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學

徽州學

徽州學,簡稱“徽學”,狹義的徽學是指朱子理學。現在所稱的徽學是廣義上的徽學,是以徽州文化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它是指以徽州(今地級黃山市績溪縣及江西婺源縣)社會、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科技、工藝等為研究對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種理念和學說的總和。

徽學作為“學”,它是一種能正確地、合理地呈現客觀社會歷史文化和現實文化的系統知識的學問、學理和學說。徽學業已成為國內地域文化的三大顯學(敦煌學藏學、徽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徽州學
  • 地理標誌:安徽
分類,學術基礎,研究歷史,研究意義,徽州徽學,背景,徽州歷史,徽州區域,徽州文化的全息,徽州文化,著名人物,文書研究,

分類

徽州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決定了徽學的綜合性。徽州文化門類眾多,它包括:新安理學徽州樸學徽州宗族,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文書檔案,徽州典籍,徽州教育徽州科技,徽州科舉,徽州刻書,徵州篆刻,新安醫學新安畫派,新安版畫,徽州文學,徽州戲劇,徽州方言徽州建築徽州園林,徽州古村,徽州消防,徽派盆景徽派三雕徽墨歙硯徽菜等。徽州文化不僅門類眾多,而且每個門類的內容又都非常豐富。
徽州牌坊徽州牌坊

學術基礎

徽學的學術基礎是:
(一)大量的徽州典籍,它包括豐富的徽人著述,齊全的徽州府志縣誌,眾多的徽州譜諜。
(二)大量的徽州文書檔案,有的學者估計現存不少於40萬件。
(三)眾多的以非文字形式保留下來的文化遺存和館藏文物
(四)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來的徽州無形文化遺產。特別是那不少於40萬件的徽州文書檔案,作為繼甲骨文、漢晉簡牘、敦煌文書、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之後的中國文化史上的第五大發現。

研究歷史

徽學研究大約始於20世紀30年代,此後的研究經過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20世紀30年代到建國前為初步接觸有關史料、少數個人研究階段。
(二)從新中國成立到1976年為研究逐步展開階段。建國後,學術界對徽學研究又有發展,研究人員多了起來,研究成果也逐漸增多。但這一階段在1966-1976年間形成絕響。
(三)從文革結束至1993年為徽學學科形成階段。這一階段徽學逐步引起全國學術界的重視,並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史料不斷得到整理蒐集,研究由淺入深,並逐步形成為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1993年全國首屆徽學學術討論會的召開,標誌著徽學開始走向全國。
(四)1994年到本世紀初為徽學的蓬勃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先後召開了四次國際徽學學術討論會,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學術成果,使徽學成為國內外學者共同襄舉的學術事業。

研究意義

徽學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它展示了中原文化的漫衍、嬗變,成為人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化石和活標本,因而吸引著中外不少學者為之探奧發微。徽學研究肇始、發展於上世紀50年代。此後即越來越被重視,迨至80年代以後,徽學研究成果迭出,專門研究機構紛紛建立。近年來,徽商與徽學的研究更成了時尚與熱點。它對中文化史、中國經濟史領域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徽州徽學

背景

徽州,是徽學研究對象中的最本質的東西,是徽學賴以存在的命脈。離開徽州,徽學必將喪其命。

徽州歷史

徽州是一個歷史的地理的文化單元。徽州文化是中華文化大系統中的區域性文化,研究對象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徽學是一門區域性的學科。徽州區域社會是中國封建的農村社會,宋元以來,特別是明清民國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土地賦稅制度政策,在這一區域得到了忠實的貫徹執行,並留下了豐富的貫徹執行的原始性的文書檔案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解剖徽州區域這個個別,將清晰地揭示出中國宋元以來特別是明清民國中國封建農村社會的一般。
徽州區域社會是以宗族制度為社會基礎,自覺地以朱子之學為指導思想,高度重視教育,極力培養族人讀書,儒賈仕三結合,以科舉仕途謀求高官為最高價值追求目標,用以擴大宗族的社會地位和政治特權。這是徽州區域社會的精神理念,那些“父子尚書”、“一門八進士”、“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等世代相傳的佳話,就是對這一精神理念的讚美與顯耀。在這一精神理念支配下,徽商雖然執商界牛耳,稱雄中國商界三百餘年,創造了燦爛的徽州文化,並改變了商為“四民”之末的傳統,形成了一些諸如“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的商業先進文化觀念,但是這一“革命的因素”,始終未能形成一種衝決中國封建制度的革命力量,始終未能為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撞開大門。深入研究徽州區域的這種精神理念,將有利於我們從世界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認識中國封建社會這么漫長這一特殊,揭示箇中的某種奧秘。

