理系開始,心理測驗才重新得到恢復。
(3) 1979年,
林傳鼎、張厚粲等以國外資料為參考,編制了少年兒童學習能力測驗。
(4)1980年初,北師大心理系開設了心理測量課。1984年,在北京召開的第五屆全國心理學年會上,成立了心理測驗工作委員會,加強了測驗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特點
間接性
心理與某些客觀的
物理現象不同,以今日的科學發展水平我們尚不能對心理進行直接的測量。根據心理學特質(trait)理論,某種內在的不可直接測量的特質,可表現為一系列具有內在聯繫的外顯行為。因此,心理測量只是測量了一個人對測驗項目所進行的行為反應,心理學家對
測量結果進行推論,從而間接了解人的心理屬性。
相對性
對人的行為進行比較,沒有絕對的標準,也就是說沒有絕對的零點,我們有的只是一個連續的行為序列。所以的心理測量都是看每個人處在這個序列的什麼位置上,因此,位置具有相對性。由此所測得的一個人智力的高低等,都是與其所在總體的人的行為或某種人為確定的標準相比較而言的。同時,標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心理測驗是與心理測量相聯繫又有所區別的概念。心理測驗是了解人心理的工具,主要在“名詞”意義上使用。而心理測量則是運用心理測驗為工具,達到了解人類心理的實踐活動,它主要是在“動詞”意義上使用。
特徵分類
心理測量可以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加以分類。主要標準有測量對象、測試人數、測驗中使用的材料或內容的呈現方式、測量解釋的標準等。
對象分類
按照測驗的功能可以將心理測量分為認知測驗和人格測驗。
認知測驗又稱為能力測驗,這類測驗主要包括智力測驗、
能力傾向測驗(又稱性向測驗)、教育測驗(又稱能力測驗)及
創造力測驗等。
智力測驗目的在於測量受測者智力的高低。能力傾向測驗的目的在於發現被試的潛在才能,深入了解其長處和發展傾向、教育測驗則是測量一個人(或團體)經教育訓練或學習之後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也稱為成就測驗。
有學者(
鄭日昌等,1999)將認知測驗分為能力測驗和成就測驗兩大類,並認為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能力測驗是測量較少控制的或不大確定的情境中學得的結果,而成就測驗則是則多數測量有計畫的或比較確定的情境中(如學校)學習的結果。
人數分類
根據一次測試時人數的多少,測驗又可分為個別測驗和團體測驗兩種。個別測驗通常是由一位主試和一位被試面對面的進行,因此主試可以較多的觀察和控制被試反應的機會,尤其適用於一些特殊群體(兒童或文盲等)。其主要缺點是不能在短時間內經由測驗收集到大量的資料,而且個別測驗手續複雜,主試需要較高的訓練與素質,一般人不易掌握。團體測驗是在同一時間內由一位主試(必要時可配有助手)對多數人施測。此類測驗的優點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資料,因此易於建立常模;其缺點是被試的行為不易控制,容易產生測量誤差。
材料分類
主要可以分為語言或
文字測驗和操作測驗。語言或文字測驗的項目是以語言或文字呈現,受試者也要用語言或者文字作答。它可以測量人類高層次的心理功能,其編制和實施也較容易;但是其不能運用於語言有困難的人,並且受文化的影響。操作測驗以圖形、符號或實物為測驗材料。被試的作答無需使用語言或文字,常以操作表達或回應。其不受文化因素的限制;但是費時太多,不易團體實測。
以下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分類方法及相關類型的測驗。
按測驗難度分類可以分為速度測驗和難度測驗,前者題目簡單,但數量較多限時較短,後者包含各種不同的題目,但作答時間充分,測量的是解答難題的最高能力。
按照測驗要求分類,可以分為最高作為測驗和典型作為測驗。前者要求被試儘可能作出最好的回答,主要與認知過程有關,有正確答案,如智力測驗。後者要求被試按平常的習慣方式反應,沒有正確答案,如人格測驗。
按測驗解釋分類,可以分為
常模參照測驗和標準參照測驗。前者是將一個人的分數與其他人比較,看其在某一團體中所處的位置,如高考。後者是將被試的分數與某種標準進行比較來解釋,如CET考試。
以上幾種分類都是相對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同一個測驗可以歸為不同的類別。
項目分析
項目難度
一、定義:難度(difficulty),顧名思義,是指項目的難易程度。
P=項目通過人數/全體被試人數*100%
