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心外梗阻性休克
- 就診科室:急診科、心血管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肺、血管
- 常見病因: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導致心輸出量減少,氧輸送下降,引起組織灌注不良,引發組織缺血缺氧
- 常見症狀:胸痛、呼吸困難、暈厥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基本機制為血流的主要通道受阻,導致心輸出量減少,氧輸送下降,引起組織灌注不良,引發組織缺血缺氧。常見於肺動脈栓塞、心包縮窄或填塞、腔靜脈阻塞、氣胸、血胸和各種原因導致的心室後負荷明顯增加等。
臨床表現
1.症狀
包括胸痛、呼吸困難、暈厥等。
2.體徵
除血壓降低外,還伴有梗阻性休克原發病的特徵性表現,如奇脈、心音遙遠、一側呼吸音減低或消失、咯血、低氧血症等,可出現頸靜脈擴張等靜脈回流受阻的體徵。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包括血常規、血生化、血氣分析、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相關檢查等。
2.影像學檢查
(1)X線:常見心臟擴大,可有肺淤血、肺水腫等表現。
(2)超聲:主要用以評價心功能,多數患者每搏輸出量、左室射血分數及心輸出量的降低。
3.心電圖
多數均可見到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如ST段壓低,T波低平、倒置等。
4.血液動力學監測
主要包含中心靜脈壓(CVP),肺毛細血管楔壓(PWAP),心排出量(CO)和心臟指數(CI)等。
診斷
患者出現低血容量、感染、過敏等原因無法解釋的低血壓、休克時,應考慮梗阻性休克的可能性,進一步結合患者臨床表現、既往史與相關危險因素對梗阻性休克的常見病因進行篩查。同時完善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心電圖等來確診。
治療
治療原則是解除梗阻和提高氧輸送,使舒張期充盈恢復正常,或使心臟後負荷降低,心室功能恢復正常。
1.提高氧含量
對有低氧血症的患者,採用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合併呼吸衰竭時,可使用無創機械通氣或經氣管插管後行有創通氣。機械通氣時應儘量減少正壓通氣對循環系統的不良影響。若確診為肺栓塞,應儘可能避免其他有創的檢查手段,以免在抗凝或溶栓治療過程中出現局部大出血。
2.藥物治療
(2)血壓下降:可增大劑量或使用其他血管升壓藥物,如去甲腎上腺素等。
(3)明顯右心功能不全:液體負荷療法需謹慎,過多的液體負荷可能會加重右心室擴張進而影響心輸出量。
3.溶栓治療
是解除肺栓塞的根本手段。臨床上常用的溶栓藥物有尿激酶和重組人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rt-PA的用法:50~100mg持續靜脈滴注2小時。若存在藥物溶栓禁忌或溶栓失敗,可以採用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