徽州區域

山多地少,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生存環境非常嚴峻。“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外出經商成為徽州人謀生的主要途徑。這一“丟”,丟出了徽州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丟出了“無徽不成鎮”發展局面,丟出了小徽州與大徽州統一協調互動促進的大好形勢。
小徽州與大徽州的統一協調互動促進,不僅體現於經濟上,而且表現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的各個方面,體現於哲學上,思想上,文學上,戲曲上,繪畫上,還體現於建築上,園林設計上,醫學發展上等等方面。這種長期的在小徽州與大徽州協調統一互動促進中創造的徽州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匯聚與濃縮,是中華漢文化的全息元。

徽州文化的全息

元特點,必將有利於我們深入研究中華漢文化。研究徽州文化,隨著徽州人向外進取拓展,研究者的目光也必然要隨之瞄向大徽州。但小徽州與大徽州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小徽州,決定事物性質的方面是小徽州。沒有小徽州就沒有大徽州;抓住小徽州,就必然抓住了大徽州,就必然抓住了小徽州與大徽州的統一。
雖然徽學研究,要研究大徽州,要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一般,要從世界史角度研究中國封建社會這么漫長這一特殊,還要研究中華文化中的漢文化,但是,所有這些研究,都不能離開徽州區域這一特殊視角,這些研究只能通過解剖徽州區域這個特殊的個別,去揭示寓藏其中的中國封建社會上的一般,世界歷史中的中國封建社會這么漫長這一特殊,中華文化中的漢文化,否則它就不是徽學。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總和,無論在器物文化層面、制度文化層面,還是在精神文化層面,都有深厚的底蘊和傑出的創造。徽州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種歷史現象。徽州文化亦然。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使這塊土地逐漸成了華夏名區。完全可以說,徽州文化是對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這裡更是文風昌盛,人文薈萃,成了"東南鄒魯"、"禮義之邦"。如果說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那么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在全國領取風騷已約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在各個層面、各個領域都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如新安理學、徽州樸學、徽州教育、徽州方言、徽州文學、徽州戲劇、新安畫派、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州宗族、徽州風俗、徽商文化、徽派建築、徽州工藝、徽派三雕、新安醫學、徽州刻書藏書、徽州文房四寶、徽菜等等。

著名人物

徽州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人物很多,可謂“文垂世者不可勝數,才入仕者車載斗量”。1999年底,黃山市舉辦了一次“千年徽州傑出歷史人物評選”,名列前十位的分別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大思想家朱熹,文化巨子胡適,大哲學家戴震,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大畫家黃賓虹,珠算大師程大位,新安畫派創始人漸江,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的中國人王茂蔭,“張小泉剪刀”的發明者張小泉等,他們都是由發達的徽州教育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不僅在徽州影響很大,在全國乃至全世界也都有重大影響。

文書研究

徽州文書要想進入徽學的關係網路結構,可以採取邏輯結構的方法,進行三個層次的分析:即象性的分析、實性的分析和虛性的分析。
象性分析是指對於客體對象的現象的摹擬,或對於事物形象的描寫,即寫象。象性分析從思維方法而言,屬於直覺的知性思維。人們重視觀察和直接經驗,它通過直觀的初級的比較、區別、概括、類推等,進行分析的思維活動,將感性材料製作為知情概念。對徽州文書若作象性分析,必須首先分辨其真偽、年代、發現地點、所屬宗族、家族和人;其次分析文書所屬類別:如土地、財產、賦役、商業、宗族、教育科舉、會社、官府等,以獲得對文書的直接的、經驗的、感性的體認。
實性分析是指事物的本質或本來狀態。它不僅僅是從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東西中或某種特殊的東西中去尋找這種本質,而且從事物內在關係網路中,探討事物存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和根據。若對徽州文書作實性的分析,就是在象性分析的基礎上,對徽州文書作理性的、思辨的分析,深入徽州文書現象的背後,揭示其所隱蔽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係,以及其間的生產關係、階級關係、倫理關係、宗族關係、價值關係等,進而揭示這種種關係的性質、特徵、功能,以及這種種關係的社會價值、作用、影響;再深入揭示這種種關係的整體有機結構的本質、真相。這樣徽州文書的實質就被解開了。
最後,還需要對徽州文書作虛性的分析。所謂虛性分析是指實性分析所揭示的種種關係所體現的那種隱蔽的、不在場的理念、精神的抽象和提升。它是講人們的思維不再局限於事物的本質或基礎是什麼,而是要揭示象性和實性分析的內在聯繫,以便構成一定的整體結構。虛性分析使人們對徽州文書的體認深入到徽州文書與整個當時社會典章制度、意識形態、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聯繫,而構成具有徽州特色的徽州學,進而總結、凝鍊為徽學的理念、精神和學說。這樣,對徽學的整體便會有一個明確的體認和把握。
經這三層次的分析,徽州文書才真正進入徽學的關係網路結構,才真正成為徽學的重要文獻和基礎工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當前徽學研究方法的創新,比之發現一件新的徽州文書更重要,其對於徽學研究的發展和開拓徽學研究的新局面,更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