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撲動

心室撲動(ventricular flutter,簡稱室撲)是一種嚴重的室性異位心律,心電圖表現為:QRS波群和T波難以辨認,代之以較為規則、振幅高大的正弦波群,每分鐘150~300次(平均約200次)。心室撲動與心率較快的室性心動過速難以區別,室撲通常為室顫的前奏。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簡稱室顫)時心電圖表現為:正弦波形低小不整齊,每分鐘200~500次。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心室撲動
  • 英文名稱:ventricular flutter
  • 所屬科室:內科 -
發生機制,常見病因,臨床表現,治療,首選體外除顫,緊急心肺復甦術,後繼治療,

發生機制

具體機制不詳,可能機制如下:心室存在多個異位起搏點、心室各部分心肌傳導速度不均勻、心肌復極不均勻、不應期長短不等,激動在不應期不同的心肌之間形成折返,折返環大小較為均勻則表現為室撲,折返環不均勻則表現為室顫。室顫可發生於很多臨床情況,作為一種終末事件。

常見病因

①急性冠脈綜合症: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
②擴張型和肥厚型心肌病
④長QT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等心臟離子通道病;
⑤病竇綜合徵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所致嚴重心動過緩;
⑥電擊或雷擊;
⑦繼發於低溫;
⑧藥物毒副作用:洋地黃、腎上腺素類及抗心律失常等藥物。

臨床表現

從血液動力學角度而言,心室撲動或室顫和心室停搏沒有明顯差別,均可因心臟泵血功能中止而導致意識喪失、抽搐、呼吸暫停及死亡。體檢時,檢測不到血壓、聽不到心音。最終心臟電活動停止。院外心跳驟停後復甦的患者約75%存在室顫,臨終前室顫一般難以逆轉。

治療

室撲、室顫很難自行終止除非採取相應措施。處理原則遵循基礎生命支持及高級生命支持指南。

首選體外除顫

能量:200到400焦耳
方式:非同步性直流電除顫
次數:可以多次進行
麻醉:不需要

緊急心肺復甦術

實施體外心臟按壓及使用人工呼吸機以維持基本循環及通氣功能。

後繼治療

包括持續監測心律;靜脈套用抗心律失常藥物,首選胺碘酮,利多卡因及普魯卡因也可有效預防室顫發生。另外,安裝ICD是預防室顫所致心臟性猝死的唯一有效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