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燒餅製作技藝

揚州燒餅製作技藝(大儀草爐燒餅)(陳集大椒鹽),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燒餅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陳集大交鹽燒餅源於清末民初。因含有鹽的成份,取名“大交鹽”。大交鹽是以麥面為主體的麵食食品,配比其他相關原料,經過多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主要工序為:燙肥(行內稱“讓肥籽”)、板鹼、搓條、摘蒂、填酥、貼芝麻、下爐、塗油。

工藝特徵

大儀草爐燒餅以麥草作燃料。草爐燒餅製作方法古老,純手工操作,主要有起肥、扳鹼、預製、烘烤四個過程。一般頭一天起肥,次日凌晨製作。麵團肥足後,將食鹼水分次倒入麵團中,雙手不停地揣壓、搓條、摘蒂、包餡,用擀槌推壓成形。在生胚面上拖飴糖,撒芝麻。手沾冷水,依次將生胚貼入爐膛壁上。置麥草入爐引著,燒餅烤熟出爐。
大儀草爐燒餅有蔥油、霉乾菜、安豆頭、椒鹽、西沙等多種內餡,色澤金黃,香味補鼻,起味爽口,入湯即化,是揚州及周邊地區民眾鐘愛的一種小吃。
陳集大交鹽以油酥做芯。講究碾棰,老師傅們在用棰時很有節奏感,所用芝麻為白芝麻。陳集大交鹽用的爐子為大肚子爐。燃料必用鋼炭。燃燒時火候均勻,且燃燒時間長。摻和料有純麻油、酥面、細鹽、蔥蒜細末。陳集大交鹽為金黃色,有芝麻油滲出的感覺。餅呈橢圓形,色、香、味俱全,以酥香爽口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