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燒餅製作技藝

徽州燒餅製作技藝

徽州燒餅製作技藝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徽州燒餅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批次:第四批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徽州燒餅又名"黃山燒餅",亦稱"火爐餅",因經木炭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又別稱"蟹殼黃燒餅"。是黃山乃至古徽州傳統特色民間小吃。明清時期,徽商鼎盛。足跡遍步四海,商貿貫通中西。在徽商的發源地徽州,由於食材遍布,徽州燒餅誕生於民間,漸成當地百姓傳統的小吃,成為徽州最有特色的地產風物之一。由於燒餅存放時間較長,利於攜帶,適合於旅途食用,又成為徽商外出經營的隨身"三寶"("一包餅、兩本書、三根繩")之一,不僅是徽商外出的充飢之物,更成為徽商不畏艱險,勇於開拓精神的象徵和見證。因此備受徽商親睞,常常作為禮品饋贈四海商友賓朋。清乾隆十八年(1751年)兩淮鹽商八大總商之首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用徽州特有的菜餚和茶點接駕,進貢的徽州燒餅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賞。徽州燒餅更成為各界人士追捧的佳品。徽州燒餅取材考究,工藝精湛,風味獨特。清嘉慶年間,胡氏先祖胡福生即開始經營燒餅店,道光年間在屯溪開設胡興堂燒餅專營店,秘制出多種口味的徽州燒餅,其製作技藝留傳後世。

傳承保護

1992年,胡氏傳人胡國訓恢復祖傳技業,成立黃山超港食品有限公司,並重振"胡興堂"百年店號,使徽州傳統特色民間小吃製作技藝得以完整保護和傳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