二、計算方法
一二分法記分的項目:P=(高分組通過率+低分組通過率)/2
二非二分記分的項目: P=全體平均分/本題滿分*100%
三、難度水平的確定
一項目的難度D值越接近於0.50,區別力越高。
二測驗的難度
區分度
一、定義
項目區分度(itemdiscrimination),也叫鑑別力,是指測驗項目對被試的心理特性的區分能力。
二、計算方法
一鑑別指數:D=高分組通過率-低分組通過率
二相關法
1. 點二列相關
2. 二列相關
3. *相關
三、區分度與難度的關係
注意
當測驗用於選拔或診斷時,應較多地選擇難度值接近錄取率的項目。如選拔提高難度,診斷應降低難度。
對於選擇題來說,p值一般應大於機率水平。如是非題,難度應該為0.75最為合適;而對於四選一的題目,其難度約為0.63時最為合適。
為了使測驗具有更大的鑑別力,應該選擇難度在0.50左右的試題比較合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並非如此簡單。如果難度都是0.50,而試題間都完全相關,則易形成“u”分布。
區分度取值範圍介於-1~+1之間,假如項目得分與實際能力之間呈負相關,則區分度為負。這種情況一般很少發生,如果出現,該題目應該淘汰。
目標分析
一、測驗的對象
在編制測繪前,先要明確測量的對象,也就是該測驗編成後要用於哪些團體,只有對受測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社會經濟水平、閱讀水平等心中有數,編制測驗時,才能有的放矢。
二、測驗的用途
(一)顯示性測驗
(二)預測性測驗
三、測驗的目標
目標分析以測驗不同而異,分三種情況:
(一)工作分析(用於預測性測驗)
1. 確定哪些心理特徵和行為可以使要預測的活動達到成功(士氣高度個體特徵及行為)。
2. 建立衡量被試是否成功的標準——效標(確定影響士氣因素)。
(二)對特定概念下定義(用於測量心理特質)
必須發現所要測量的心理特質所包含的維量將通過什麼行為表現出來或怎樣進行測量(具有士氣激發潛力的人員,用於士氣素質選拔,就事選人)。
(三)確定測驗的具體內容(用於顯示性測驗)
編制雙向細目表(具有士氣激發潛力的人員,用於士氣素質選拔,就事選人)。
測題編寫
涉及從寫出、編輯到預試、修改等一個循環過程。
一、蒐集資料
(一)已出版的標準測驗
(二)理論和專家的經驗
(三)臨床觀察和記錄
二、命題原則
(一)內容方面
符合測驗目的;取樣有代表性;題目間相互獨立;避免貪多而亂出題。
(二)文字方面
準確;簡明;一句話說明一個概念;儘量少用雙重否定句;排除與答案無關的因素。
(三)理解方面
應有確切答案;題目內容不超出受測團體的知識水平和理解力;題目格式不可令人費解;題目不能有歧義。
(四)社會敏感性方面
菲利普(philips,d.l)提出的幾條策略:
1.命題時假定被試有某種行為,使他不得不在確實沒有該行為時才否定。如“你平均多久手淫一次?”
2.命題時假定規範不一致,如“有的醫生認為吸菸有害,另一些醫生認為有益,你呢?”
3.指出該行為時常見的,“多數人在看色情電影是有性衝動,你呢?”
三、編制要領
(一)選擇題
1.題乾明確,意義完整
2.選項簡明扼要
3.每題只給一個正確答案
4.各選項長度儘量相等
5.避免題乾含有選擇答案的線索
6.選項最好用同一形式,隨機排列
(二)是非題
1.內容應以有意義的概念、事實或基本原則為基礎;
2.每道題只能包含一個概念;
3.儘量避免否定的敘述,尤其要避免用雙重否定的敘述;
4.若是表達意見的題目,最好說明意見的來源和根據;
5.“是”“非”題的數目應有適當比例,基本相等,隨機排列。
(三)簡答題
1.宜用問句形式。如果用填充形式,空格儘量放到最後;
2.如果是填充形式,空格不宜太多,空出來的應是關鍵字句;
3.每題應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而且答案要簡短而具體。對不完整的答案,應事先規定評分標準。
(四)操作題
1. 明確所要測的目標,將其操作化;
2. 儘量選擇真實性程度(即逼真度)較高的項目;
3. 指導語要簡明扼要;
4. 制定好評分標準和計分方法。
測驗編排
一、合成測驗
(一)選擇與審定試題
1、選擇試題形式
(1)測驗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質
(2)接受測驗的團體的特點
(3)各種實際因素來源:
如,人數多少、經費
2、審定題目
(1)題目的範圍應與雙向細目表一致;
(2)題目的數量要比最後所需的數量多一至幾倍;
(3)題目的難度必須符合測驗目的的要求;
(4)題目的說明必須清楚明白;
另外,各類題目的比例要適當。測題要適合施測對象和施測條件,難度和區分度好,題目之間要相互獨立,沒有重疊。
(二)測題的編排來源:
1、測題的難度排列宜逐步上升
2、儘可能將同類型的測題組合在一起
3、注意各種類型測題本身的特點來源:
例如,是非題和選擇題應避免將選擇相同選項的測題安排在一起;匹配題和重組題,所有的選項應在一張紙上,等。
測題常見的編排方式:
1、並列直進式
分成若干分測驗,同一分測驗的試題由易到難排列。如韋氏智力測驗。
2、混合螺旋式來源:
先將各類試題依難度分成若干不同的層次,再將不同性質的試題交叉排列,難度漸次升進。如比內量表。
二、測驗的預試
(一)預測
1. 預測對象應取自將來正式測驗準備套用的群體;
2. 預測的實施過程與情境應力求與將來正式測驗時的情況相近似;
3. 預測的時限可以稍寬一些,最好使每個被試都能做完,便於統計分析;
4. 預測過程中,應對被試的反應情況隨時加以記錄。
(二)項目分析
三、信度和效度考察
四、常模製訂
五、編寫指導手冊
內容包括:
1. 測驗的目的和功用
2. 測驗編制的理論背景以及編制方法
3. 如何實施測驗的說明
4. 測驗的標準答案和計分標準
5. 常模資料
6. 測驗的基本特徵,包括難度、區分度、信度、效度、因素分析等資料,以及這些資料取得的條件和情境等。
使用
主試資格
一、知識結構
主試者的知識結構是指開展心理測驗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測量專業知識。
二、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主測者的心理測驗專業理論知識包括對心理測驗特點、性質和作用的認識;對心理測驗的局限性認識;了解測驗的基本特徵;熟悉保證心理測驗標準化的必要性。
三、職業道德
(一)測驗的保密和控制使用
(二)測驗中個人隱私的保護
測驗選擇
一、所選測驗必須適合測量的目的
二、所選測驗必須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測前準備
一、測驗前的準備工作
(一)預告測驗
(二)準備測驗材料
(三)熟悉測驗指導語
(四)熟悉測驗的具體程式
二、測驗中主試的職責
按照指導語的要求實施測驗;
測驗前不講太多無關的話;
保持和藹的、中性的態度。不讓被試看到記分;
對特殊問題或突發情況要有心理準備。
三、建立協調關係
測驗程式
一、指導語
測驗指導語一般由如何選擇反應形式、如何記錄這些反應、時間限止、測驗目的組成。
二、時限
三、測驗的環境條件
被試誤差
一、應試技巧與練習效應
(一)應試技巧
測驗油子“面霸”
(二)練習效應
教育背景較差、經驗較少或智力較高者,練習效應較大;
著重速度的測驗,練習效應較明顯;
重測的練習效應大於複本測驗;
兩次測驗時距越大,練習效應越小,三個月以上可以忽略;
一般平均練習效應約在1/5個標準差以下,並且僅限於第一次與第二次重測,第三次以後練習效應不明顯。
二、動機與焦慮水平
(一)應試動機
(二)測驗焦慮
研究表明,以下人員測驗焦慮較高:
對自己能力沒有把握的人;
抱負水平過高,求勝心切的人;
具有某種人格特點的人,如缺乏自信、患得患失、情緒不穩定的人;
非常注重測驗結果,承受壓力過大的人;
對測驗程式不熟悉的人。
三、反應定勢
(一)求“快”或求“精確”
(二)喜好正面敘述
(三)喜好特殊位置
(四)喜好較長選項
(五)喜好猜測
測驗評分
一、原始分數的獲得
三點要求:
1. 及時而清楚地記錄反應情況。
2. 要有一張標準答案或正確反應的表格,即記分鍵。
3. 將被試的反應和記分鍵比較,對反應進行分類。
二、原始分數的轉換
結果報告
一、測驗分數的綜合分析
一應根據心理測驗的特點進行分析
二不能把分數絕對化
1. 將個人在測驗前的經歷考慮在內
2. 測驗情境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三必須有測驗的信度和效度資料
四對於來自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直接加以比較。
為了使不同的測驗分數可以相互比較,在經典測驗理論的指導下,測驗等值的計算方法有兩大類:一類叫等百位等值法;另一類叫線性等值法。線性等值法的計算就是用標準分數作等值的基礎。
二、報告分數的具體建議
一不應把測驗分數直接告訴被試本人或家長、學校班主任等有關人員,應告訴的是測驗分數的解釋和建議
二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三要保證當事人知道這個測驗測量或預測什麼
四要使當事人知道他是和什麼團體在進行比較
五要使當事人知道如何運用他的分數
六要考慮測驗分數將給當事人帶來什麼心理影響
七要讓當事人積極參與測驗分數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